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o
zhì
shī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zhī
guì
suī
fāng
nán
ěr
shī
wèi
cān
nán
chéng
shí
yǐn
tiě
jīn
lián
cháo
shì
wén
yān
bào
wéi
guì
bǎo
rén
gòu
huò
wéi
guì
dào
yuān
chú
yuǎn
hài
xiū
bēi
líng
qiú
nàn
chǐ
zhè
suī
gān
zhàng
zhī
zhé
qiǎo
yán
suī
měi
yòng
zhī
miè
 jǐ
táng
cháo
wàn
bāng
zuò
féng
méng
suī
qiǎo
děi
liáng
gōng
shèng
zhǔ
suī
zhī
yīng
xióng
táng
láng
jiàn
tàn
shì
qīng
zhàn
yuè
wáng
shì
guó
xiàn
dào
yuǎn
zhī
shì
wěi
zhī
xián
zhī
chóu
zhī
shùn
tiān
zhī
kǎi
fēng
huì
shí
kǒu
wèi
jìn
shé
wèi
mén
zhī
kǎi
shǐ
zhuī

译文

芝草桂树虽芬芳,却难作鱼饵诱鱼上钩。占居高位却无所作为,难以成就功业与安身立命。磁石吸引铁器,却与黄金无法相系。朝廷选拔贤才时,愚钝之人不应被考虑。怀抱玉璧却沿街乞讨,玉璧便不再珍贵。践行仁义却招致灾祸,这样的道义不足为贵。神鸟鸳雏远离祸害,甘愿栖身低枝而不觉羞耻。神龙为避灾难,藏身污泥而不感屈辱。甘蔗虽甜,若作手杖必会折断。花言巧语虽动听,若采纳必致败亡。盛唐贤才济济,万国信服其德政。逢蒙技艺虽精,仍需良弓方能显威。圣明君主虽智慧,仍需英雄辅佐以成事。螳螂被赞叹,齐人却因轻敌而败。越王勾践敬重怒蛙,将士愿以死报国。路途遥远方显骏马之能,世道虚伪才见贤者之德。覆盖庇护万物,需顺应天道法则。恩泽应如和煦南风,仁惠当似及时甘霖。口舌如宫门之钥,言语若弩箭之机。一旦机关触发,利箭射出便不可追回。

逐句剖析

"芝桂虽芳":芝草桂树虽芬芳,

# 芝桂:芝、桂皆为香类的植物,因以喻志行高洁的人。

"难以饵鱼":却难作鱼饵诱鱼上钩。

"尸位素餐":占居高位却无所作为,

# 尸位素餐:谓居位食禄而不尽职。

"难以成居":难以成就功业与安身立命。

"磁石引铁":磁石吸引铁器,

# 磁石:磁铁矿的矿石。即天然的吸铁石。

"于金不连":却与黄金无法相系。

"大朝举士":朝廷选拔贤才时,

"愚不闻焉":愚钝之人不应被考虑。

"抱璧涂乞":怀抱玉璧却沿街乞讨,

# 抱璧: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璞玉于厉王,玉工说:"石也"。厉王以和为诳,断其左足。武王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文王即位,和抱璞哭泣于楚山之下,泪尽继之以血。文王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

