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ùn
shī
sān
shí
shǒu
èr
shí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jiǒng
xiāng
réng
qián
chàng
chóu
jiàn
qián
xián
zòng
héng
zhèng
yǒu
líng
yún
yǎng
suí
rén
lián

译文

走路艰难,一步接一步就是不肯往前,吟诗唱和也再难见到前辈们的风采了。明明有才华能写出气势磅礴的文章,却只会随波逐流、仰人鼻息,真是让人觉得可怜啊。

逐句剖析

"窘步相仍死不前":走路艰难,一步接一步就是不肯往前,

# 窘步:迈步迫促,步履艰难。

"唱酬无复见前贤":吟诗唱和也再难见到前辈们的风采了。

# 唱酬:以诗词相唱和。

"纵横正有凌云笔":明明有才华能写出气势磅礴的文章,

# 凌云: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

"俯仰随人亦可怜":却只会随波逐流、仰人鼻息,真是让人觉得可怜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论诗三十首·二十一》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七言绝句,是其论诗组诗中的一首。此诗批判了当时诗歌酬唱中受原诗韵脚和词义拘束,作者无法自由抒发心意、只能亦步亦趋的风气,呼吁诗人应如庾信般大胆自由地抒发真性情,展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自由和真情实感表达的追求。运用对比,将诗歌酬唱中的不良风气与诗人所倡导的自由创作进行对比;采用讽刺手法,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那些在创作中俯仰随人的诗人。首句“窘步相仍死不前”,生动描绘出当时酬唱诗受束缚,作者创作时如脚步受困,无法前行的窘态;次句“唱醻无复见前贤”,指出这种酬唱之作难以再现前代贤人的风采;第三句“纵横正有凌云笔”,提出诗人本应有自由抒发、气势豪迈的创作能力;尾句“俯仰随人亦可怜”,则讽刺了那些在创作中随波逐流、毫无主见的诗人。这首诗体现了元好问对诗歌创作的深刻见解,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针砭时弊,在文学批评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展现了元好问对诗歌创作自由和真情实感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论诗诗。批判了诗歌酬唱中受原诗拘束、作者不能自由抒情的不良风气,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应自由抒发真性情的追求。这是一首写诗歌创作题材的七言绝句,借对酬唱诗不良风气的描写,写出了对自由创作的倡导。

2. 分段赏析

首句“窘步相仍死不前”:“窘步”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诗歌酬唱时,因受原诗韵脚和词义的限制,如同脚步被束缚,艰难前行,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相仍”强调这种受拘束的创作状态在当时颇为普遍,接连不断。此句生动展现了当时酬唱诗创作的困境,为后文批判这种风气做铺垫。次句“唱醻无复见前贤”:“唱醻”点明诗歌酬唱的创作形式,“无复见前贤”则指出在这种受限制的酬唱创作中,难以再现前代贤能诗人那种自由洒脱、才情四溢的创作风采。通过与前贤对比,凸显出当下酬唱诗创作的弊端,表达出诗人对这种创作现状的不满。第三句“纵横正有凌云笔”:“纵横”描绘出一种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的创作姿态,“凌云笔”则象征着诗人应具备的高超才情和豪迈气势。此句表明诗人认为真正的诗歌创作应如行云流水般自由,充分发挥诗人的才华,抒发真挚情感,是诗人对理想创作状态的一种倡导。尾句“俯仰随人亦可怜”:“俯仰随人”刻画了那些在诗歌创作中,盲目追随他人脚步,缺乏独立思考和创作精神的诗人形象。他们为了迎合原诗或他人,放弃自我表达,这种行为在诗人看来是可悲的。“亦可怜”直接表明诗人对这类创作行为的讽刺与惋惜,进一步强调了诗歌创作应坚守自我、自由表达的重要性。

3. 作品点评

元好问的这首诗,正是对诗歌酬唱中这种和韵风气的批判。因次韵酬唱的诗常受原诗韵脚与词义的双重限制,作者不仅无法自由倾吐心声,反而要亦步亦趋、迎合他人。基于此,元好问对这种诗风予以尖锐讽刺,称其“亦可怜”。他倡导诗人应如庾信那般,握有“纵横凌云笔”,大胆且自由地抒发真情实感,切不可做跟在他人身后亦步亦趋的可悲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

下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