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dān

朝代:唐作者:裴士淹浏览量:2
cháng
ān
nián
shào
chūn
cán
zhēng
shǎng
xiān
kāi
dān
bié
yǒu
bēi
chéng
lěng
rén
jiù
yuè
zhōng
kàn

译文

长安的达官贵人们唯恐春日稍纵即残,争前恐后抢着看先开的紫牡丹。晚开的白牡丹如透明的玉杯承接甘露,真可惜无人就着风清月白细细赏玩。

逐句剖析

"长安年少惜春残":长安的达官贵人们唯恐春日稍纵即残,

# 春残:春暮。牡丹盛开于暮春季节。,年少:一作豪贵。

"争赏先开紫牡丹":争前恐后抢着看先开的紫牡丹。

# 赏先开:一作玩街西。

"别有玉杯乘露冷":晚开的白牡丹如透明的玉杯承接甘露,

# 乘:一作承。承露:承接甘露。汉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玉杯:指白牡丹。杯:一作盘。

"无人起就月中看":真可惜无人就着风清月白细细赏玩。

# 月中看:言月下白牡丹姿态风韵尤美,却无人起来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牡丹》是唐代裴潾创作的七言绝句。一作卢纶诗,一作裴士淹诗。裴潾身处唐代,目睹社会上世俗审美盛行、高洁之士被冷落的现象,借咏白牡丹抒发感慨。诗中通过对比紫牡丹与白牡丹的遭遇,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揭示社会对高洁事物的忽视,寄寓对人才境遇的关注。其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白牡丹》由唐代裴潾所作。据《唐诗纪事》记载,长安三月十五日,西市牡丹盛开,慈恩寺元果院花最先开,太学院开得最晚,裴潾在这种情境下创作此诗。当时社会上审美趋同,豪贵们争赏艳丽的紫牡丹,而淡雅的白牡丹无人问津,裴潾借此诗感慨真赏难逢、真才落寞的社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咏物诗题材。诗中描绘了长安豪贵争赏紫牡丹,却无人欣赏白牡丹的情景,通过对比两种牡丹的境遇,表达了对真才被冷落、世俗审美趋同的感慨,寄寓了诗人对高洁之士不被重视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描绘出长安豪贵们在春天将尽时,争先恐后地去观赏先绽放的紫牡丹,“争赏”二字尽显紫牡丹备受追捧的热闹,豪贵们的趋之若鹜,将紫牡丹的受宠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而“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则勾勒出白牡丹独自清冷地如玉石杯盏承接露水,在月下孤寂绽放,却无人问津的画面。“无人看”与紫牡丹的“争赏”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白牡丹的孤寂,更彰显出其不迎合世俗的高洁品性。通过这种对比,诗歌在强烈的反差中,极大地增强了表现力与感染力,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真才被冷落的惋惜与不平。

3. 分段赏析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点明时间与人物,长安的豪贵们惋惜春天将逝,争先恐后地去观赏先开放的紫牡丹。“惜春残”写出豪贵们对春天的留恋,“争赏”则生动地表现出他们对紫牡丹的追捧,展现出一种世俗的热闹景象。“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描绘出白牡丹如同玉杯承露般清冷高洁的姿态,在月下独自绽放,却无人起身去欣赏。“玉杯承露冷”细腻地刻画了白牡丹的形象,“无人看”则进一步强化了其被冷落的处境,诗人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4. 作品点评

全诗虽句句围绕事物铺陈叙事,却巧妙关联,意蕴含蓄委婉;虽无一处直接褒贬与议论,却能引人深入思索,引发情感共鸣。由此可见,诗人借物抒情言志,需立意深远,亦要深谙表意之妙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咏菊》

下一篇:唐·吕洞宾《五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