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如朱丝绳":志士如红色的丝绳那样正直,
"清如玉壶冰":如玉壶冰那样高洁清廉。
"何惭宿昔意":怎奈惭愧的是自己以前的意气都已经消散,
"猜恨坐相仍":只有无限的遗憾不断跟随着自己。
"人情贱恩旧":人们多不念旧恩,世情就是这样,
"世义逐衰兴":一旦你衰败,没人会帮扶你。
"毫发一为瑕":人在失势以后,即使只有那么一丝一毫的缺点,
# 瑕:玉上的瑕疵,斑点。
"丘山不可胜":哪怕足有火如丘山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被容。
"食苗实硕鼠":那些小人就像食莳的硕鼠一样卑鄙,
# 硕鼠:大老鼠。
"点白信苍蝇":他们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巧于辞令,妄进谗言。
"凫鹄远成美":野鸭有五种美德,但仍被宰杀,黄鹄有害无益,却因一举千里,被视为珍禽,
# 凫鹄:野鸭和黄鹄。
"薪刍前见凌":帝王用人就像堆柴草一样,不辨忠信,后来者居上。这真让人痛心。
# 薪刍:柴草。这里是说君王用人好像堆柴草,后来者居上。
"申黜褒女进":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而废掉了申后,
# 褒女:即褒姒,周幽王因为宠爱她而废掉了申后。
"班去赵姬升":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了班婕妤。
# 赵姬:即赵飞燕,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班婕妤。,班: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
"周王日沦惑":周幽王日益昏惑,
# 沦惑:迷误。
"汉帝益嗟称":汉成帝做的事情也令人叹息不已。
# 嗟称:叹息。
"心赏犹难恃":心中赞赏的人都难以自恃,难以保全,
# 心赏:心中赞赏,欣赏。
"貌恭岂易凭":更何况那些外表恭敬的人呢?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
# 貌恭岂易凭:外表恭敬的人不可轻易相信。
"古来共如此":宠疏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非君独抚膺":不是唯独你这样的志士才抚胸叹息,感到无限愤慨。
# 抚膺:抚胸叹息以表示愤慨。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怀诗。诗歌以比喻表明自身如“玉壶”般正直高洁,抒发了正直之士难容于世的不平与愤懑。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凫鹄远成美”一句,巧用春秋时田饶的典故。田饶曾向鲁哀公抱怨,鸡虽有诸多优点却因常见而遭烹食,黄鹄啄食园池中的粮物,却因来自远方而受珍视。鲍照在此以“凫鹄”指代那些凭借“远来”而受宠的人,通过这一典故与现实中寒士遭冷落的对比,深刻讽刺了世人喜新厌旧、重远轻近的世俗观念,委婉地表达出自身才华被忽视、难以施展抱负的愤懑与无奈。比喻:“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以“朱丝绳”“玉壶冰”喻正直高洁品格,“硕鼠游潢污,苍蝇复营营”以“硕鼠”“苍蝇”喻贪佞小人,均以具体物象精准映射抽象情感与批判。借古抒怀:“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借帝王弃旧宠新影射仕途不公,“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陵”化用典故批判人情喜新厌旧,“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借历史规律揭示仕途无常,均以具体句子借古事抒发出对仕途倾轧与世态炎凉的深沉感慨。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头,以两个比喻起笔,展现自身的正直与高洁。“何惭”二句紧承上文,表明自己依旧清白正直,却无故遭来接连不断的猜忌与怨恨。这四句描绘了一位高洁女子的不幸遭遇,暗含自喻之意。“人情”八句,是由不幸经历所引发的感慨。人情世故向来喜新厌旧,谤议总是针对被遗弃的弱者。稍有不慎,比如无意中得罪权贵,出现一丝裂痕,就会酿成如山般的怨恨与祸害。诗人痛斥进谗的小人,将其比作食苗的硕鼠和玷白使黑的苍蝇。又悲叹有害的野鸭、黄鹄,因来自远方而被珍爱,言外之意仍是感慨人情好新贱旧。这里运用了春秋时田饶事鲁哀公不被重用的典故,田饶以鸡和黄鹄为喻,诉说因易于得到而不被重视、因来自远方而被稀罕的无奈,最终决定远走高飞,“凫鹄远成美”便化用此典。“薪刍前见陵”则用了西汉汲黯的典故,汲黯不满武帝重用新进之士,称陛下用人如堆积柴草,后来者居上,鲍照在此同样是感叹人情喜新厌旧。“申黜褒女进”六句,借历史事件抒发感慨。周幽王宠爱褒姒,废黜申后;汉成帝后来被赵飞燕姐妹迷惑,倢伃遭冷遇。“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意为真心赏爱的尚且难以凭恃,何况原本就是虚伪的恭敬!这两句感慨深沉,充分展现了寒门下士在仕途上徘徊不前、惴惴不安的心情。最后两句,进一步拓展,总结全诗:这些令人寒心的事实,自古已然,并非仅你一人为之捶胸悲慨!这既像是无可奈何的宽慰,又像是绝望的哀叹,暗示这种现象根本无法改变。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诗人的不平之作,以“玉壶”自喻正直高洁的品格,抒发正直之士难容于世的愤懑。诗人借诗表达了自身有才不遇、遭谗言排挤,以致抱负难展、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
# “人情”十句说情事,名理奔赴,触处悟道,可当格言。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上一篇:南北朝·谢朓《入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