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ùn
shī
sān
shí
shǒu
shí
èr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wàng
chūn
xīn
tuō
juān
jiā
rén
jǐn
yuàn
huá
nián
shī
jiā
zǒng
ài
西
kūn
hǎo
hèn
rén
zuò
zhèng
jiān

译文

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佳人奏瑟中含有对青春年华逝去的幽怨。一般诗人都喜爱李商隐西昆体的诗,风格美好,只可惜却没有人为他的作品像郑玄注古书那样作出完美注解。

逐句剖析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佳人锦瑟怨华年":佳人奏瑟中含有对青春年华逝去的幽怨。

"诗家总爱西昆好":一般诗人都喜爱李商隐西昆体的诗,风格美好,

# 西昆:宋初杨亿、钱惟演等人写诗仿效晚唐李商隐,以用典、华丽为特色,被称为西昆体,这里指李商隐的诗。

"独恨无人作郑笺":只可惜却没有人为他的作品像郑玄注古书那样作出完美注解。

# 独恨无人作郑笺:旧注:牧庵集:尝疑遗山论诗于西昆有“无人作郑笺”之恨,漫不知何说,心窃异之。后闻高吏部谈遗山诵义山锦瑟中四偶句,以为寓意于适怨清和,始知谓郑笺者,殆是事也。郑笺:《诗经》难懂,东汉经学家郑玄为之作笺注。这里喻指李商隐的诗晦涩难解,而没有人能为之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论诗三十首(其十二)》是金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化用李商隐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分别出自李商隐《锦瑟》,以典型意象暗示李诗多义、含蓄朦胧的风格。后两句指出诗人们普遍喜爱西昆体诗(以李商隐为宗)的华美,但遗憾没人能像郑玄为《诗经》作注那样,为这类诗做出精准透彻的笺注,表达对西昆体诗解读困难的感慨。写作手法上,运用典故,借“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化用李商隐诗句,含蓄表达观点;以“郑笺”典故,强化对李商隐诗无人精准注解的遗憾之情。语言简洁,意味深长。在元好问的论诗诗中,此诗以独特视角展现其对诗歌风格和阐释的见解,具有一定的文学批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论诗诗。诗中通过化用李商隐《锦瑟》中的诗句,借对李商隐诗歌的评价,表达了元好问对李商隐诗歌含情深邈风格的赞赏,同时也对其诗晦涩难明却无人能作出详尽确切注释的遗憾。

2. 写作手法

化用:“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化用李商隐《锦瑟》诗意,借望帝化鹃寄情思、佳人对瑟怨年华,展现李诗情感深沉、婉转及含蓄幽微风格。后两句“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以“郑笺”为典,“郑笺”指东汉郑玄为《诗经》所作的注解,这里借此表达元好问对李商隐诗虽受喜爱却无人能精准阐释的遗憾之情,使诗歌表意委婉且内涵丰富。

3. 分段赏析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此联巧妙化用李商隐《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以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诗意。“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化为杜鹃,将自己的情思寄托其中,传递出一种哀怨、执着的情感;“佳人锦瑟怨华年”,佳人对着锦瑟,哀怨年华的流逝。元好问借此表达李商隐诗歌情感深沉、婉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形象的诗句展现出李商隐诗中那种含蓄幽微、深情绵邈的风格特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诗家总爱西昆好”,指出诗人们大多喜爱李商隐西昆体诗歌的美好。李商隐的西昆体诗歌风格优美、词藻华丽、意境深远,备受诗家青睐。“独恨无人作郑笺”,“郑笺”是东汉郑玄为《诗经》作的注释,精准详尽。这里元好问感慨,虽然大家都喜爱李商隐的诗,但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像郑玄注解《诗经》那样,对李商隐晦涩难懂的诗作出精准、详尽的注释,表达出对李商隐诗难以被透彻理解的惋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六》

下一篇:金·元好问《台山杂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