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luò
yáng
wǎng
mèng
jīn
dào
zhōng
zuò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jīn
běi
máng
shān
xià
huáng
chén
lǎo
jìn
yīng
xióng
rén
shēng
cháng
hèn
shuǐ
cháng
dōng
yōu
huái
怀
shuí
gòng
yuǎn
sòng
guī
hóng
鸿
gài
shì
gōng
míng
jiāng
yòng
cóng
qián
cuò
yuàn
tiān
gōng
hào
jiǔ
qiān
zhōng
nán
ér
xíng
chǔ
shì
wèi
yào
lùn
qióng
tōng

译文

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尘滚滚不知老尽了多少英雄。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心中的苦痛能和谁说,放眼把空中的归雁远送。那举世显赫的功名有什么用,过去实在是错怪了天公。放声高唱一曲饮尽千杯酒。身为男子汉,关键在于言行的正确性,而不是以困厄与显达来论定成败。

逐句剖析

"今古北邙山下路":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

# 北邙山:即邙山,在洛阳北,黄河南。王公贵胄多葬于此。

"黄尘老尽英雄":黄尘滚滚不知老尽了多少英雄。

# 黄尘:指岁月时光。

"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

"幽怀谁共语":心中的苦痛能和谁说,

# 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

"远目送归鸿":放眼把空中的归雁远送。

"盖世功名将底用":那举世显赫的功名有什么用,

# 底:何,什么。

"从前错怨天公":过去实在是错怪了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放声高唱一曲饮尽千杯酒。

# 钟:同盅。,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男儿行处是":身为男子汉,关键在于言行的正确性,

# 行处:做官或退隐。

"未要论穷通":而不是以困厄与显达来论定成败。

# 穷通:穷困与显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是金朝元好问的词作。词的上片,词人触景兴感,于北邙山下,见黄尘弥漫,油然而生志士悲慨与孤寂之情,借“远目送归鸿”抒发幽怀无人倾诉之苦。下片重在说理,一方面以英雄自许,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因现实无奈,借浩歌、饮酒旷达自遣。全词运用寓情于景手法,借北邙山这一特定地点,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深刻抒发了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创作于公元1222年(金元光元年),彼时33岁的元好问刚于前一年进士及第。他胸怀大志,秉持气节,满心期待能有所建树。然而,蒙古持续南侵,金国边疆不断收缩,国家纲纪崩坏,灭亡之兆已现。掌权者却无心收复失地,只求一时苟安。理想抱负与残酷现实激烈碰撞,希望与失望相互交织,元好问心中积郁难平,遂写下这首词来抒发内心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是金朝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属于行旅怀古类,作者在自洛阳前往孟津的途中,因北邙山这一古迹触发情思。上片触景生情,尽显志士悲慨与孤寂;下片侧重说理,既体现词人以英雄自比、渴望建功的壮志,又流露出面对现实无奈,只能借旷达排解苦闷的心境。全词借寓情于景之法,借北邙山兴怀,抒发了对古往今来英雄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写北邙山下的道路,黄尘弥漫,无数英雄在此老去,通过此景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抒发了对历史英雄的感慨以及人生短暂的惆怅。“远目送归鸿”则借目送归鸿之景,寄托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幽怀。对比:以“今古英雄”的辉煌与“黄尘老尽”的落寞相对比,突出了英雄迟暮的悲哀和历史的沧桑感。同时,以浩歌纵酒的豪放行为来衬托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使词人的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3. 分段赏析

上片,词人由北邙山起笔,回顾历史,将自身情感融入对古今英雄的喟叹,尽显志士悲慨与孤寂。“远目送归鸿”这一意象,以归鸿的动态与词人凝望的静态相对,动静相衬,勾勒出凄美且动人的画面,词人幽怨之情随鸿雁远去而弥漫。下片着重说理,一方面以英雄自期,怀揣建功之志;一方面面对江河日下的时代与无端诘难,借浩歌放饮自我宽慰,可内心郁愤反而愈发深沉,“抽刀断水水更流”。全词借北邙山这一特定之地,寓情于景,借古伤今,借阔大意象凸显苍凉,用豪放之举掩盖感伤,深刻抒发了对古往今来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尽显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4. 作品点评

开篇描绘眼前实景,由近及远依次展现北邙山上的座座坟墓、黄尘路上耗尽岁月的英雄、春秋迁徙的大雁,还有奔腾不息的东流水。这般景象触动作者心弦,顺势转入抒情,引出“人生长恨水长东”,倾诉内心无尽惆怅。下片笔锋一转,进入议论层面。词人在饱览自然变迁与人事兴衰后,感慨“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这一结论是情感激烈碰撞的结晶,蕴含深刻哲理,道尽封建社会众多读书人的人生轨迹与感悟,宛如一本生活教科书,对后世多有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该词大起大落,上片抒功业难成之悲,归结为“人生长恨水长东。”,下片出以高歌饮酒的放达。“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是旷达语,也是愤激不平之语。全词语言本色,意境壮阔而悲凉。

现代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谢真元、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陈忻《中国古代豪放词曲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四)》

下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