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外无奇更出奇":诗至于唐,本已难于再出奇境来,谁知宋人偏偏翻空出奇在奇境之外,
# 奇:奇境。
"一波才动万波随":标新的诗论刚一下垂,立刻就引来千万缕波纹、层出不穷的流派。
# 波:指流派。
"只知诗到苏黄尽":我只知诗歌在苏黄之后再无新意,
# 尽:尽头。,苏黄:苏轼、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苏诗气象阔大,豪放飘逸;黄诗气象森严,生新瘦硬,对北宋诗坛都有很大的影响。,只:仅。
"沧海横流却是谁":又有谁能够成为诗坛上的逆流,横流沧海?
# 沧海横流:狂流泛滥,比喻诗坛上的逆流,可能是指江西诗派。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论诗诗。诗歌先写诗歌创作奇妙迭出、波澜相随的现象,后提出苏黄之后谁能在诗歌发展的浪潮中引领风骚的疑问,旨在批判刻意求奇逐险的诗风及其衍生出的不良弊端。
2. 分段赏析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两句,揭示诗坛创作现象。“奇外无奇更出奇”直指当时部分诗人在追求新奇的道路上不断加码,过度求奇反而失去诗歌本真;“一波才动万波随”则生动比喻,当苏轼、黄庭坚等诗人开创的新奇诗风兴起后,众多追随者盲目效仿,形成千篇一律的跟风局面,批评了创作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的弊病。“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两句,既肯定又质疑。“只知诗到苏黄尽”体现元好问认可苏轼、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深远影响,他们对传统诗歌的发展变化,使诗歌达到新高度;“沧海横流却是谁”以反问语气,表达对苏黄后学盲目模仿导致诗坛乱象的担忧,质问在这混乱局面中,谁能真正引领诗歌回归正途,引发对诗歌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
# 慷慨论诗句有神,苏黄以后导迷津。不逢沧海横流日,争识扶鳌立极人。
清谢启昆《树经堂诗初集》
# 覃溪论诗多精诣,然如元遗山绝句之沧海横流,此岂遗山之意哉。
清陈寿祺《左海文集》
# 自苏、黄更出新意,一洗唐调,后遂随风而靡,生硬放佚,靡恶不臻,变本加厉,咎在作俑。先生(元好问)慨之,故责之如此。
清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
# 遗山本不嫌山谷,无奈西昆学者狂。欲矫当时奇癖疾,共君并力斥苏黄。
现代郁达夫《论诗绝句寄浪华五首》
上一篇:金·元好问《台山杂咏》
下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