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栖迟一杯酒":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
# 栖迟:滞留,漂泊。,零落:原指草木凋谢,引申为困窘、失意。
"主人奉觞客长寿":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 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奉觞:捧觞,举杯敬酒。
"主父西游困不归":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
# 主父:即主父偃,汉武帝时人。《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
"家人折断门前柳":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 折断门前柳:折断门前的杨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
# 马周:唐太宗时人。
"天荒地老无人识":天荒地老无人赏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只凭纸上几行字,
# 笺:笺纸,这里指奏章。
"直犯龙颜请恩泽":就博得了皇帝垂青。
# 恩泽:垂青。,龙颜:皇上。
"我有迷魂招不得":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
#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雄鸡一声天下白":雄鸡一叫,天下大亮。
"少年心事当拿云":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
# 拿云:高举入云。一作拏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 呜呃:悲叹。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将诗人仕途失意的困顿境遇与落拓情怀熔铸于金樽清酒之间。在七字成章的韵律中,既展现了求仕无门的现实困境,又倾诉了人生失意的深沉感慨,堪称以酒寄怀的唐诗佳作。
2. 写作手法
用典:“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运用了主父西游的典故,以主父偃的落魄经历自喻诗人滞留长安、壮志难酬的困境。象征:诗人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他的心胸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而“天下白”的景象更是光明璀璨。
3. 分段赏析
首段“零落栖迟一杯酒”至“家人折断门前柳”构建劝饮场景。诗人以“零落栖迟”四字立骨,将汉代主父偃的困顿与唐代文人的仕进焦虑熔铸于金樽之中。“一杯酒”既是现实的具象,又是精神的载体,在“潦倒游息”与“对酒当歌”的张力中,形成“以酒解愁”的诗眼。其叙事视角颇为独特,不从主人祝酒起笔,反以客方“浩荡感激”的抒情姿态切入,这种“反客为主”的笔法,既暗合唐代饮宴诗“主客问答”的传统,又突破常规叙事模式。当笔触转入主客对话时,“客长寿”三字暗含三重深意:既有“忧能伤人”的生命认知,又藏“留得青山”的生存智慧,更透露出对知音难觅的隐忧。诗人运用蒙太奇手法,将"主父西游"的历史典故与“家人折柳”的现实图景并置,在时空交错中构建起“困顿——守望”的情感张力。“主父偃西入关”的典故不仅指向个人遭际,更隐喻着唐代文人“十年寒窗无人问”的普遍困境;而“家人折断门前柳”的意象,则通过对面落笔的手法,将游子之思转化为亲人之盼,使思乡之情获得双重维度的表达。次段“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至“直犯龙颜请恩泽”为劝诫之词。“吾闻”二字如黄钟大吕,以换韵之法另开新境。主人深谙少年心事,选取马周这一极具戏剧性的历史人物作为劝诫媒介。“天荒地老无人识”七字堪称神来之笔,将“抱荆山之玉而无人识”的悲怆推向极致。“天荒地老”的夸张修辞,既突破物理时空的限制,又暗合诗人“念天地之悠悠”的精神困境。马周“直犯龙颜”的典故,则通过“两行书”与“请恩泽”的对比,构建起“偶然机遇”与“主动进取”的辩证关系。主人话语暗藏玄机:既肯定马周的奇遇,又暗示“囊锥终须出头”的必然。这种“以古事证今理”的劝勉方式,既保留了唐诗含蓄蕴藉的特质,又蕴含着层层递进的思辨逻辑。“直犯龙颜”四字尤为精妙,既符合唐代文人“干谒求仕”的社会现实,又暗含对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末段“我有迷魂招不得”至“谁念幽寒坐呜呃”为情感升华。“雄鸡一声天下白”作为全诗的核心意象,兼具现实与象征双重维度。这声破晓鸡鸣,既是主人话语的具象化呈现,又是诗人精神觉醒的隐喻。“天下白”的意象群中,既有“日出东方”的自然景象,又有“拨云见日”的政治寓意,更暗含“振聋发聩”的文学自觉。末句"谁念幽寒坐呜呃"以五字独造语势,将楚辞"悲秋"传统与唐代"寒士"精神熔于一炉。“幽寒坐呜呃”的动态描写,既刻画了“咽咽学楚吟”的困窘之态,又暗含对消极心态的批判。全诗在“少年心事当拿云”的高昂声调中收束,完成了从“悲苦——劝勉——觉醒”的情感升华。这种“卒章显志”的结构方式,既符合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教传统,又展现出盛唐诗歌特有的雄浑气象。
4. 作品点评
《致酒行》以抒情为主,却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不作平直叙写。这篇的妙处,还在于它有情节性,饶有兴味。另外,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调上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栖迟”、“天荒地老”、“幽寒坐呜呃”尤其是“雄鸡一声”句等等,或语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对表达诗情起到积极作用,堪称李长吉式的锦心绣口。
# 又入梦境(“我有迷魂”句下)。起得浩荡感激,言外不可知,真不得不迁之酒者。末转慷慨,令人起舞。
宋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 绝无雕刻,真率之至者也。贺之不可及乃在此等。黎简:长吉少有此沉顿之作。
明黄淳耀《李长吉集》
# 《致酒行》,主父,宾主作两层叙,本俱引证,更作宾主详略,谁谓长吉不深于长篇之法耶?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
# 淋漓落墨,不作浓艳语尤妙。此亦长爪生别调诗。感遇合也,结得敁甚。
清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
# “少年心事当拿云”,俗吻冗长切去结,佳;再读又歇不住。
清方世举《李长吉诗集批注》
# 长吉少有此沉顿之作。
清黎简《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
# 长吉诗正言折荣远遗,非言“攀树远望”。“主父不归”,“家人”折柳频寄,浸致枝髠树秃,犹太白诗之言“长相思”而“折断树枝”,东野诗之言“累攀折”而“柔条不垂”、“年多”“别苦”而“枝”为之“疏”。太白、长吉谓杨柳因寄远频而“折断”,香山、邵谒、鱼玄机谓杨柳因赠行多而“折尽”以至断根;文殊而事同。盖送别赠柳,忽已经时,“柳节”重逢,而游子羁旅,怀人怨别,遂复折取寄将,所以速返催归。园中柳折频频寄,堪比唱“陌上花开缓缓归”也。行人归人,先后处境异而即是一身,故送行催归,先后作用异而同为一物,斯又事理之正反相成焉。越使及驿使“寄梅”事,久成诗文典实,聊因长吉诗句,拈“寄柳”古俗,与之当对云。
现代钱钟书《谈艺录》
# 在此公集中,是平易近人之作。
《历代诗法》
上一篇: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下一篇:唐·刘皂《渡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