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ùn
shī
sān
shí
shǒu
​​qí
èr
shí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xiè
fēng
róng
yìng
jīn
yuán
shuí
liǔ
zhōu
shēn
zhū
xián
yīn
zài
què
shì
dāng
nián
xīn

译文

谢灵运诗的风神容态,照映古今,后世诗人,谁能像柳宗元一样有谢客风容,并深有所得呢?轻轻拨动那朱红色的琴弦,余音犹存,这乐声中透露出的是他当年那份寂寞的心境。

逐句剖析

"谢客风容映古今":谢灵运诗的风神容态,照映古今,

# 谢客:南朝宋谢灵运;灵运幼名客儿,故称。

"发源谁似柳州深":后世诗人,谁能像柳宗元一样有谢客风容,并深有所得呢?

"朱弦一拂遗音在":轻轻拨动那朱红色的琴弦,余音犹存,

# 朱弦:泛指琴瑟类弦乐器。

"却是当年寂寞心":这乐声中透露出的是他当年那份寂寞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论诗三十首(其二十)》是金朝元好问创作的组诗作品之一。此诗开篇,高度评价了南朝诗人谢灵运诗歌独特的艺术风貌,突出柳宗元诗歌在思想深度和源头探寻上的卓越成就,凸显了元好问对柳宗元诗歌深刻内涵的高度推崇。后两句表明谢灵运与柳宗元的诗歌虽流传至今,但其中蕴含的寂寞心境依旧清晰可感。这体现出元好问对诗歌创作中情感真实性的重视,他欣赏诗人在作品中流露出的真实孤独与寂寞,也反映出他自己对诗歌情感深度和精神内涵的追求。全诗以精炼的语言对谢灵运和柳宗元的诗歌进行了独到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元好问通过以柳宗元诗风为典范、借“朱弦遗音”与“寂寞心”的关联来评析诗歌创作,表达了对柳宗元诗歌艺术价值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其诗中所蕴含的深沉寂寞情感和独特艺术境界的推崇,认为其诗歌发源深远、风容映照古今。

2. 分段赏析

“谢客风容映古今”一句是对谢灵运诗歌风格的赞美。“谢客”指谢灵运,他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著称。“风容”指诗歌的风采神韵,此句是说谢灵运诗歌所展现出的独特风采神韵,历经古今依然闪耀光芒。一个“映”字生动地描绘出谢灵运诗歌风格的恒久魅力和广泛影响力,它如同明亮的镜子,映射出不同时代人们对诗歌之美的追求与共鸣,体现出元好问对谢灵运诗歌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肯定了其在诗歌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发源谁似柳州深”一句将柳宗元与谢灵运作比较,突出柳宗元诗歌创作的思想深度。“发源”可理解为诗歌创作的根源、内涵深度等方面。“柳州”即柳宗元,他不仅是杰出的诗人,也是思想深刻的文学家。“谁似”以反问的形式强调,在诗歌创作根源的深度挖掘上,很少有人能比得上柳宗元。此句表明元好问认为柳宗元的诗歌不仅仅是表面的景物描绘或情感抒发,更蕴含着对人生、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体现出柳宗元诗歌思想内涵的深邃,展现出元好问对柳宗元诗歌深度的推崇。“朱弦一拂遗音在”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强调谢灵运和柳宗元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永恒价值。“朱弦”本指红色的琴弦,在这里象征着诗歌创作这一艺术行为。“一拂”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轻轻拨动琴弦创作诗歌的动作,暗示诗歌创作过程的自然流畅。“遗音在”表示他们的诗歌如同美妙的音乐,即使历经岁月流转,依然留存着独特的韵味和价值。此句说明谢灵运和柳宗元的诗歌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能够跨越历史的长河,让后人依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体现出元好问对他们诗歌艺术生命力的肯定。“却是当年寂寞心”一句揭示了诗歌背后诗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寂寞心”指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之感。此句表明,尽管谢灵运和柳宗元的诗歌光彩照人、流传千古,但它们实际上是诗人当年内心寂寞情感的真实写照。元好问通过这句话传达出一种观点,即真正优秀的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那些看似华丽的篇章背后,可能隐藏着诗人不为人知的孤独与寂寞。这也反映出元好问对诗歌创作本质的深刻理解,即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三)》

下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