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éng
jiù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shū
bái
tiān
xīn
hèn
jūn
sǎo
qīng
é
jiǎn
jiù
róng
yīng
bèi
páng
rén
guài
chóu
chàng
shào
nián
bié
lǎo
xiāng
féng

译文

我的头上已经添了白发,心中也添了新的遗憾,你也衰减了昔日容貌。我们如此百感交集,旁人无法理解,因他们不知少年时悲痛离别,老了竟然还能在此相遇。

逐句剖析

"我梳白发添新恨":我的头上已经添了白发,心中也添了新的遗憾,

"君扫青蛾减旧容":你也衰减了昔日容貌。

# 旧容:昔日的容貌。

"应被傍人怪惆怅":我们如此百感交集,旁人无法理解,

"少年离别老相逢":因他们不知少年时悲痛离别,老了竟然还能在此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逢旧》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老友重逢为切入点,通过“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的鲜明对比,刻画出岁月流逝带来的容颜衰改与心境变迁。后两句“应被旁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以旁观者的不解反衬重逢的复杂心绪,既叹韶华易逝,亦伤人事无常。全诗语言凝练,巧用“白发”与“青蛾”的意象对比,将个体生命的衰老与重逢的悲喜交织成普遍的人生喟叹。白居易善以浅近之言写深沉之思,此诗正是其“老妪能解”诗风的典型体现,于平淡中见警策,被誉为中唐感怀诗中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逢旧》的创作背景存在两种说法:一说为白居易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途中,于元和十年(815年)偶遇年少时的恋人湘灵父女,二人久别重逢,抱头痛哭,诗人遂作此诗抒写沧桑之慨;另一说认为此诗是白居易晚年追忆青春情事、感怀人生聚散的寄情之作。据考,白居易青年时期与湘灵相恋,因门第阻隔未能成婚,这段情殇成为其毕生隐痛。若依前说,诗中“少年离别老相逢”或指贬谪途中与湘灵意外重逢,结合“梳白发”“减旧容”等衰老意象,暗含对命运捉弄与时光无情的悲叹;若依后说,则为诗人借虚构重逢场景,寄托对逝去情感的追思与自伤。尽管湘灵相关轶事多见于野史笔记,但此诗情感之真切、细节之具体,确与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的创作特质相契,故后世多将其视为诗人情路坎坷的艺术映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感怀诗。全诗通过“我”与“君”久别重逢的场景,以“白发添新恨”“青蛾减旧容”的细节对比,刻画出岁月流逝对容颜与心境的深刻改变;后两句借“旁人怪惆怅”的反问,揭示少年离别、暮年相逢的沧桑况味。诗中“少年—老”的时间跨度与“恨—容”的情感落差,共同营造出人生聚散无常、青春不可逆转的永恒主题,体现了白居易对生命流逝的敏锐洞察与深切悲悯。

2. 写作手法

对比:“白发”与“青蛾”、“少年”与“老”形成时间与容颜的双重反差,强化衰老与重逢的戏剧性。白描:“梳白发”“扫青蛾”以日常动作具象化衰老,细腻真实,画面感强烈。反衬:以“旁人怪惆怅”的旁观者视角,反衬当事人内心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以工整对仗与细节特写,分写二人容颜衰改:“梳白发”暗含对衰老的无奈,“扫青蛾”(描眉)则凸显强饰旧容的徒劳,一“添”一“减”中渗透时光之刃的无情。后两句“应被旁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跳出个人视角,借外界不解(“怪惆怅”)反写重逢的悲喜交织,末句“少年—老”的强烈对比,将个体经历升华为对人生离合的普遍性叩问。全诗四句由实入虚,从具体场景延伸至哲学思辨,在简净语言中完成从“相逢”到“悟道”的情感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籍《杂曲歌辞·别离曲》

下一篇:唐·白居易《曲江亭晚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