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yuè
yuán
·
·
xuán
dōu
guān
táo
qiān
shù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xuán
dōu
guān
táo
qiān
shù
huā
luò
shuǐ
kōng
liú
píng
jūn
wèn
qīng
jīng
zhuó
wèi
lái
niú
xiè
gōng
bìng
yáng
tán
huī
zuì
dōu
xiū
jīn
shēng
cún
huá
líng
luò
shān
qiū

译文

玄都观里曾有千棵桃树,如今花瓣飘落,水流空自流淌。请您不必去寻求明白:奔流着的是清泾还是浊渭,苍茫之中是马去还是牛来。谢安重回故地已经带上了病态,羊昙为他的下世流泪痛哀,不如一醉方休忘却烦恼。古往今来多少次,生前住在华丽房屋,死后却葬于荒丘。

逐句剖析

"玄都观里桃千树":玄都观里曾有千棵桃树,

# 玄都观里桃千树:语出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唐代长安城郊的一所道观。

"花落水空流":如今花瓣飘落,水流空自流淌。

"凭君莫问":请您不必去寻求明白:

# 凭:请。

"清泾浊渭":奔流着的是清泾还是浊渭,

# 清泾浊渭:“清泾”二句:语本杜甫《秋雨叹》:“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泾、渭皆水名,在陕西高陵县境汇合,传说泾流清而渭流浊。

"去马来牛":苍茫之中是马去还是牛来。

"谢公扶病":谢安重回故地已经带上了病态,

# 谢公:即谢安,东晋政治家。在桓温谋篡及苻坚南侵的历史关头制乱御侮,成为保全东晋王朝的柱石。孝武帝太元年间,琅琊王司马道子擅政,谢安因抑郁成疾,不久病故。

"羊昙挥涕":羊昙为他的下世流泪痛哀,

# 挥涕:挥洒涕泪。,羊昙:谢安之甥,东晋名士。

"一醉都休":不如一醉方休忘却烦恼。

"古今几度":古往今来多少次,

"生存华屋":生前住在华丽房屋,

# 生存华屋:“生存”二句:语出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言人寿有限,虽富贵者也不免归于死亡。华屋,华美的屋宇。

"零落山丘":死后却葬于荒丘。

# 零落山丘: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是金代元好问所作的一首曲。开篇元好问径直援引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借此袒露心声,与刘禹锡怀才不遇、错失良机、痛感新人当道、自身难有出头之日的心境产生强烈共鸣。随后笔锋一转,展开一番深刻议论,字里行间满是对仕途的通透洞察、对红尘俗世的超脱感悟。其间,巧妙运用谢安在官场倾轧中抑郁而终的典故,将尘世中你争我夺的虚无与荒诞展现得淋漓尽致,相较之下,倒不如洒脱纵酒、随性放歌,抛却一切烦忧来得畅快。回首古今,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纵生前尽享奢靡,死后也不过是荒丘孤冢。此曲巧用移情,灵活化用前人诗句,在前人感触基础上深入挖掘、拓展,完美融合意与辞,意蕴悠长。结尾三句堪称警句,凝练地道出人生短促、世事变幻难测的深沉喟叹,发人深省,直击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小令创作于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彼时,元好问的人生已历经诸多波折。金朝覆灭,他在动荡中漂泊许久后,于这一年携家眷回到故乡忻州秀容(现今山西沂州),开启了遗民生活,此时的他年届五十。回首往昔,二十五岁时,家乡忻州就惨遭蒙古军攻破,他死里逃生,艰难逃出。祸不单行,生母张氏也早已离世,母家亲人大多离散凋零,往昔家族的热闹不复存在。国破家亡的双重打击下,回到故乡的他面临的首要难题便是寻找住所、安定生活,这首曲子正是在这般艰难处境与复杂心境下诞生的,承载着他对往昔的追忆、对当下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也是一首感怀曲。介绍了作者元好问开篇引用刘禹锡诗句,以表自身怀才不遇之感,随后通过议论及运用谢安郁郁而终的典故,展现出其对仕途纷争的看破、对红尘俗世的厌弃,描绘了他认为纵酒放歌、超脱物外远比追逐名利惬意的心境,营造了一种豁达又略带沧桑的氛围,表达了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以及荣华富贵终成空的无限慨叹。

2. 写作手法

化用:“玄都观里桃千树”化用唐代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及《再游玄都观》中的“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以玄都观的桃花隐喻朝廷中的新贵,元好问在此化用,可能是借玄都观桃花的兴衰变化,感慨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生存华屋,零落山丘”化用三国魏曹植《箜篌引》中的“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意思是生前住在华丽的房屋里,死后却葬在荒郊野外的山丘上,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沧桑变化,无论生前多么荣华富贵,最终都难免一死,化为尘土。用典:“谢公扶病,羊昙挥涕”运用了东晋谢安和羊昙的典故。谢安是东晋著名政治家,他在淝水之战中指挥若定,为东晋立下赫赫战功,后因病重还都,羊昙是谢安的外甥,很受谢安器重。谢安死后,羊昙不忍经过西州路,有一次喝醉了酒,误走到西州门,发觉后悲伤痛哭而去。元好问用此典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以及人生无常、兴衰更替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开篇一二句,元好问巧妙借用唐代刘禹锡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刘诗背后有着独特故事:元和十年(815年)春,刘禹锡从朗州贬所返京,见众人争赴玄都观赏花,遂写下“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更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十四年后再游,却已是“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元好问借此,将阔别二十余年才得以重返的家乡秀容类比玄都观,可眼前“花落水空流”之景,比起刘诗,惨痛更甚,尽显物是人非之感。“清泾浊渭,去马来牛”源自杜诗,原是描绘大雨中河水印象,其中“去马来牛”化用《庄子·秋水》里“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之意。元好问将其抽离原诗语境,赋予了全新象征意义,彼时江山易主、故乡巨变,“莫问”二字饱含着对这纷纭世事、是非混杂的无尽隐痛。再看六、七句,“谢公”“羊昙”典故紧密相连。史书中,谢安晚年遭司马道子排挤,离京出镇广陵,太元十年(385年)扶病还京,路过西州门预感大限将至,不久病逝。外甥羊昙受其恩重,此后悲戚辍乐,醉后误经此地,忆起曹植《箜篌引》诗句,恸哭而去。元好问以谢安“扶病”自比重回故园的衰老憔悴,借羊昙“挥涕”抒发对外家亲人离世的哀伤,所谓“一醉都休”,实则是无奈之下的自我麻痹。末二句“生存华屋,零落山丘”,正是羊昙所诵曹植诗句内容,看似想“一醉都休”,实则是对这想法的否定,且“生存”与“卜居”呼应,紧扣主题。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有着独特的风格,典重且意蕴深沉,还带着浓厚的词的韵味。一方面,“人月圆”原本就是词牌名,后来顺应北曲宫调的规则才演变成小曲,其出身就带着词的基因;另一方面,在散曲刚刚兴起的阶段,词和曲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划分,二者相互交融。不像后来成熟时期的散曲,虽也会运用典故、引用前人诗句,可那时的援例直白易懂,用意也十分明朗,而这首小令在用典与引诗上更为含蓄蕴藉,保留了早期词曲难分你我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两只曲子从表面上看,只是写他选择了一个具有山林之美的好住处,住在这里,不事生产,不问是非,沐清风,赏明月,把一切都付之一醉,够闲适,够消极的。但结合特定情境看,则字字酸楚,句句沉痛。

现代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家霍松林《元曲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秋怀》

下一篇:金·王渥《第一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