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zhǐ
jìn
míng
jìn
qíng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zhǐ
jìn
míng
jìn
qíng
qiě
kàn
yǐn
gèng
chéng
sān
bēi
jiàn
jué
fēn
huá
yuǎn
dǒu
dōu
jiāo
kuài
lěi
píng
xǐng
zuì
zuì
hái
xǐng
líng
jūn
qiáo
cuì
lián
shēng
sāo
shā
hún
wèi
hǎo
shī
jiā
ruǎn
bīng

译文

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我喝了三杯后,渐渐地就觉得远离了尘世,喝光了一斗,更觉得把心头的不平都给浇没了。我酒醒了又喝醉,喝醉了却又醒。屈原说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可真让人觉得憔悴可怜。他的《离骚》,读来读去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像爱酒的诗人阮籍那样痛饮美酒图一醉,才算是最好。

逐句剖析

"只近浮名不近情":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

# 情:人情,指好饮乃人之常情。

"且看不饮更何成":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

"三杯渐觉纷华远":我喝了三杯后,渐渐地就觉得远离了尘世,

# 纷华:纷扰的尘世浮华。

"一斗都浇块磊平":喝光了一斗,更觉得把心头的不平都给浇没了。

# 块磊:即城垒,胸中的抑郁不平。

"醒复醉":我酒醒了又喝醉,

"醉还醒":喝醉了却又醒。

"灵均憔悴可怜生":屈原说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可真让人觉得憔悴可怜。

# 灵均:屈原的字。

"《离骚》读杀浑无味":他的《离骚》,读来读去也没什么意思,

# 读杀:读完。

"好个诗家阮步兵":还是像爱酒的诗人阮籍那样痛饮美酒图一醉,才算是最好。

# 阮步兵:魏晋之间的著名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是金末元初词人元好问所作的一首小词。该词属抒怀题材。词人借酒表达内心愤懑,认为追求浮名不近人情,饮酒能远离纷扰、平息愁绪。同时表明不效仿屈原,而愿如阮籍般借酒避世,背后抒发的是国破家亡、人世沧桑的流离之悲。词中以饮酒为线索,运用典故,借屈原和阮籍的不同处世方式,含蓄传达情感。此词风格慷慨悲壮、沉郁苍凉,在借酒抒怀间,将时代的伤痛与个人的无奈融入其中,展现出元好问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情感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由元好问创作。金灭亡前后,身为金孤臣孽子的元好问历经劫难,余生飘零。他满腹悲愤却无处倾诉,只能借酒浇愁,在醉意中寻求短暂解脱,此词便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怀言志题材的作品。开篇指出追求浮名不近人情,强调饮酒对远离纷扰、平息愤懑的作用。“醒复醉,醉还醒”描述醉酒状态,借屈原的憔悴引出对《离骚》的看法,认为读之无味,转而赞赏阮籍。全词借饮酒、用典,表达了国破家亡后的流离之悲,以及词人不步屈原后尘,欲效仿阮籍借酣饮避乱世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烘托:上片“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先写三杯酒可远离尘世,再用“一斗”句递进,强调酒对浇灭心中悲愤的作用。对比:下片将屈原与自身对比,借助屈原“灵均”的典故,围绕醉与醒、饮与不饮立意,深化内心悲愤之情。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共四句,蕴含两层含义。起首两句以议论开篇,点明若只追逐浮名而不饮酒,也难有真正的成就。“浮名”代表着如功名荣禄般的虚名。金亡前后,元好问心怀家国,悲愤难抑,却又无力回天,于是毅然舍弃这些“浮名”,沉醉于酒乡之中。上片的第二层,是对酒之功效的盛赞:“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纷华”描绘的是世俗的繁华喧嚣。词人饮下三杯酒后,便觉与尘世拉开了距离。紧接着“一斗”句更进一步,突出酒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块磊”象征着郁积在心中的悲愤与愁闷。词人认为,只有用大酒杯盛满酒,尽数倾入胸中,才能平息内心的愤懑,也就是唯有在酩酊大醉时,方能暂且忘却忧愁,寻得解脱。下片里,词人唯有在“醒复醉,醉还醒”,不断饮酒的状态下,才能在那个世道中生存。“灵均”以下三句,通过与屈原进行对比,围绕醉与醒、饮与不饮展开,将内心的悲愤之情又加深了一层。“灵均”即屈原,“憔悴”“可怜”与上片的“且看”相呼应。词人对屈原无疑是心怀同情的,但对于他虽保持清醒却无所建树,最终落得个憔悴可怜的结局,也略带些许责备之意。

4. 作品点评

元好问的《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它以独特视角展现了金亡前后词人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国破家亡后的悲愤与无奈,是研究金元之际文人心态的重要素材。词人借饮酒与用典,如以屈原和阮籍的不同态度对比,含蓄而深沉地表达情感。该词区别于传统词作,它打破常规,不再单纯借《离骚》寄悲愤,而是渴望从悲痛中解脱,这种情感表达与立意别出心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元词清雄顿挫,闲婉冽亮,体制最备。

金徐世隆《遗山先生文集序》

# 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三十)》

下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