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ùn
shī
sān
shí
shǒu
shí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dōng
qióng
chóu
xiū
gāo
tiān
hòu
shī
qiú
jiāng
shān
wàn
cháo
yáng
zài
yuán
lóng
bǎi
chǐ
lóu

译文

孟郊一生愁苦写诗不停,像天地间被囚的诗人。他的潮阳诗文传千古,该放在豪气百尺楼上赞。

逐句剖析

"东野穷愁死不休":孟郊一生愁苦写诗不停,

# 死不休:意思是到死都苦吟不休。,东野:中唐著名诗人孟郊,字东野,一生贫困,与贾岛一样,以“苦吟”著称。

"高天厚地一诗囚":像天地间被囚的诗人。

# 高天厚地一诗囚:遗山《放言》“韩非死孤愤,虞卿著穷愁,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诗囚,“为诗所囚”,指孟东野、贾阆仙作诗苦吟,讲求炼字铸句,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东野以穷愁为诗,至死不休,处高天厚地之大,而自我局限于穷苦之吟,真似一个诗中的累囚。“诗囚”二字,与“高天厚地”形成藐小与巨大的强烈对比,亦可见遗山之别具匠心,造句用语新颖别致。“死不休”的夸饰手法,亦比“死方休”、“死即休”来得巧妙,勾勒穷愁不断,极深刻独到。

"江山万古潮阳笔":他的潮阳诗文传千古,

# 潮阳:今广东潮州。,万古:万代,万世。

"合在元龙百尺楼":该放在豪气百尺楼上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论诗三十首(其十八)》是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为组诗中的一首。这首诗旨在评议中唐诗人孟郊之作,并将其与韩愈诗作进行对照。元好问以“诗囚”形容孟郊,凸显孟郊终身沉溺于穷愁之诗境,至死都未脱离这种局限。反观韩愈,其诗气势雄浑壮阔,仿若江山般万古不朽。​“诗囚”与“高天厚地”构成鲜明对照,渺小与宏大的反差尽显元好问用词之精妙。“死不休”这一表述采用夸饰之法,比起寻常的“死方休”“死即休”,更为巧妙地描绘出孟郊穷愁绵延无尽的状态。​开篇首句直接点明孟郊作诗常围绕穷愁展开的特征;次句借强烈对比,突显孟郊诗境的狭隘;而后两句则把韩愈与孟郊的诗作置于一处比较,鲜明地展现出元好问对两人截然不同的评价。​元好问对韩愈那种浑然天成、气势恢宏的诗风推崇备至,却对孟郊诗中雕琢痕迹与险怪风格持批判态度,故而判定二人诗作难以相提并论,韩愈之作如巍峨矗立的百尺高楼,孟郊之作则似在底层。不过,诗中仍隐隐透露出元好问对孟郊坎坷境遇的同情,体现出元好问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展现出其不凡的艺术功力与敏锐的诗歌品鉴眼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论诗题材的七言绝句,借孟郊(东野)“穷愁死不休”“诗囚”般的作诗状态,以及韩愈(潮阳)“江山万古”“合在元龙百尺楼”般雄浑大气的诗歌风格等意象,写出了元好问对中唐韩孟诗派两位代表诗人孟郊和韩愈诗歌的不同评价,表达了元好问崇尚韩愈天然雄浑的诗风,批判孟郊雕琢险怪的风格,同时也流露出对孟郊坎坷境遇的同情之意。

2. 写作手法

对比:“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诗囚”二字所代表的孟郊形象渺小局限,与“高天厚地”的宏大广阔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孟郊诗作视野的狭隘。亦可见好问之别具匠心,造句用语新颖别致。

3. 分段赏析

“东野穷愁死不休”,“东野”即孟郊,此句直接点明孟郊一生深陷穷愁之境,作诗也始终围绕穷愁主题,至死都未曾停止。一个“死不休”,生动地刻画了孟郊穷愁作诗的执着,尽显其诗作风格与人生境遇的紧密关联。“高天厚地一诗囚”一句,“诗囚”一词将孟郊比作被诗歌囚禁之人,其作诗苦吟,将诗视为生命至重,却也因此自我局限。“高天厚地”描绘出广阔宏大的天地,与渺小的“诗囚”形成强烈反差,鲜明地突出了孟郊诗作视野的狭隘,也体现出元好问用词的巧妙独特。“江山万古潮阳笔”一句,“潮阳”指代韩愈,此句高度赞扬韩愈的诗歌如江山般万古长存,强调其诗歌具有雄浑的气势、宏大的格局以及深远的影响力,历经岁月洗礼而魅力不减。“合在元龙百尺楼”一句,以“元龙百尺楼”为喻,表明韩愈的诗歌格调高雅,如同居于百尺高楼之上,与孟郊的诗作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元好问对韩愈诗歌的推崇,认为其远超孟郊,境界非凡。

4. 作品点评

元好问对诗歌风格有着鲜明且独到的见解。在他眼中,韩愈的诗作气势雄浑壮阔,宛如自然天成,尽显大气磅礴之态,这正是元好问由衷崇尚的风格。与之相对,孟郊作诗偏爱雕琢字句,诗风呈现出险怪之态,这无疑是元好问所批判的。基于此,元好问判定孟郊与韩愈的诗歌造诣不可同日而语。他将韩愈的作品比作万古长存的江山,巍峨不朽;而孟郊与之相比,仿若一方在百尺高楼之上尽显卓越,一方则似深陷底层难以企及。然而,尽管元好问对孟郊诗风多有指摘,但在这首诗里,仍能隐约察觉到他对孟郊坎坷境遇所怀有的同情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下一篇:金·元好问《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