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ùn
shī
sān
shí
shǒu
sān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xià
fēng
liú
zài
jìn
duō
zhuàng
huái
怀
yóu
jiàn
quē
fēng
yún
ruò
hèn
zhāng
huá
shǎo
wēn
xīn
shēng
nài
ruò

译文

邺下的风流韵事在晋代有很多,豪迈的情怀还能从王敦击缺唾壶高歌中看到。如果埋怨张华写的咏史诗不够多,那么温庭筠、李商隐那些绮丽的诗篇又能怎么样呢?

逐句剖析

"邺下风流在晋多":邺下的风流韵事在晋代有很多,

# 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是建安文学的中心。

"壮怀犹见缺壶歌":豪迈的情怀还能从王敦击缺唾壶高歌中看到。

# 缺壶歌:晋王敦酒后辄咏曹操《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风云若恨张华少":如果埋怨张华写的咏史诗不够多,

"温李新声奈若何":那么温庭筠、李商隐那些绮丽的诗篇又能怎么样呢?

# 温李新声奈若何: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论诗三十首(其三)》是金代元好问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篇指出建安邺下的风流在晋代多有传承,通过“缺壶歌”展现晋人壮怀。接着探讨若风云对张华诗歌有所不满,那面对温李新声又该作何评价。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借对前代诗人的评价,表达自己对诗歌风格演变及诗人成就的见解,反映其诗歌审美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诗人指出建安邺下的文学风格在晋代有诸多传承,晋人延续了这种文学传统,且怀有壮志豪情,“缺壶歌”这一典故的运用,生动展现出晋人如建安文人般的慷慨激昂,为后文对诗人的评价做铺垫。后两句:“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诗人以假设的方式,探讨若认为张华诗缺乏风云气势,那么面对温庭筠和李商隐风格迥异的新声又该如何评价。通过这种假设与对比,引导读者思考不同诗人风格的差异,以及诗歌风格的多元性,展现诗人对诗歌发展和风格演变的深刻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八)》

下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