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zhōu
zèng
qīn
bié
shī
sān
shǒu
sān

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浏览量:3
jūn
liú
zhū
mén
zhì
guǎng
广
jiāng
fén
chéng
gāo
wàng
yóu
jiàn
fēng
duō
tīng
wén
liú
píng
fāng
rào
rào
luò
xiàng
fēn
fēn
yóu
gòng
shǎng
shān
chuān
jiān
bái
yún

译文

你留在富贵人家中,我独自远行至广江岸边。城楼虽高仍能遥望你的身影,但风声呼啸中已听不清你的叮咛。江面浮萍随波缠绕,岸边落叶纷纷飘零。只因前路阻隔无法与你共赏这秋景,唯有山间白云寄托着我的思念。

逐句剖析

"君留朱门里":你留在富贵人家中,

"我至广江濆":我独自远行至广江岸边。

"城高望犹见":城楼虽高仍能遥望你的身影,

"风多听不闻":但风声呼啸中已听不清你的叮咛。

"流苹方绕绕":江面浮萍随波缠绕,

"落叶向纷纷":岸边落叶纷纷飘零。

"无由得共赏":只因前路阻隔无法与你共赏这秋景,

"山川间白云":唯有山间白云寄托着我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发湘州赠亲故别诗三首(其三)》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为组诗第三首。此诗以离别湘州为背景,通过凝练的语言与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诗人与亲友远隔的怅惘与无法共赏山川的遗憾。全诗结构层次分明:首联“君留朱门里,我至广江濆”以空间阻隔点明离别主题,朱门与广江的对比暗含身份差异与相会无期之叹;颔联“城高望犹见,风多听不闻”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临别回望时亲友伫立目送、风声阻隔絮语的细腻场景,凸显依依惜别之情;颈联“流苹方绕绕,落叶向纷纷”转写旅途所见萧瑟秋景,以“绕绕”与“纷纷”的叠词强化漂泊无依之感,暗喻离愁的纷乱缠绕;尾联“无由得共赏,山川间白云”以景结情,将无法同游的遗憾寄托于山间白云,既收束全诗,又留下悠远余韵。全诗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通过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与情感递进,展现了吴均诗歌“清拔有古气”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却好学有俊才,为沈约所赏。初为吴兴太守柳恽主簿,后任奉朝请等职。曾私撰《齐春秋》,因武帝认为不实而书焚官免,又奉命撰《通史》,未竟而卒。吴均才气俊迈,“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文坛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多为赠答、送别、游览之作。他的诗格调清丽,音韵和谐,属于典型的齐梁体,但语言明畅,用典妥帖,无堆砌之弊。其散文如《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文辞骈偶,写景如画,文笔清隽简净;其《檄江神责周穆王璧》《饼说》二文,于俳谐中寄寓不平之意。主要作品有《山中杂诗》《赠王桂阳别诗》《送柳吴兴竹亭集诗》等。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君留朱门里,我至广江濆。”​​开篇点明离别主题。“朱门”象征富贵人家,暗示友人仍居京城或繁华之地;“广江濆”则指诗人即将远行的偏远江畔。二者形成对比,暗含“天各一方”的无奈。对仗工整的“君留”与“我至”,强化了“你留我往”的离别场景。​​颔联:“城高望犹见,风多听不闻。​​”此联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细节描写,刻画离别时的矛盾心境。诗人渐行渐远,回望城中,友人仍伫立高处目送,身影依稀可辨(“望犹见”);但风声呼啸阻隔了声音,连最后的叮咛也听不真切(“听不闻”)。这种“可见却不可闻”的描写,将不舍与遗憾展现出来。​​颈联:“流苹方绕绕,落叶向纷纷。”​​笔锋转向旅途中的自然景物。“流苹”(浮萍)缠绕、随水漂泊,“落叶”纷飞零落,既是秋日萧瑟之景,又暗喻人生漂泊无依的愁绪。诗人以“绕绕”“纷纷”的叠词强化画面感,暗示内心纷乱难平的离思。​​尾联:“无由得共赏,山川间白云。​​”结尾以“白云”作结,余韵悠长。诗人感慨与友人无法共赏眼前山水,唯见天际白云悠悠。白云既是眼前实景,又象征漂泊的孤寂与相隔的渺茫,呼应前文的“广江濆”与“朱门”,将离愁升华为对命运的无奈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治西湖诗》

下一篇:南北朝·刘绘《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二首 其一 巫山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