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2
tiān
xiá
guāng
shuǐ
zhōng
shuǐ
zhōng
tiān
shí
hóng
zhí
guān
sān
gēng
hòu
shǒu
sòng
jīn
shàng
kōng

译文

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间水天相接的天际一片通红。只要在泰山日观峰等到三更以后,就会最先看到红日被送上碧空。

逐句剖析

"天际霞光入水中":天边霞光映入水中,

# 天际:天边。

"水中天际一时红":一时间水天相接的天际一片通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只要在泰山日观峰等到三更以后,

# 直须日观三更后:一作“日观峰半夜见日”,一作“直胯日观三更后”。直:只要。须:等到。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名日观峰,为观日出处。

"首送金乌上碧空":就会最先看到红日被送上碧空。

# 首送金乌上碧空:一作“乎送金乌目碧空”。首:第一。金乌: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为三脚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晓日》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意境阔大,基调豪迈,描写了诗人观看日出东方的情景。前两句“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诗人将视线引向遥远的天际和水面,展现了霞光与水面相互交融的美丽景象;后两句“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描写了等待日出前的安静与期待到终于迎来了日出的壮丽时刻的喜悦之情。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从霞光初现到日出东方,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晓日》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首句“天际霞光入水中”,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将视线引向遥远的天际和水面,次句“水中天际一时红”,描绘出了霞光与水面交融的美丽景象,第三句“直须日观三更后”,以“日观”借代日出,将自然现象提升至为一种神圣的仪式,为尾句的日出景象作铺垫。尾句“首送金乌上碧空”,诗人终于迎来了日出的壮丽时刻,其中“上碧空”吐字有力,展现了旭日东升、生机磅礴的力量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观景的喜悦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首送金乌上碧空。”其中“金乌”借《山海经》中日载于神鸟的传说,将自然现象升华为神话叙事,赋予太阳神性的色彩。

3. 分段赏析

《晓日》首句交代时间地点,描写了天边霞光映入水中的景象;第二句描绘了霞光与水面相交融,表现水天一色橙红尽染的壮丽之美;第三句回溯至“三更”(深夜),形成时间跳跃,表现日出前的安静与诗人对日出的期待;尾句吐字有力,将旭日东升、生机磅礴的力量感展现的淋漓尽致。将视线引向遥远的天际和水面;次句;三句则将时间推向了深夜之后;末句写终于迎来了日出的壮丽时刻。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从霞光初现写到日出东方,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观赏美景的喜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下一篇:唐·武则天《唐享昊天乐(其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