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bié
jiāng
zhǔ
簿
tún

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浏览量:2
yǒu
gào
jiāng
zèng
yán
zhòng
lán
huì
fàn
zhōu
dāng
fàn
jié
jiāo
dāng
jié
guì
shuǐ
yǒu
qīng
yuán
guì
shù
duō
fāng
gēn
máo
gōng
zhū
hài
zài
xìn
líng
mén
zhào
fèng
huáng
zhù
piǎo
jīn
léi
zūn
yǒu
běi
shān
zhì
liú
lián
wèi
bào
ēn
jūn
jiē
tuán
jǐng
líng
xiān
bái
yún
jiān
hǎi
shù
qiū
àn
píng
yuán
hán
chóng
míng
luò
fēi
fān
fān
yòng
zèng
fēn
shǒu
yǒu
běi
táng
xuān

译文

有客人告诉我即将离去,赠送的话语中看重如兰蕙般美好的情谊。划船应当到济水去划,结交朋友应当结交如桂树般高洁的人。济水有着清澈的源头,桂树多有芬芳的根系。毛公和朱亥,都在信陵君的门下。赵国的瑟有凤凰形状的琴柱,吴地的清酒盛在金制的酒器里。我有隐居北山的志向,却留恋尘世是为了报答恩情。诸位君子都是出众的人才,振翅高飞又能直上云霄。白云在远处的海树间飘荡,秋天的太阳使平原变得昏暗。寒冷的虫子发出趯趯的鸣叫声,落叶在空中翻飞。哪里需要用礼物来分别,自然有北堂的萱草。

逐句剖析

"有客告将离":有客人告诉我即将离去,

"赠言重兰蕙":赠送的话语中看重如兰蕙般美好的情谊。

# 兰蕙:兰花。

"泛舟当泛济":划船应当到济水去划,

# 济:济水。

"结交当结桂":结交朋友应当结交如桂树般高洁的人。

"济水有清源":济水有着清澈的源头,

"桂树多芳根":桂树多有芬芳的根系。

"毛公与朱亥":毛公和朱亥,

# 朱亥:魏国的勇士。朱亥与上面的毛公,两者都是隐者。,毛公:战国时期的贤才。

"俱在信陵门":都在信陵君的门下。

"赵瑟凤凰柱":赵国的瑟有凤凰形状的琴柱,

"吴醥金罍樽":吴地的清酒盛在金制的酒器里。

# 罍:盛酒器。,醥:清酒。

"我有北山志":我有隐居北山的志向,

"留连为报恩":却留恋尘世是为了报答恩情。

"夫君皆逸翮":诸位君子都是出众的人才,

# 逸翮:急速飞翔的鸟。,夫君:友人。

"抟景复凌鶱":振翅高飞又能直上云霄。

# 鶱:一作骞。

"白云间海树":白云在远处的海树间飘荡,

"秋日暗平原":秋天的太阳使平原变得昏暗。

"寒虫鸣趯趯":寒冷的虫子发出趯趯的鸣叫声,

# 趯趯:跳跃貌。

"落叶飞翻翻":落叶在空中翻飞。

"何用赠分手":哪里需要用礼物来分别,

"自有北堂萱":自然有北堂的萱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别江主簿屯骑诗》是南朝梁诗人吴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围绕送别友人展开。诗的开篇点明友人将离,前两句营造出离别的氛围,强调赠言的珍贵。中间四句以济水、桂树等为喻,表达对友人高洁品质的赞赏和对理想交友的期许。第七、八句借古喻今,暗示友人有贤才且有施展之地。第九、十句描绘出宴饮的场景,增添了离别的情谊。第十一、十二句表明自己有隐居之志却因报恩而留恋尘世。第十三、十四句夸赞友人才华出众、志向高远。后四句描绘秋日之景,烘托离别的伤感。结尾两句以萱草作结,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无需用世俗礼物分别。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却好学有俊才,为沈约所赏。初为吴兴太守柳恽主簿,后任奉朝请等职。曾私撰《齐春秋》,因武帝认为不实而书焚官免,又奉命撰《通史》,未竟而卒。吴均才气俊迈,“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文坛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多为赠答、送别、游览之作。他的诗格调清丽,音韵和谐,属于典型的齐梁体,但语言明畅,用典妥帖,无堆砌之弊。其散文如《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文辞骈偶,写景如画,文笔清隽简净;其《檄江神责周穆王璧》《饼说》二文,于俳谐中寄寓不平之意。主要作品有《山中杂诗》《赠王桂阳别诗》《送柳吴兴竹亭集诗》等。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有客告将离,赠言重兰蕙”,这两句诗中“有客”点明友人即将离去,“告将离”直接写出离别之事。“赠言重兰蕙”强调赠言的珍贵,以兰蕙象征美好的情谊,奠定了离别的基调。“泛舟当泛济,结交当结桂”,这两句诗中“泛舟”“结交”点明行为,“济水”“桂树”为喻,表达对友人高洁品质的赞赏和对理想交友的期许,希望友人能如济水般清澈、桂树般芬芳。“济水有清源,桂树多芳根”,进一步阐述济水的清澈和桂树的芬芳,强调其内在的美好品质,与前文相呼应,深化对友人的赞美。“毛公与朱亥,俱在信陵门”,引用的是战国时期“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历史事件中,毛公、朱亥辅助信陵君的典故。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军救援,但晋鄙因害怕秦国,按兵不动。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他多次劝说魏王进兵救赵无果后,听从门客侯嬴的计策,通过如姬窃取了调兵的虎符。之后,信陵君带着虎符前往晋鄙军中,晋鄙怀疑此事,朱亥便用藏在袖中的四十斤铁椎击杀晋鄙,夺取兵权。信陵君接管军队后,挑选八万精兵,与楚军内外夹击,最终击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赵国得以保全。诗人借这个典故暗示友人如同毛公、朱亥一样是有贤才之人,并且也像他们得到信陵君赏识那样,能够遇到赏识自己、给自己提供施展才华机会的伯乐,在合适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高度认可和对其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赵瑟凤凰柱,吴醥金罍樽”,描绘出宴饮的场景,“赵瑟”“吴醥”分别从乐器和酒的角度,增添了离别的情谊和文化氛围。“我有北山志,留连为报恩”,这两句诗中“北山志”表明自己有隐居之志,“留连”则说明因报恩而无法实现,体现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夫君皆逸翮,抟景复凌鶱”,这两句诗中“逸翮”形容友人才华出众,“抟景”“凌鶱”则生动地描绘出友人振翅高飞、直上云霄的豪迈气势,表达对友人的赞赏和祝福。“白云间海树,秋日暗平原”,描绘秋日的景色,白云、海树、秋日、平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烘托离别的情绪。“寒虫鸣趯趯,落叶飞翻翻”,通过描写寒虫的鸣叫和落叶的飞舞,进一步渲染秋日的凄凉,加深离别的伤感。“何用赠分首,自有北堂萱”,这两句诗中“何用”表示不需要,“北堂萱”象征母亲或美好的祝愿,表达无需用世俗礼物分别,有美好的祝愿即可,体现出豁达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江淹《游黄檗山》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梦见美人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