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ng
xíng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qióng
nán
huò
xìn
rán
shùn
féng
yáo
gēng
yún
chù
zhōng
tián
tài
gōng
wèi
zāo
wén
diào
zhōng
wèi
chuān
jiàn
kǒng
qiū
qióng
kùn
chén
cài
jiān
zhōu
gōng
xià
bái
tiān
xià
chēng
xián

译文

人生的困顿与显达难以预料,祸福的降临也的确如此。虞舜若未遇见唐尧,将终生在田地间耕作。姜太公若未得遇周文王,便只能在渭水边垂钓终老。难道不见鲁国的孔丘,也曾被困于陈蔡之间,陷入穷困。唯有周公礼待贫寒之士,天下人才称赞他的贤德。

逐句剖析

"穷达难豫图":人生的困顿与显达难以预料,

# 豫图:预料;预谋。豫,通“预”。参与。,穷达:穷困与显达。

"祸福信亦然":祸福的降临也的确如此。

# 亦然:也是这样。,信:相信。

"虞舜不逢尧":虞舜若未遇见唐尧,

# 尧:唐尧。古帝名。帝喾之子,姓伊祁(亦作伊耆),名放勋。初封于陶,又封于唐,号陶唐氏。,虞舜: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于虞,故称虞舜。

"耕耘处中田":将终生在田地间耕作。

# 中田:中等田地。田中。

"太公未遭文":姜太公若未得遇周文王,

# 文:周文王姬昌。,未遭:没有遭遇。,太公: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吕尚的别名。

"渔钓终渭川":便只能在渭水边垂钓终老。

# 渭川:渭水平川。即渭水。亦泛指渭水流域的土地。,终:终老。终身。,渔钓:打渔垂钓。

"不见鲁孔丘":难道不见鲁国的孔丘,

# 孔丘:孔子。,鲁:鲁国。

"穷困陈蔡间":也曾被困于陈蔡之间,陷入穷困。

# 蔡:蔡国。蔡地。

"周公下白屋":唯有周公礼待贫寒之士,

# 白屋: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说,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下:下榻。,周公: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后多作圣贤的典范。

"天下称其贤":天下人才称赞他的贤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豫章行》是汉代曹植创作的五言古诗。诗中开篇点明主旨,直言人生的穷困与显达难以预先谋划,祸福亦是如此。接着列举诸多历史典故:虞舜若未逢尧,只能默默耕耘于田间;太公若未遇文王,只得在渭川终其渔钓生涯;就连孔子也曾被困于陈蔡之间,穷困潦倒;而周公屈尊礼贤下士,亲至平民居所,备受天下人称赞。全诗借这些事例,一方面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境遇无常的感慨,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贤才得遇明主才能施展抱负的期盼。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引经据典的手法,表达出深沉复杂的人生思索,引发读者对命运与机遇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穷达难豫图,祸福信亦然”:开篇直抒胸臆,点明主旨。“穷达”指人生的困窘与显达,“豫图”即预先谋划,诗人感慨人生境遇的顺逆难以提前预知,祸福的降临亦是如此,这是历经世事沧桑后的深沉喟叹,为全诗定下了感慨命运无常的基调,以质朴之语道出人生哲理,引人深思。“虞舜不逢尧,耕耘处中田”:运用典故,提及虞舜若未遇上尧帝的赏识提拔,便只能在田间辛勤耕耘。此句借古喻今,以舜的经历暗示贤才常需机遇方能施展抱负,若无伯乐,纵有大才也可能埋没于平凡之中,展现出命运对人生轨迹的重大影响,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感慨。“太公未遭文,渔钓终渭川”:同样用典,讲述姜太公在未得到周文王重用前,一直在渭水之滨垂钓终老。诗人借此进一步强调机遇的关键作用,姜子牙身负经天纬地之才,却长时间无人问津,侧面反映出有才者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悲哀,与前句舜的典故相呼应,强化了主题。“不见鲁孔丘,穷困陈蔡间”:又引孔子被困陈蔡的典故,孔夫子一生周游列国,传播学说,却也难免陷入穷困潦倒、四处碰壁的境地。此例既丰富了贤才不遇的事例论据,又将这种命运的无奈从古代圣贤身上延至当下,让读者感受到人生困境的普遍性,引发共情。“周公下白屋,天下称其贤”:与前文形成对比,周公屈尊亲访平民百姓,礼贤下士,故而赢得天下人的赞誉。诗人借此突出品德高尚、善于发现人才之人的可贵,暗示当政者应像周公一样,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贤才得以施展,既点明解决人才困境的出路,又寄寓了诗人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丕《于玄武陂作诗》

下一篇:魏晋·曹植《矫志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