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shǐ
shí
láng
shí

朝代:南北朝作者:佚名浏览量:2
shǐ
shí
láng
shí
liǎng
xīn
wàng
cán
chéng

译文

刚刚开始想要认识郎君的时候,总是希望两颗心都是一样的渴望彼此。把思念之情放入织机,哪里还担心我们不会是一对呢。

逐句剖析

"始欲识郎时":刚刚开始想要认识郎君的时候,

# 识郎时:认识郎君的时候。,始欲:刚开始想要。

"两心望如一":总是希望两颗心都是一样的渴望彼此。

# 望如一:希望如同一样。渴望是一样的。如一:一律;一样。

"理丝入残机":把思念之情放入织机,

# 残机:残剩着没有完成织物的织机。残留着织品的织机。残破的织布机。,理丝:抽理蚕丝。整理丝线。丝:谐“情思”的“思”。

"何悟不成匹":哪里还担心我们不会是一对呢。

# 匹:布匹。绢匹。布帛宽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这里用着双关语,暗喻二人不能成为匹配。,何悟:哪里悟得,何不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是南北朝时期佚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二人初逢之际,两颗心皆盼情谊恒久,如磐石不移;后两句则道出,洁白生“丝”在女子眼中化作缱绻情“思”,可男子负心薄幸,徒留一缕难理的乱丝、一个破碎残缺的梦。此诗意境清幽纯美,情感层次分明,情思哀婉动人,尽显痴情女对男子背信弃义的痛心谴责。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为《乐府诗集》所载之诗。《乐府诗集》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诗歌类典籍,其性质为乐府歌辞集,由北宋时期的郭茂倩(生于公元1041年,卒于公元1099年)精心编纂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闺怨诗。此为痴情女对薄幸男背信弃义之沉痛谴责。全诗以棉丝为笔,以织机为笺,将棉丝化作银梭,在经纬之间穿梭游走,织就一匹匹素帛,恰如有情人跨越重重阻碍,在命运的丝线牵引下,结为恩爱眷侣,共赴一场花好月圆之约。

2. 写作手法

比喻:“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以棉丝织布作比,将爱情比作纺织。女子满心期待把绵绵情思(丝)投入织机,如同将爱意织就成匹,盼与情郎结为连理。可残机难成布,就像这份感情遭遇波折,美好愿景落空,生动展现出她从憧憬到失落的心境,细腻传达出爱情无果的遗憾与哀伤。双关​:“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丝”谐音“思”,暗指女子对情郎的思念;“匹”既指布匹,又暗指男女匹配。女子本想把对情郎的思念梳理清楚,期待与他成为佳偶,可现实却未能如愿,这一双关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女子爱情失意后的愁苦与哀怨。

3. 分段赏析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当那位情窦初开的女子邂逅心仪男子,一颗芳心便悄然沉沦。她满心期许着能与爱人缔结秦晋之好,自此琴瑟和鸣、相濡以沫,直至岁月染白双鬓。然而,命运弄人,这如诗如画的美好愿景终究如镜花水月,难以照进现实。“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初看此句,似是寻常织布之景。那“残机”,乃是一台残破老旧的织机,女子将精心梳理的棉丝放置其上,欲织就一段锦绣。可叹这残机已不堪重负,纵有巧手,又怎能织出完整成匹的华美织物?此乃字面之意。实则,这两句诗暗藏机锋,运用了精妙绝伦的谐音双关之法。丝织品的“丝”,与女子心中那绵绵不绝的“思”念同音,丝丝缕缕,皆是情思缠绕。女子借这织丝之举,暗诉对所爱男子刻骨铭心的眷恋,构思之精巧,令人拍案叫绝。而“何悟不成匹”一句,表面顺承上句织丝之意,仍在言织布之事。然细品之下,方知其中深意。此句中“匹”字,实乃一语双关,既指织物的成匹,又隐喻男女婚配之“匹配”。女子借这谐音双关,将爱情受挫后的愁肠百结、黯然神伤,化作了含蓄蕴藉的诗句,读来令人心生怜惜,感慨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刘孝威《采莲曲·金桨木兰船》

下一篇:南北朝·鲍照《古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