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yuán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xuàn
huá
zhuāng
zhuó
chù
féng
liù
jiē
dēng
huǒ
nào
ér
tóng
cháng
shān
wéi
zhě
zài
yóu
rén
xiào
zhōng

译文

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逐句剖析

"袨服华妆着处逢":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

# 着处:到处。,华妆:华贵的妆容。,袨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六街灯火闹儿童":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

# 闹:玩耍嬉闹。

"长衫我亦何为者":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

# 何为:为何,做什么。,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也在游人笑语中":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京都元夕》是金朝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京都元夕的热闹,人们衣着光鲜,欢腾嬉闹,尽显汴京的繁华升平。可后两句笔锋骤转,诗人喟叹自己也跟着游人寻欢作乐,这含蓄一问,满是辛酸自嘲与严苛自责,既暗讽金朝偏安之态,又表露对繁华下危机的隐忧。全诗语言直白如话,却感慨深沉,在歌舞升平里藏着无尽苦辛,叫人回味良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公元1225年,正值金哀宗正大二年,诗人彼时居住在登封县,也就是如今的登封市。他身兼汴京国史院编修官一职,常常往返于汴京与登封两地。这一年的元宵佳节,诗人恰好身处汴京,目睹了元夕之夜京都的热闹非凡、繁华盛景。街头巷尾张灯结彩,人群熙熙攘攘,种种景象触动心弦,有感而发之下,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即景感怀题材的诗。描绘了金代京都元夕之夜人们盛装出行、嬉闹游乐的热闹场景,展现出汴京一派繁华升平的气象。然而笔锋一转,体现了诗人身为国史院编修官,在这看似繁华的情境下,内心却满是辛酸的自嘲、严峻的自责,表达了他对金朝偏安处境的嘲讽以及对繁华背后潜藏危机的深深担忧。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前两句描绘京都元夕的热闹繁华,人们盛装出游,一片欢乐祥和,后两句则写诗人自己在这热闹场景中的复杂心境,以众人的欢乐与自己的清醒反思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对现实的忧虑。铺垫:前两句对元夕热闹的描写,为“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诗人抒发情感做铺垫,使诗人的情感抒发更自然。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描绘热闹场景,以街上人们的装束和举动反衬汴京繁华升平气象,突出表面的繁荣,为后文的情感转变蓄势。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直白勾勒出京都元夕的热闹非凡。瞧,人们身着鲜艳华丽的服饰,街头巷尾处处可见,彰显着节日的喜庆。还有那六街之上,花灯绚烂舞动,孩童们在灯火间嬉笑玩闹,一片欢乐祥和。这些人们的衣着、举动,有力反衬出汴京的繁华升平,也巧妙铺垫出后文诗人的感慨,让人不禁沉浸于这热闹场景之中。后两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笔锋一转很是亮眼。诗人以“长衫”对照前面的“袨服华妆”,突显自身格格不入。身为读书人,他竟也在这佳节随游人追欢逐乐,内心不禁发出隐晦一问。这其中既有辛酸自嘲,笑自己迷失其中,又含严峻自责,怪自己在国势不稳时随波逐流。此句不仅否定了前文热闹表象,更表现出对金朝偏安的嘲讽,还有对繁华背后危机的深深担忧,意味深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生动地展现出游人尽情游玩的热闹画面,把元夕之夜的繁华盛景描摹得淋漓尽致。从写作手法来看,诗人巧妙地运用以乐景写哀情之法,前半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灯火辉煌、游人如织、华服闪耀的欢快场景,后半部分却笔锋一转,借自己身着的“长衫”与他人的“袨服华妆”形成鲜明反差对比,不动声色间,将内心的哀愤之情委婉道出,这种含蓄而内敛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意愈发深沉,读来令人回味悠长,深感其中蕴含的无尽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读这些光影摇曳、欢声漾动的诗句,感觉古时的元宵之夜,盛况不亚于现代。

不详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赵丽宏《情系中国节传统习俗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五)》

下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