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曰":《晋书》记载:
"高祖伐公孙渊":晋高祖去征伐公孙渊。
"过温":路过温县。
"见父老故旧燕饮累日":见到家乡的父老和老朋友,宴饮欢聚了好几天。
"怅然有感":心中有所感触而惆怅。
"为歌曰":于是作了一首歌,歌词是:
"天地开辟":天地开辟啊曹魏代汉,
"日月重光":如同日月重新放射出光芒。
# 重光:重新见到光明。
"遭逢际会":皇上赐给我绝佳的机会啊,
# 际会:遇合,时机。
"奉辞遐方":让我仗剑讨伐远方。
# 遐方:远方。此句指奉命讨伐辽东。,奉辞:一作毕力。奉君主之命。
"将扫逋秽":横扫叛贼公孙渊,
# 逋秽:贬称流寇。
"还过故乡":路过我可爱的家乡。
"肃清万里":铲除疆域中的一切敌人,
"总齐八荒":还遭受生灵涂炭的百姓以稳定和安宁。
# 总齐八荒:意为整顿、治理所有的地方。“八荒”,犹言八方。
"告成归老":大功告成我将请辞告老,
"待罪武阳":听候皇上发落,让我在舞阳颐养。
# 武阳:当时司马懿被封为舞阳侯。舞阳在今河南舞阳东南。,待罪: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征辽东歌》是魏晋时期司马懿所作的四言诗,也是一首边塞征战诗。全诗以“天地开辟,日月重光”的宏大景象起笔,展现出宇宙初开的磅礴气势;随后叙述自己奉诏出征辽东,途中还过故乡;更以“肃清万里,总齐八荒”直抒平定四方、统一天下的宏伟志向;最后“告成归老,待罪舞阳”,则表达出功成身退、谦逊自抑的态度。整首诗既彰显了诗人积极用世的雄心壮志,也暗含“韬光养晦”的处世智慧。
2. 分段赏析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两句以宏大的宇宙视角开篇,描绘出天地初开、日月重新焕发光芒的壮阔景象。“开辟”二字赋予天地一种创生的动态感,而“重光”则暗含新时代来临之意,不仅营造出雄浑磅礴的意境,也隐喻曹魏政权如日月般重新焕发生机,为全诗奠定了豪迈壮阔的基调。“遭逢际会,奉辞遐方”此两句叙述自身际遇,“遭逢际会”点明自己恰逢施展才华的良好时机,“奉辞”表明自己奉朝廷之命出征,“遐方”则指出此次出征目的地遥远。简洁地交代了出征背景,体现出司马懿对使命的郑重态度以及对君主的忠诚,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能力得以施展的欣慰。“将扫逋秽,还过故乡”中,“将扫逋秽”直白地表明出征目的,即扫除叛逆的公孙渊势力,展现出坚定的作战决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使命感;“还过故乡”则流露出在征战途中能够经过故乡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暗含着衣锦还乡般的自豪,使诗歌增添了一丝温情色彩。“肃清万里,总齐八荒”这两句将诗人的志向推向高潮,“肃清万里”描绘出要将天下四方的混乱与叛逆彻底清扫干净的决心,“总齐八荒”则进一步展现出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用语简洁有力,气势恢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司马懿气吞山河的壮志豪情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抱负。“告成归老,待罪舞阳”末两句,“告成归老”表达了功成之后退隐养老的愿望,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急流勇退的态度;“待罪舞阳”则体现出谦逊与敬畏,即便大功告成,仍将自己置于可能获罪的位置,暗含着“韬光养晦”的智慧,在展现壮志的同时,也透露出司马懿为人处世的谨慎与深沉。
上一篇: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下一篇:金·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