"万古幽人在涧阿":那位千古以来的隐士,居住在山涧曲折之处,
# 涧阿:山林隐逸之地。涧:两山间之流水。阿:大的丘陵。自古以来,隐者多僻居山林,超然自乐也。,幽人:幽居的隐士,此指唐诗人陆龟蒙。
"百年孤愤竟如何":心中充满了百年的孤愤,可最终又能怎样呢?
# 孤愤:孤独而悲愤。
"无人说与天随子":没有人去告诉天随子,
# 天随子:晚唐陆龟蒙别号。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无人:即无有人告诫陆龟蒙。
"春草输赢校几多":春草之间的输赢又有多少意义呢?
# 校:一作较。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怀诗。通过借对唐代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的品评,寄托对诗人境遇与诗歌价值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幽人”点明陆龟蒙隐居不仕的身份,“涧阿”描绘其隐居环境的僻远,“万古”“百年”则凸显其一生远离尘嚣、不被理解的状态。“孤愤”直指诗人心中郁积的愤懑,而“竟如何”的反问,流露出对这种孤愤最终无人理会、未能舒展的惋惜,暗含对有才华却遭埋没的诗人的同情。后两句“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陆龟蒙曾作《马当山铭》,因文中“春草”等句被时人争议优劣,而“无人说与”则点出这种争议的无谓,真正懂得他的人太少,世人只纠缠于字句表面的优劣,却忽略了其诗歌背后的孤愤与精神价值。看似是对“春草”句争议的感慨,实则暗含对陆龟蒙诗歌真正价值未被认知的不平,隐晦肯定了其作品超越世俗争论的内在分量,也寄寓了诗人对“知音难觅”这一普遍现象的深沉感慨。
# 自注:“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 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现代《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下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