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
·
chūn
fēng
dòng
chūn
xīn

朝代:南北朝作者:佚名浏览量:2
chūn
fēng
dòng
chūn
xīn
liú
zhǔ
shān
lín
shān
lín
duō
cǎi
yáng
niǎo
qīng
yīn

译文

春风和煦,百花盛开,令人胸中涌起浓浓的春意,流转的目光,凝望着远处色彩绚烂的山林,久久不忍离去。在那色彩绚烂的山林深处,从南方飞回的小鸟,在明媚的阳光下欢快地鸣啭啼叫,清脆,明快,悦耳,悠扬。

逐句剖析

"春风动春心":春风和煦,百花盛开,令人胸中涌起浓浓的春意,

# 春心:春景所引发的意兴或情怀。男女之间相思爱慕的情怀。

"流目瞩山林":流转的目光,凝望着远处色彩绚烂的山林,久久不忍离去。

# 瞩:注视。远望。,流目:转动目光。流览。放眼随意观看。

"山林多奇采":在那色彩绚烂的山林深处,

# 奇采:奇特的采摘。奇彩,奇特的光彩。

"阳鸟吐清音":从南方飞回的小鸟,在明媚的阳光下欢快地鸣啭啼叫,清脆,明快,悦耳,悠扬。

# 清音:清亮的声音。清商乐的声音。,阳鸟:鸿雁之类候鸟。指鹤。应是凤凰火鸟。阳光下的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子夜四时歌·春风动春心》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作者佚名。主题围绕着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诗中描绘了春风拂动,引发诗人春心荡漾,目光流转于山林之间,看到山林中奇异光彩,听到阳鸟清脆啼鸣的景象。写作手法上,采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以质朴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勾勒春日图景。前两句“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从感官入手,借春风引出诗人情感,展现其被山林吸引的状态;后两句“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山林奇景与鸟声悦耳。这首诗语言清新秀丽,基调婉约缠绵,以简洁自然的文字,将春日生机与诗人情怀巧妙融合,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源自《南北朝乐府民歌》。这是继周民歌与汉乐府民歌之后,又一批以相对集中形式呈现的人民口头创作,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它不仅映照出当时全新的社会现实,更开创了新颖的艺术形式,塑造出独特的风格。现今,《南北朝乐府民歌》大多被收录于《乐府诗集》。这部诗集汇聚了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歌的精华,内容丰富多元,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主要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同时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总数达五千多首。《乐府诗集》搜集范围广泛,各类乐府诗皆有总序,每支曲调都配有题解,为后人研究乐府诗歌提供了极为丰富且系统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春风拂动下,山林的奇异光彩和阳鸟的清脆啼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借春风、山林、阳鸟等景象,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2. 写作手法

多感官描写:“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从触觉和视觉入手,春风拂面带来的感受以及目光流转于山林间的动作,细腻地展现出诗人被春天吸引的状态;“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则进一步从视觉和听觉描绘,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的美好。触景生情:诗的开篇“春风动春心”,春风这一自然景象触动诗人内心的情感,引发春心荡漾。而后通过描写山林的“奇采”和阳鸟的“清音”,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融入景色描写中,使情感表达自然而真挚。

3. 分段赏析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诗人开篇从感官切入,借春风起笔。轻柔的春风拂面,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诗人心中春意的大门,心中满溢着陶然的情怀。诗人漫步在万象更新的春山之上,沐浴着融融的暖春之风,情思悄然涌动,心也渐渐沉醉。在不知不觉间,那多彩绚烂的山林,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引住了诗人的目光,一种对春天难以抑制的欣赏与眷恋之情,在心底油然而生。“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此两句紧承上文。诗人先从视觉角度,展现“流目瞩山林”时所捕捉到的奇光异彩。在诗人笔下,那山林宛如仙境,山花烂漫盛放,芬芳四溢弥漫,将读者瞬间带入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空山幽谷。随后,诗人又从听觉着墨,描绘出一幅宛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般的清幽佳境。清脆的鸟鸣在山林间回荡,更衬出山林的静谧与深邃。至此,诗人收笔,却在读者心中留下无尽的遐想与向往,让人不禁对那春日山林之景心驰神往,渴望一探究竟。

4. 作品点评

初读此诗,似觉言辞浅白、波澜不惊,然而细细品味,方知其暗藏精妙。它能历经岁月沉淀仍为人传颂,并非因辞藻堆砌、格律谨严,亦非凭借繁复的艺术技巧,而在于其独树一帜的韵味。这种韵味,恰恰源于看似寻常的表达。诗句如潺潺溪流自然流淌,语言质朴无华,情感真挚浑厚,风格清新明丽,在平淡之中蕴含着悠远意境,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魏胡太后《李波小妹歌》

下一篇:南北朝·邢邵《思公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