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chóu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2
hóng
chuān
穿
zhū
lián
lěng
bǎi
chǐ
xià
xiān
gěng
yuǎn
cuì
chóu
shān
píng
liǎng
chóng
yún
kōng
hōng
yǐng
liáng
zān
zhuì
chūn
mián
zhòng
yùn
xiāng
liǔ
mèng
jǐn
dié
kōng
chuáng
wěi
duò
hóng
sǎo
wěi
shuāng
jīn
fèng
fēng
xuān
dié
zhù
yōu
yáng
liǔ
chì
lán
xiān
cǎo
zhǎng
jiào
hòu
huā
wěi
píng
绿
chūn
fēng
chuī
chí
táng

译文

用红丝串起露珠一样的珠子做成的帘幕,晶莹透亮,漂亮的珠帘像瀑布一样,“哑哑”地舒放下来。围绕着睡床的屏风绘有山水,画意清远,地上的熏炉中,双层的云母隔火板上朦胧映出炭火的红光。在春寒中发簪也带着凉意,床角的兔形小薰炉里香料暗燃,笼罩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皱叠如浪的红锦被上是拖着长尾、展翅对飞的金凤纹样,凉风吹着一头垂悬如凤尾的发簪缓缓摇曳。蜜蜂嘤嘤嗡嗡,蝴蝶飞飞停停,悠扬不断,杨柳依依,细草茵茵,柳丝轻柔地拂着赤阑桥的栏杆。一觉醒来,满树梨花落在绿色的园地上,春风和雨吹拂着池塘的水面,池塘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逐句剖析

