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hèn
yuǎn
yíng
yáng
liǔ

朝代:金作者:刘迎浏览量:1
hèn
yuǎn
yíng
yáng
liǔ
mèng
hún
cháng
rào
huā
qīng
shān
zhāng
tái
yuè
guī
biān
xié
cuì
jìng
hén
yìn
xiù
hóng
qiáng
zuì
lóng
shā
xiāng
féng
jìn
píng
shēng
shì
chūn

译文

离恨啊,远远地萦绕着杨柳,梦魂呢,长久地缠绕着梨花。还记得青衫之时章台月下的情景,归来路上玉鞭斜持。翠镜之中啼痕印在衣袖,红墙之内醉墨笼罩着轻纱。相逢之时却说不尽平生之事,那春思啊,都融入了琵琶声里。

逐句剖析

"离恨远萦杨柳":离恨啊,远远地萦绕着杨柳,

"梦魂长绕梨花":梦魂呢,长久地缠绕着梨花。

"青衫记得章台月":还记得青衫之时章台月下的情景,

# 章台:本为战国时秦国宫名。汉代在此台下有章台街,张敞曾走马过此街。唐人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

"归路玉鞭斜":归来路上玉鞭斜持。

# 玉鞭斜:这里指月色西斜才策马回家。

"翠镜啼痕印袖":翠镜之中啼痕印在衣袖,

# 啼:啼哭。

"红墙醉墨笼纱":红墙之内醉墨笼罩着轻纱。

# 醉墨笼纱:此用“碧纱笼”故事。唐代王播少孤贫,寄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为诸僧所不礼。后播贵,重游旧地,见昔日在寺壁上所题诗句已被僧用碧纱盖其上。

"相逢不尽平生事":相逢之时却说不尽平生之事,

"春思入琵琶":那春思啊,都融入了琵琶声里。

# 春思入琵琶:把春天的情思付之琵琶而弹奏。用晏几道“琵琶弦上说相思”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是金代词人刘迎的词作。从内容而言,此词聚焦于对一位歌姬的怀念与追忆,铺陈两人分别后歌姬的深切情意,以及有情人终得重逢时百感交集的心境,题材看似寻常。此词上片忆念歌姬往昔,勾勒冶游生活的缱绻情状;下片写旧地重逢,两人百感交集间尽是未言明的深婉情意。词中“杨柳梨花”“啼痕印袖”“醉墨笼纱”等意象,晕染出别具一格的艳美色泽;对仗工稳的字句间,语势如流水舒徐悠扬,于顿挫流转中见韵律之美,款款深情在字里行间盈盈欲溢。然而其价值在于突破了金词的固有印象——全词未显金国词坛常见的豪爽之气,反而洋溢着近似宋词的婉约风致,为解读金词提供了别开生面的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代词人

刘迎(约1144—1180)曾为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次年登进士第,授豳王府记室,改任太子司经,颇受金世宗第二子显宗允恭的亲重。大定二十年“从驾凉陉”,因病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金代中后期,词人多因仕途偃蹇,辗转流寓于青楼楚馆之间。为排遣内心的幽愤苦闷,兼以寄托对意中美人的深切怀念,遂有此词的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写怀人忆旧之情的词作。词中以对歌姬的怀念与追忆为脉络,描绘了离别后双方的深切情思及有情人重逢时的百感交集。虽题材看似寻常,却突破金词常见的豪爽风格,以委婉细腻的笔触营造出近似宋词的婉约意境,展现了金代中后期文人内心的苦闷与对柔情的眷恋。

2. 写作手法

用典:“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二句,以“青衫”自况(化用唐时九品官服饰代指文人身份),借“章台”(暗用《章台柳传》典故,代指歌妓聚居之所)追忆往昔携美漫步、月下归来的风流场景,玉马佳人的倜傥之姿跃然纸上。

3. 分段赏析

此词上片聚焦作者对歌姬的怀念及往昔冶游生活的追忆。“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两句,以“杨柳”“梨花”两个优美意象隐喻思念对象,柳丝的柔媚令人联想到歌姬的婀娜体态,而“梨花”化用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典故,勾勒出女子垂泪的娇美之态,将歌姬如花似柳的绰约形象宛然呈现于读者眼前。“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二句,以“青衫”自况(化用唐时九品官服饰代指文人身份),借“章台”(暗用《章台柳传》典故,代指歌妓聚居之所)追忆往昔携美漫步、月下归来的风流场景,玉马佳人的倜傥之姿跃然纸上。下片转写旧地重游后的重逢情景。“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两句,以“翠镜啼痕”“啼袖笼纱”刻画歌姬对旧情的念念不忘——终日以泪洗面,泪痕染袖,病容可堪;“醉墨笼纱”则暗合文人题诗墙上的雅事,使词句在香艳中兼具书卷气,尽显“好色不淫”“艳而不靡”的分寸感。结句“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直叙重逢时的百感交集,女子将满腹情思注入琵琶弦上,以“说不尽的无限事”收束,余韵悠长,既见深情之炽,又含文人雅趣。

4. 作品点评

词中“杨柳梨花”“啼痕印袖”“醉墨笼纱”等字句,为全词浸染出别具一格的艳美光晕。此外,词人借笔墨流淌内心郁结的苦闷,那份沉郁情愫于字里行间奔涌欲出,读来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金人词颇多深裘大马之风,唯刘迎此词与宋人婉约词“风调仿佛”。

清词人徐釚《词苑丛谈》引《词筌》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八)》

下一篇:金·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