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间新绿一重重":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
# 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小蕾深藏数点红":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 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爱惜芳心莫轻吐":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
# 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且教桃李闹春风":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 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且教:还是让。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初春之际,海棠枝头新绿葱茏、小蕾隐现微红的娇美姿态,展现出万物复苏、生机蓬勃的画面。诗人凭借细致入微的观察,用简洁文字勾勒出海棠未开时的韵致,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更借此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呵护之意,文字浅易却构思精巧,于清新画面中蕴含着隽永情思。
2. 写作手法
对比:前两句描绘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用枝叶的茂盛与花蕾的小巧深藏形成对比,突出海棠花的娇羞、内敛,不事张扬。后两句“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将海棠与桃李对比,桃李在春风中“闹”,尽显热烈、急切地争春姿态,而海棠却“爱惜芳心莫轻吐”,默默隐藏,无意争春,衬托出海棠的沉稳、含蓄,更显其格调高雅。拟人:“小蕾深藏数点红”中的“藏”字,将海棠花蕾拟人化,赋予其人的娇羞、含蓄特质,仿佛小小花蕾如同怕生的少女,悄悄躲在枝叶间,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蕾的形态与神韵。“爱惜芳心莫轻吐”同样拟人,把海棠当作有情感、懂矜持的女子,珍视自己的“芳心”,不愿轻易展露,使海棠花更具灵性。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描绘出海棠树当下的模样:枝叶繁茂,层层叠叠的新绿尽显生机,只是花儿还未盛放。若不凝神细瞧,很难发现那隐匿其中的几点红蕾,一个“深”字,将花蕾的小巧、娇羞展露无遗,仿若豆蔻少女初临人间,悄然成长,在葱郁枝叶间暗自积蓄力量,愈发娇俏可人,惹人怜惜。后两句“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诗人观景之时,海棠周边许是桃李缤纷,在春风轻抚下,它们争奇斗艳、热闹非常,可这番繁华不过转瞬,风雨稍至,便纷纷零落成泥。海棠却别具一格,无意在春光中争胜,谦逊地隐于一侧,待众芳凋零殆尽,才悠然展露芳华,恰如“最后的笑,才是胜利的笑”所言,蕴含深邃哲理。诗人对春日繁花满怀深情,正因深爱,才盼花儿长久绽放,借花开花落寄寓内心祈愿,渴望美好生活。联系诗人所处时代,其间对韶华易逝、花期短暂的喟叹,亦流露出他年迈难酬报国之志的怅惘心绪。
# 三四句意韵隽永,诗人借花喻世晓理,告诫儿辈,语重情长意切,这对于当代的读者和后来人,也不无启迪。
现代学者张洁凯、全凤荣《四季咏物诗赏析》
# 这首小诗,文字浅易,含意隽永,构思精巧,耐人寻味。一个。藏”字统领全篇,暗含了诗人的归隐和他的品质和情趣。
现代学者孙吉生《中师文选鉴赏辞典》
# 这组首诗在淡雅之中透露出深沉,形象之中显示出哲理,是咏物与言志妙合无垠的优秀诗作。
现代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民《元好问集》
# 描写海棠含苞待放时清新可人的风姿,既显示了观察和体物的精细,也表现了不随流俗的高洁情操。格调高雅,韵味醇厚。
不详浙江工商大学离休教师黄绍筠《中华古典诗歌吟味》
上一篇:金·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下一篇: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