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匣聊开镜":从华美的镜匣中取出铜镜,
"轻灰暂拭尘":轻轻拂去镜面蒙尘的轻灰。
"光如一片水":镜面光洁如静水无波,
"影照两边人":映照出镜前镜后相望的人影。
"月生无有桂":镜中明月虽圆却无桂树,
"花开不逐春":镜中花枝不随春日盛放。
"试挂淮南竹":若将此镜挂于淮南竹梢,
"堪能见四邻":便能一览四方邻里的悲欢。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歌围绕“镜”这一核心物象展开,借对镜子的细致描摹,展现了镜子洁净、明亮的特点,营造出一种清雅、静谧的氛围。
2. 分段赏析
“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开篇便写出开启镜匣、擦拭灰尘的动作。“玉匣”点明镜盒的精致,“轻灰”“暂拭”则显露出铜镜久未使用的状态,既写出了对铜镜的珍视,也为下文写镜光做了铺垫,动作描写自然而真切。“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写出铜镜的光影之美。“光如一片水”用比喻的手法,将镜光比作清澈的水面,生动展现出镜面的平滑光亮;“影照两边人”则由景及人,既写出铜镜能映照人影的实用功能,又暗含人与镜相伴的温情,画面感十足。“月生无有桂,花开不逐春”转向对镜中影像的想象。镜中虽能映照出类似月亮的光影,却没有真实月亮上的桂树;能映出如花的容颜,却不随春天的流逝而凋谢。这里通过虚实对比,突出镜中影像的虚幻与永恒,既写铜镜的神奇,又暗含对时光易逝、容颜难驻的感慨。“试挂淮南竹,堪能见四邻”借用典故与实用功能作结。“淮南竹”可能关联古代悬镜于竹的习俗,“试挂”二字带有尝试的意味;“堪能见四邻”则写出铜镜悬挂后能映照四周景象的功能,既呼应前文对镜光的描写,又以平实的语言收束全诗,让诗歌在实用与诗意间达到平衡。全诗围绕铜镜展开,从开启、光影、影像到悬挂,层层递进,于细微处见真情。
下一篇:南北朝·鲍照《中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