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宋横驰翰墨场":沈宋驰骋在初唐的诗坛墨场,
# 翰墨场:指诗坛。,沈宋:唐初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
"风流初不废齐梁":文彩风流,倒也没有尽废华美的齐梁。
# 齐梁:指南北朝时齐朝和梁朝的绮靡诗风。
"论功若准平吴例":若是效仿越王平吴般论功行赏,
# 平吴例:春秋时,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辞官隐于五湖。越王命人用金铸范蠡之像,置于座侧,加以礼拜。,准:按照,仿效。
"合著黄金铸子昂":应该铸造陈子昂的金像。
# 著:一作着。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论诗三十首(其八)》是一首七言绝句,介绍了元好问对沈佺期、宋之问和陈子昂三位唐代诗人的评价,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自成一家的论诗宗旨和趣味。表现了作者崇尚高雅、反对绮靡的论诗主张。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前两句写沈宋在文坛的表现,后两句突出陈子昂,以沈宋的成就作为铺垫,更鲜明地凸显出陈子昂的文学贡献之大。沈宋虽在文坛有影响力,但陈子昂的革新之功更为卓越,前后对比,使陈子昂的形象更加突出。用典:“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运用了“范蠡平吴后,越王以黄金铸像”的典故。诗人将陈子昂革新文风的功劳与范蠡平吴的功劳相类比,认为陈子昂对文坛的贡献如同范蠡对越国的贡献一样巨大,理应受到极高的尊崇,借典故丰富了诗歌内涵,增强了表达效果,使对陈子昂的赞誉更具说服力。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诗人开篇指出沈佺期和宋之问在初唐的文学领域纵横驰骋,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横驰”形象地描绘出二人在文坛的活跃与影响力。“风流初不废齐梁”表明他们的文学创作继承并发展了齐梁时期的文风,肯定了他们在文学传承方面的作用,为下文引出陈子昂做铺垫,同时也暗示当时文坛受齐梁文风影响的背景。后两句:“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笔锋一转,将评价重点转向陈子昂。诗人以平吴的典故作比,假设按照评定功劳如同越国评定范蠡平吴功劳的标准,那么就应该像越王用黄金铸造范蠡像一样,为陈子昂铸像,以此来彰显他的功绩。此句通过夸张且形象的表达,高度赞扬了陈子昂在文学革新上的巨大贡献,将他的功劳提升到极高的地位,使诗歌的情感达到高潮,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陈子昂的极度推崇。
下一篇:金·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