"无为贵宝":玉璧便不再珍贵。

"履仁遘祸":践行仁义却招致灾祸,

# 遘祸:造成祸乱。,履仁:躬行仁道。

"无为贵道":这样的道义不足为贵。

"鹓雏远害":神鸟鸳雏远离祸害,

# 鹓雏: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

"不羞卑栖":甘愿栖身低枝而不觉羞耻。

# 卑栖:谓居于低下的地位。

"灵虬避难":神龙为避灾难,

# 灵虬:虬龙。

"不耻污泥":藏身污泥而不感屈辱。

"都蔗虽甘":甘蔗虽甜,

"杖之必折":若作手杖必会折断。

"巧言虽美":花言巧语虽动听,

"用之必灭":若采纳必致败亡。

"济济唐朝":盛唐贤才济济,

"万邦作孚":万国信服其德政。

"逢蒙虽巧":逢蒙技艺虽精,

# 逢蒙:古之善射者。相传学射于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唯羿胜己,于是杀羿。

"必得良弓":仍需良弓方能显威。

"圣主虽知":圣明君主虽智慧,

"必得英雄":仍需英雄辅佐以成事。

"螳螂见叹":螳螂被赞叹,

"齐士轻战":齐人却因轻敌而败。

"越王轼蛙":越王勾践敬重怒蛙,

# 越王轼蛙:为激励士卒锐气。

"国以死献":将士愿以死报国。

"道远知骥":路途遥远方显骏马之能,

# 道远知骥: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

"世伪知贤":世道虚伪才见贤者之德。

"覆之帱之":覆盖庇护万物,

"顺天之矩":需顺应天道法则。

"泽如凯风":恩泽应如和煦南风,

"惠如时雨":仁惠当似及时甘霖。

"口为禁闼":口舌如宫门之钥,

# 禁闼:宫廷门户。亦指宫廷、朝廷。

"舌为发机":言语若弩箭之机。

"门机之闿":一旦机关触发,

# 闿:开、关。

"楛矢不追":利箭射出便不可追回。

# 楛矢:以楛木做杆的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矫志诗》是曹魏曹植所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中开篇以“芝桂虽芳,难以饵鱼”等句,借物喻理,点明徒有虚名、尸位素餐难以成事;又用磁石、抱璧、履仁等事例,论述处世之道与用人之理,强调贤才应遇明主,巧言误国。同时以鹓雏、灵虬自比,展现高洁之士不避困境的品格。后半部分提及“济济唐朝,万邦作孚”,表达对圣明之世的向往,认为圣主知贤用能,如逢蒙得良弓。全诗巧用比喻、对比,以质朴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展现曹植的政治抱负与人生智慧,给人启迪,富有哲理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芝桂虽芳,难以饵鱼。尸位素餐,难以成居。磁石引铁,于金不连。大朝举士,愚不闻焉。抱璧涂乞,无为贵宝。”此段以物喻理,批判人才与现实的错位。“芝桂虽芳”与“磁石引铁”形成对照,前者喻高洁无用之士,后者讽上位者用才不当。“尸位素餐”直斥官僚虚职,呼应“抱璧涂乞”,暗用卞和献玉典,痛陈才德不被识的悲剧。语言犀利,直指曹魏末期选才之弊。“履仁遘祸,无为贵道。鹓雏远害,不羞卑栖。灵虬避难,不耻污泥。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此段转向处世哲学。“鹓雏”“灵虬”化用庄子典,主张贤者需审时度势,屈身避祸;“都蔗虽甘”以甘蔗为杖必折,喻物需尽用、人需适位。“巧言虽美”呼应《尚书》“巧言乱德”,警示虚伪言辞的毁灭性。诗人以冷峻逻辑,揭示乱世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济济唐朝,万邦作孚。逢蒙虽巧,必得良弓。圣主虽知,必得英雄。螳螂见叹,齐士轻战。越王轼蛙,国以死献。”此段借古喻今,构建理想政治图景。“济济唐朝”以周代盛况为标杆;“逢蒙”“圣主”强调君臣协作,暗讽曹丕疑才。“越王轼蛙”典出勾践敬蛙励士,赞明主善激人心;“螳螂见叹”反用“螳臂当车”,讽齐人轻敌致败。历史与现实交织,显诗人对治世之道的深刻思考。“道远知骥,世伪知贤。覆之帱之,顺天之矩。泽如凯风,惠如时雨。口为禁闼,舌为发机。门机之闿,楛矢不追。”末段升华至治国哲学。“道远知骥”化用《论语》“岁寒知松柏”,强调逆境验才;“顺天之矩”融合道家顺应天道与儒家礼法秩序。“泽如凯风”以和风时雨喻仁政,而“舌为发机”警示言语如箭,决策难逆。全诗以“楛矢不追”收束,暗喻乱世中言行需慎,呼应开篇的批判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植《豫章行》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饮酒(其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