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ùn
shī
sān
shí
shǒu
sān
shí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hàn
shù
jué
kuáng
shū
shēng
yǎng
ài
lùn
liáng
lǎo
lái
liú
shī
qiān
shǒu
què
bèi
rén
jiào
duǎn
cháng

译文

就像蜉蝣摇动大树一样,我自知这种行为有些狂妄,我这个书生手痒,总爱议论比较一番。到了老年,我留下了上千首诗,但这些诗却被谁来评判好坏、比较优劣呢?

逐句剖析

"撼树蚍蜉自觉狂":就像蜉蝣摇动大树一样,我自知这种行为有些狂妄,

# 撼树蚍蜉:喻不自量力。蚍蜉:一作“蜉蝣”。

"书生技痒爱论量":我这个书生手痒,总爱议论比较一番。

# 论量:评论;计较。,技痒:亦作技懩、技养、技痒。有某种技艺的人遇到机会急欲表现。

"老来留得诗千首":到了老年,我留下了上千首诗,

"却被何人校短长":但这些诗却被谁来评判好坏、比较优劣呢?

# 校: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论诗三十首(其三十)》是金代元好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论诗三十首》的结束语,诗人自谦像蚍蜉撼树般不自量力,只是书生爱发议论。诗中体现了元好问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感慨,也间接反映出他对诗歌评论的态度。写作上,运用比喻,以“蚍蜉撼树”自比,生动形象。前两句自我调侃,后两句则流露出对自己诗作被人评价的一种复杂心情。这组诗以绝句形式系统批评汉魏至唐宋诗歌,此首作为结尾,有总结之意。元好问在诗中表明文学观点,针砭时弊,对后世影响深远,展现了其卓越的见解与深厚的文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金代诗人元好问二十八岁时,即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创作了《论诗三十首》组诗,其中《论诗三十首(其三十)》便是这一系列作品中的重要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论诗。它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组诗中的最后一首,诗人回顾自己老来留得千首诗作,以“却被何人较短长”的疑问,表达了对自身作品价值及后世评价的不确定与思考。

2. 分段赏析

“撼树蚍蜉自觉狂”,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那些自不量力、试图诋毁他人诗作的人比作蚍蜉,生动形象地讽刺了他们的狂妄无知。“自觉狂”三个字,更是强调了这些人的盲目自大,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可笑。“书生技痒爱论量”,写出了书生们因擅长诗文而忍不住想要评论他人作品的心态。“技痒”一词用得很巧妙,将书生们对诗文的热爱以及想要展示自己才华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下文诗人对自己诗作的感慨做了铺垫。“老来留得诗千首”,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一生创作的总结。元好问一生创作颇丰,到了晚年留下了千首诗作,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对自己创作生涯的回顾与感慨,有一丝欣慰,也有一些无奈。“却被何人较短长”,以问句结尾,表达出诗人的一种迷茫与怅惘。自己一生写诗无数,却不知这些作品会被何人评价,评价如何,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作品价值的不确定以及对后世评价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身文学地位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论诗现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文学创作和评价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身文学成就的复杂情感。

3. 作品点评

《论诗三十首(其三十)》作为《论诗三十首》的终章之作,此诗以谦逊之态展现创作心境,将自身论诗比作蚍蜉撼树,自嘲书生兴致勃发下的评论之举。元好问在这组系列诗作里,依循时间脉络,纵论汉魏至宋代众多名家与流派,直指文坛弊病,以鲜明的态度传递文学主张,其见解深刻独到,为后世诗歌理论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下一篇:金·元好问《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