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得卿《黄菊赋》":昨日得到了爱卿作的黄菊赋,
"碎剪金英填作句":看到这用细细剪裁的金黄色菊花,斟酌而成的词句。
# 金英:指菊花。,碎剪:细翦。
"袖中犹觉有余香":感觉我的袖中依然残留着菊花的香气,
"冷落西风吹不去":就算是清冷的西风也吹不散。
# 冷落:指冷清。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辽代的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兼酬和题材的诗。描绘了对李俨《黄菊赋》的感受,借黄菊的香气,体现出黄菊傲寒的特质,表达了诗人对李俨才华的赞赏以及对黄菊坚贞品格的倾慕。这是一首写酬和黄菊赋题材的七言绝句,借黄菊余香在冷风中不散的景象,写出了黄菊的高洁与坚贞。
2. 写作手法
联想:在耶律洪基的《题李俨<黄菊赋>》中,“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这两句诗最能体现联想的写作手法。诗人读罢李俨的《黄菊赋》,思绪并未局限于文字本身,而是由此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他仿若亲身经历一般,觉得读过赋后,衣袖之中似乎还留存着黄菊的香气。
3. 分段赏析
《题李俨<黄菊赋>》开篇首句“昨日得卿《黄菊赋》”,单刀直入,点明诗作缘由,直接引出李俨所呈之《黄菊赋》,为全诗定下酬和基调。次句“碎剪金英填作句”,则沿着《黄菊赋》的意脉深入拓展,开启对其细致入微的品评。“金英”,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以指代黄菊。像南朝梁王筠在《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诗》里写道“菊花偏可喜,碧叶媚金英”,唐陈叔达于《咏菊》中也有“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之句,此处“金英”所指皆为那金黄灿烂的菊花。耶律洪基在此用“碎剪”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李俨创作时的专注与用心,仿佛能看到李俨对着黄菊的形态、色泽,细细琢磨,精心剪裁,将对黄菊的观察与感悟,一一斟酌成词句,汇聚成一篇精妙的《黄菊赋》。这不仅体现出李俨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暗示了此赋在用词造句上的华美与精妙,不过,此时还仅停留在对《黄菊赋》外在辞藻形式的赏析层面。到了诗的三、四两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则实现了从表面到神髓的跨越。诗作者从自身阅读《黄菊赋》后的独特感受下笔,巧妙地以“余香”为切入点,深入挖掘黄菊以及《黄菊赋》所蕴含的内在品格。那萦绕在衣袖间的“余香”,并非普通香气,而是象征着黄菊在霜寒中坚守的高洁与贞傲。这两句诗,从形到神,将笔触聚焦于菊之“余香”,且强调即便面对“冷落西风”的肆虐,这股香气依然顽强留存。在此,“余香”既是实写菊香,又象征着黄菊乃至《黄菊赋》所具备的坚韧品质。耶律洪基借此,巧妙地将菊与赋融合,借赋写菊,又借菊赞美赋,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从全诗脉络来看,首句直陈得赋之事,第二句借“金英”从赋过渡到菊,三、四句则深入菊与赋的精神内核。前两句采用“赋”的手法,平铺直叙,为后文蓄势;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精妙的意象与生动的描写,升华全诗意境。尤其是结句“冷落西风吹不去”,堪称神来之笔。诗家创作,讲究留“警策”之字、“精神”之韵。此句中的“冷落西风”,从结构上看,既以秋季典型的节候特征呼应开篇提及的黄菊绽放之时,如《礼记》所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又为黄菊营造出肃杀、清冷的环境氛围,从而更加凸显黄菊“涉变节而不伤,凌九秋以愈馥”的高尚品格。这既是耶律洪基对黄菊的由衷赞颂,或许也包含着对李俨的含蓄勉励,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自身的志趣追求与审美理想。而这一系列情感与思想的萌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李俨《黄菊赋》的启发,李俨献赋之举,或许本身也带有讽谏、传递自身情志的目的。
4. 作品点评
《题李俨黄菊赋》作为辽代耶律洪基笔下的七言绝句,以其精巧的构思与深邃的内涵引人入胜。诗歌开篇两句“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紧扣李俨的《黄菊赋》展开,诗人以“碎剪金英”形象比喻其行文时对字句的精心雕琢,恰似将黄菊的绚烂与雅致融入笔墨之中,这是对作品外在辞藻与创作匠心的细致品味。后两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则别出心裁,从阅读后的独特感受切入,实现了从形式到神韵的升华。诗人仿若置身于菊花盛放的情境之中,即便合上赋卷,袖间仍萦绕着菊花的馥郁芬芳,即便寒冽的秋风呼啸而过,这股清香依旧顽强留存。诗人借助这般独特的联想,将秋菊在凛冽寒风中傲然挺立、散发芬芳的坚韧特质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既饱含着对黄菊坚贞品格的由衷赞美,也流露出对李俨笔下文字所蕴含精神的深切敬慕,整首诗含蓄委婉、韵味悠长。
上一篇:辽·萧瑟瑟《咏史》
下一篇:辽·耶律隆绪《传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