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朝代:唐作者:皎然浏览量:2
piàn
shān
bàn
qíng
cháng
fēng
chuī
luò
西
shān
shàng
mǎn
shù
xiāo
xiāo
xīn
ěr
qīng
yún
jīng
luàn
xià
shuǐ
xiāng
níng
rán
fēng
huí
dìng
jiāo
shī
湿
shí
shí
zhòu
chán

译文

山间洒落一片雨,半边山峦仍放晴。长风吹着雨从西山飘落,满树风声萧萧,让人心清耳明。云间的鹤受惊慌乱飞下,水汽弥漫却不凝结。风停雨住,芭蕉被雨打湿,雨滴不时落下,在白昼里让人沉浸于禅意之中。

逐句剖析

"一片雨":山间洒落一片雨,

"山半晴":半边山峦仍放晴。

"长风吹落西山上":长风吹着雨从西山飘落,

"满树萧萧心耳清":满树风声萧萧,让人心清耳明。

# 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草木摇落声。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云鹤惊乱下":云间的鹤受惊慌乱飞下,

"水香凝不然":水汽弥漫却不凝结。

# 水香:泽兰的别名。

"风回雨定芭蕉湿":风停雨住,芭蕉被雨打湿,

"一滴时时入昼禅":雨滴不时落下,在白昼里让人沉浸于禅意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雨》是唐代皎然创作的一首诗。主题围绕对山雨景致的描绘与由景而生的宁静心境。诗开篇便勾勒出山雨独特的景象,雨与晴同在山间。接着通过描写长风吹雨、树声萧萧,从视听角度展现山雨带来的清爽之感,进一步描绘雨中山间动物、水汽的变化。尾句以雨歇后芭蕉滴雨之景,传达出宁静、清幽的禅意。写作手法运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山雨景象;借景抒情,将内心的宁静融入对山雨的描写中。分段来看,诗先写山雨之景,再写雨中动态,最后以雨后之景收束。此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展现出山雨的独特魅力,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体现了皎然诗歌清新自然、富含禅意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僧

皎然(720~795?),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自称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与颜真卿等交往密切,与陆羽等过从唱酬,广开诗会。其诗多送别酬答之作,情致闲适,语言简淡。所撰《诗式》论述诗歌法式,标举意境,提示作诗技巧与方法,兼评历代诗作,开以禅理论诗之先河。代表作品有《诗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一片雨,山半晴。长风吹落西山上,满树萧萧心耳清”:从形象塑造角度,开篇“一片雨,山半晴”短短数字,便勾勒出一幅独特的山间雨景图,雨与晴在山间共存,营造出一种奇妙的氛围。“长风吹落西山上,满树萧萧心耳清”进一步描绘,长风吹动西山之雨,树叶在风雨中发出萧萧声响。这不仅从视觉上呈现出山雨飘落的动态,还从听觉上带来自然的声响,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用词精准。“吹落”“萧萧”词生动地表现出风雨的动态和声响。表达技巧上,借景抒情,通过对山雨景象和声响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爽、宁静的心境。内容主题上,此几句展现了山雨初起时的景象,以及其带给诗人的清新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云鹤惊乱下,水香凝不然。风回雨定芭蕉湿,一滴时时入昼禅”:表意上,“云鹤惊乱下,水香凝不然”描绘了雨中云鹤受惊慌乱飞下,水汽弥漫却又不凝结的画面,进一步丰富了山雨笼罩下的山间景致。“风回雨定芭蕉湿,一滴时时入昼禅”则写风雨停歇后,芭蕉被雨打湿,雨滴不时落下,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表达技巧上,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云鹤惊乱下”是动景,“风回雨定”后的静谧是静景,相互映衬。同时,借景抒情,以雨后之景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禅意。内容主题上,此几句通过描写山雨结束后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宁静心境,将自然之景与内心的禅意相融合,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下一篇:唐·赵嘏《长安晚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