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蓝采和浏览量:2
lán
cǎi
shì
jiè
néng
hóng
yán
sān
chūn
shù
liú
nián
zhì
suō
rén
hùn
hùn
fǎn
jīn
rén
fēn
fēn
lái
gèng
duō
zhāo
luán
fèng
dào
luò
jiàn
sāng
tián
shēng
bái
zhǎng
jǐng
míng
huī
zài
kōng
jīn
yín
gōng
què
gāo
cuó
é

译文

踏歌啊踏歌,我是蓝采和,这世间的光阴能有几多。红颜如同春日的春树,不过短暂三季,流年恰似飞掷的梭子,匆匆而过。古来的人如流水般逝去不再回返,今时的人又纷纷攘攘,络绎不绝。清晨骑着鸾凤飞向青空,傍晚便看见桑田化作浩渺碧波。永恒的光明在天际照耀,那金银筑成的宫阙巍峨耸立,直插云端。

逐句剖析

"踏歌踏歌蓝采和":踏歌啊踏歌,我是蓝采和,

# 踏歌:一种民歌体,以足踏地为节拍进行演唱。

"世界能几何":这世间的光阴能有几多。

"红颜三春树":红颜如同春日的春树,不过短暂三季,

# 三春:春季三个月。

"流年一掷梭":流年恰似飞掷的梭子,匆匆而过。

"古人混混去不返":古来的人如流水般逝去不再回返,

"今人纷纷来更多":今时的人又纷纷攘攘,络绎不绝。

"朝骑鸾凤到碧落":清晨骑着鸾凤飞向青空,

# 碧落:道家语。泛指天空。

"暮见桑田生白波":傍晚便看见桑田化作浩渺碧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永恒的光明在天际照耀,

# 长景:不落的太阳。

"金银宫阙高嵯峨":那金银筑成的宫阙巍峨耸立,直插云端。

# 峨:高峻貌。,金银宫阙:指天上的仙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歌》是托名唐代道教仙人蓝采和创作的七言古诗。此诗开篇以“踏歌”自呼,以“世界能几何”叩问人生短暂,继而以“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直喻青春易逝、时光如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慨叹古今更迭的永恒与个体生命的渺小。后半篇笔锋转向奇幻想象:“朝骑鸾凤到碧落”写超脱尘世的仙游之速,“暮见桑田生白波”极言沧海桑田的变迁之骤,最终以“长景明晖”“金银宫阙”的仙境意象收束,构建出超越现实时空的永恒之境。全诗以道教视角观照人生,通过直白的生命哲思与瑰丽的神话想象交织,既抒发了对世事无常、人生须臾的深沉感慨,又寄寓了对超脱生死、栖居仙境的向往。其风格浪漫奇幻,语言率真洒脱,在古体诗的自由节奏中,将哲思与仙意熔铸一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著名隐士

蓝采和,唐朝人。八仙之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临淮关镇得道成仙。陆游在《南唐书》中说他是唐末逸士。元代杂剧《蓝采和》说他姓许名坚。蓝采和是他的乐名。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两句以自呼其名开篇,“踏歌”重复强化随性洒脱的姿态,仿佛仙人边歌边舞而来。“世界能几何”以设问叩问人生短暂,将世俗人生置于宏观时空下审视,既点明主题,又以口语化表达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奠定全诗旷达而略带苍凉的基调。“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是精妙的比喻。以“三春树”喻指红颜易逝,如春日繁花绚烂却短暂;“一掷梭”形容流年飞逝,如织布梭子迅疾难停。两句对仗工整,以自然意象(春树、梭子)切入生命哲思,将抽象的青春与时光具象化,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须臾的慨叹,充满道家对尘世虚幻的洞察。“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承前展开古今对比。“混混”形容古人如流水般逝去不再复返,“纷纷”状写今人络绎不绝接踵而至,两组叠词形成鲜明的动态对照。诗人以看似平淡的叙述,揭示人类代际更迭的永恒规律,在“去不返”与“来更多”的反差中,凸显个体生命的渺小与时空的无限,暗含对世人循环于生死迷局的悲悯。“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转入奇幻想象。“朝”“暮”二字极言时间之速,“骑鸾凤”登“碧落”(青天)是超凡的仙游场景,“见桑田”变“白波”化用沧海桑田典故,极言世事变迁之骤。两句以夸张笔法跨越时空,既展现道教仙人超越生死的自由境界,又以自然巨变的意象,暗喻人间功名富贵的虚妄无常,虚实交织中见出超脱尘世的思想倾向。“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收束于仙境图景。“长景明晖”描绘永恒的光明普照空际,“金银宫阙”渲染天宫的华美庄严,“高嵯峨”以叠韵词强化建筑的巍峨崇高。诗人以瑰丽的视觉意象构建终极理想之境——超越时间侵蚀、永葆光明璀璨的神仙世界,既是对前文人生悲慨的回应,亦将道教追求长生久视、栖居仙境的信仰具象化,在绚烂的想象中完成对现实虚无的精神超越。全诗至此,以奇幻之笔收束哲思,留给读者对永恒之境的无限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贯休《旅中怀孙路》

下一篇: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