"红丝穿露珠帘冷":用红丝串起露珠一样的珠子做成的帘幕,晶莹透亮,

"百尺哑哑下纤绠":漂亮的珠帘像瀑布一样,“哑哑”地舒放下来。

# 下纤绠:放下帘绳。纤绠,本意是井绳,这里是指帘绳。绠,汲水的绳索。,哑哑:象声词,辘轳汲水时的声音。

"远翠愁山入卧屏":围绕着睡床的屏风绘有山水,画意清远,

# 远翠愁山入卧屏:谓屏风上所绘的翠山起伏如愁眉一般。

"两重云母空烘影":地上的熏炉中,双层的云母隔火板上朦胧映出炭火的红光。

# 空烘影:空自映照着屏风内之人的孤影。,云母:云母为饰的屏风。

"凉簪坠发春眠重":在春寒中发簪也带着凉意,

# 凉簪:以玻璃为饰的簪子。

"玉兔煴香柳如梦":床角的兔形小薰炉里香料暗燃,笼罩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

# 柳如梦:意谓笼罩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煴香:一作“氤氲”,烟雾弥漫貌。,玉兔:指玉兔为饰的香炉。或指月亮。

"锦叠空床委堕红":皱叠如浪的红锦被上是拖着长尾、展翅对飞的金凤纹样,

# 委堕红:锦被一端坠在床下,可见卧床之人辗转难眠。堕,一作“坠”。,锦叠:指锦被。

"飔飔扫尾双金凤":凉风吹着一头垂悬如凤尾的发簪缓缓摇曳。

# 双金凤:双股的金凤钗,或钗上有一双金凤。此钗疑为步摇簪,即簪钗一头垂悬着吊坠似的饰品,可以边走边摆动。,扫尾:拂动凤尾。,飔飔:凉风。

"蜂喧蝶驻俱悠扬":蜜蜂嘤嘤嗡嗡,蝴蝶飞飞停停,悠扬不断,

"柳拂赤阑纤草长":杨柳依依,细草茵茵,柳丝轻柔地拂着赤阑桥的栏杆。

# 赤阑:赤阑桥,长安城郊桥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会之处。阑,一作栏。

"觉后梨花委平绿":一觉醒来,满树梨花落在绿色的园地上,

# 委:散落。

"春风和雨吹池塘":春风和雨吹拂着池塘的水面,池塘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愁曲》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闺怨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含蓄的意象组合,展现女子独守空闺的春日愁绪。开篇以破晓时分的外景起笔,红丝珠帘垂落、辘轳声响等细节暗示深闺的孤寂氛围。随后六句聚焦室内场景:屏风绘青山如愁眉蹙聚,云母屏风映出女子模糊身影;发簪凝露、香炉烟雾缭绕,春眠之人辗转难眠;锦被委地、金凤钗摇曳,进一步烘托其慵懒情态。诗中“蜂喧蝶驻”等句转而描绘春日生机,却以乐景反衬人物内心的荒凉。尾联“梨花委地”“风雨吹池”的收束,将视角从梦境拉回现实,借暮春残景暗喻韶华易逝的怅惘。全诗摒弃直抒胸臆,通过环境烘托与物象映衬,将女子的外貌特征、心理活动与行为细节隐现于珠帘、云母、金凤钗等意象的铺陈中,形成婉约隐晦的抒情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温庭筠乐府诗绝大多数写女性,《春愁曲》即为此类,旨在表现空闺女性愁思与孤寂,具体创作时间难确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借红丝珠帘、云母屏风、蜂喧蝶驻、梨花委地、风雨吹池等景象,写出了独守空闺的女子在春日里的孤寂愁绪与对韶华易逝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栏纤草长”以室外春光的热闹反衬闺中孤寂。蜂蝶喧闹、柳草舒展的盎然春意,与室内“空床委堕红”的冷清形成对照,乐景愈盛,愈显女子春愁的深沉,哀情因乐景的映衬更见凄切。夸张:“百尺哑哑下纤绠”中“百尺”极写珠帘之长,以夸张手法凸显深闺的空旷与奢华。珠帘虽长,却只衬得女子独处的孤寂,“哑哑”声响更添空寂,夸张的物象强化了环境的冷清与愁绪的绵长。细节描写:“凉簪坠发春眠重”聚焦“凉簪坠发”的细节,凉簪的清冷、发丝的散乱,刻画女子春睡沉沉的慵懒之态。这一细节暗藏她心绪的慵懒与愁闷,以细微物象传递难以言说的闺中闲愁,含蓄而真切。对比:“玉兔煴香柳如梦”与“觉后梨花委平绿”形成对比。梦中熏香袅袅、柳影如梦的朦胧暖意,与醒后梨花委地、风雨吹池的清冷现实对照,梦里梦外的温差,凸显女子从虚幻慰藉跌回孤寂现实的失落,强化春愁的浓度。渲染:“红丝穿露珠帘冷”“远翠愁山入卧屏”通过“冷珠帘”“愁山影”等意象,渲染凄清氛围。露珠的寒凉、山影的含愁,层层叠加,将闺中春寒与女子心头之愁交融,使“春愁”弥漫于环境中,无处不在,浸润全诗。

3. 分段赏析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绘的是天刚破晓时的室外景象。“冷”字不仅点明了此时的气候还处在春寒料峭的阶段,也烘托出深闺之中冷清孤寂的氛围。“百尺哑哑下纤绠”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那珠帘足有百尺之长,在“哑哑”的声响中顺着细绳索垂落下来。这既写出了女子居所的奢华,同时也愈发凸显出深闺的空寂与女子的孤独。“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扫尾双金凤”在描写了那“哑哑”下落的珠帘之后,从第三句到第八句,刻画的是美人独自在空床上沉睡的画面。诗句先对室内的环境进行描摹,之后才出现睡梦中女子的身影,整个情景都给人一种凄清冷寂的感觉。“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阑纤草长”第九句和第十句,借助外面绚烂美好的春光,反衬出美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末尾两句则描写了女子睡醒之后的所见所感,通过风雨送别春光的景象,抒发了春光白白流逝、美人青春渐逝的感慨。“梨花委地”“春风吹池”这些景象,并没有给她带来美的享受,反而成为了触动她心灵的因素,只会加重她内心的伤春之情。温庭筠是一位善于捕捉质感的大师,也是对物质世界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人。那些华丽却本无生命的日常物品,经过他的笔触描绘,便仿佛有了魔力一般焕发生机,一个个都像是暗夜里的精灵,随着夜晚的节奏轻轻呼吸着。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描绘闺中的春日愁绪,在艺术表现上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借助细节刻画来展现闺中女子伤春的幽怨情绪。诗中没有从正面去描写女主人公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完全是依靠对环境气氛的烘托渲染,以及自然景物的映衬暗示,来传递这种情绪,写法细腻委婉,就如同花间词的意境一般。比如“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这两句,与《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玉兔煴香柳如梦”这句,与《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中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这两句,与《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中的“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中的“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在选取意象和营造意境方面,都极为相似。但这类作品因为刻意模仿李贺的风格,不仅意境比较隐晦,语言上也时常出现生硬拗口的地方,和他词作的圆融自然有所不同;在表现上也稍微显得繁杂详尽,不如他的词那样含蓄蕴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从内容看,属于一般闺怨诗,但侧重视觉彩绘,侧重腻香脂粉的温馨描写,华美绰约,既染有齐梁诗风,又在细密、隐约和遣词造境上具有某些词的特征。

不详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贯休《渔者》

下一篇:唐·李益《照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