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江南美丽富饶,女子灵秀,
"金陵帝王州":金陵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
# 金陵:东吴、东晋、刘宋都曾建都金陵,故称之为“帝王州“。金陵,又称建康、建业,今南京市。
"逶迤带绿水":城墙环绕着蜿蜒曲折的护城河,绿波荡漾,风光旖旎,
# 带:环绕。,逶迤:形容水流弯曲。
"迢递起朱楼":层层高楼,鳞次栉比。
# 朱楼:红楼。,迢递:高峻巍峨貌。
"飞甍夹驰道":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
# 驰道: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飞甍:凌空欲飞的屋脊。甍,屋脊。
"垂杨荫御沟":杨柳的柳荫遮掩住流经宫苑的河道。
# 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崔豹《古今注》:“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
"凝笳翼高盖":舒缓的笳声为高大的车盖增添气势,
# 高盖:高高的车盖。此指高车。,翼:送。,凝笳:舒缓的笳声。
"叠鼓送华辀":轻而密的鼓声送着我坐的华丽车辆。
# 华辀:华丽的车辆。,叠鼓:轻而密的鼓声。
"献纳云台表":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
# 献纳云台表:谓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献纳,建言以供采纳。云台,汉宫高台名。汉光武帝曾以南宫云台作为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遂用以借指朝廷。表,臣下向皇帝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功名良可收":功名利禄都可以得到。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宫廷颂诗。全诗描绘了帝都金陵的富丽繁华,借山川景物展现心系功名的进取精神,以情景交融之法,营造宏伟高敞诗境,表达对帝都的颂赞,彰显青年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与高超艺术功力。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以细腻笔触描绘金陵城绿水蜿蜒、朱楼错落、飞甍夹道、垂杨映沟的秀丽宏大气象,借这蓬勃且具帝王气的景致,融入诗人对金陵繁华的赞叹与入朝为官的振奋,景为情设,情因景显现得与众不同。
3. 分段赏析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以高屋建瓴之势拉开了全篇帷幕。从地理角度出发,“江南”二字勾勒出广袤而灵秀的背景图,江南地区向来以山川毓秀、物产丰饶著称,“佳丽地”的概括,将这片土地的天然优势浓缩,为金陵城奠定了灵动秀丽的底色。从历史来审视,“金陵帝王州”则回溯数百年风云变迁,金陵自春秋楚武王置邑起,便与王权气运紧密相连,秦始皇时“王者之气”的传闻,三国孙吴至南朝萧齐四朝建都的史实,让其政治地位厚重而显赫。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将灵秀与时间厚重互相交融,使金陵城在开篇便闪耀着辉煌气派,如同一幅宏大历史长卷的题跋,为全诗筑牢雄浑骨架,引领人踏入这座与众不同的帝王之都,感受其跨越千年的威严与魅力。“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聚焦远眺的视角,细腻铺陈帝都风貌。“逶迤”一词精准摹写护城河蜿蜒曲折之态,河水似一条灵动的丝带,“带”字化静为动,赋予河水主动环绕都城的亲昵意趣,让静态的河流拥有了动态韵律,仿佛护城河是金陵城的天然配饰,以温柔姿态守护着城市。随着目光沿河水延展,“迢递起朱楼”将视角拉升,“迢递”形容高楼接连矗立、直入云霄的气势,朱红色的楼阁在日光沐浴下,焕发出耀眼的华丽色泽,与绿水相互映衬。一“带”一“起”,诗人巧妙借动词驱动视角转换,从平视护城河的低缓,到仰视朱楼的高耸,拓展出诗境的上下层次,把帝都建筑与自然水景的融合之美,细腻呈现,使金陵城的空间布局,在一河一楼、一柔一刚的对比中,清晰又富有诗意地铺展在人眼前,构建出一幅层次分明的城市远景图。“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切换至近观视角,深入刻画帝都核心场景,渲染皇家气象与生活意趣。“驰道”作为天子专属通道,是皇权秩序的具体体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威严。“飞甍”指宫殿飞翘的屋脊,它们如忠诚卫士般整齐“夹”护着驰道,这一“夹”字,以主观感受强化客观物象的规整与肃穆,将静态的建筑布局,转化为带有强烈秩序感的视觉冲击,凸显出皇家建筑的威严气派,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踏入驰道,直面皇权的庄重与威严。“垂杨荫御沟”则以柔化笔触,描绘御沟旁垂柳婆娑之景,“荫”字生动展现杨柳枝繁叶茂之态,它们以温柔的绿意笼罩御沟,为庄严的皇权符号增添了生活气息。坚硬的建筑与柔软的垂柳交织,刚与柔相互碰撞又融合,既保留了帝都应有的肃穆,又赋予其人间烟火的温度。“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进一步引入动态元素,为静态的帝都图景注入活力。“凝笳”是舒缓悠扬的笳声,似为高车华盖插上无形羽翼,渲染出出行的隆重与典雅;“高盖”指代华贵车驾,笳声相伴,让车驾出行更显威仪。“叠鼓”是轻缓有序的鼓声,为华丽船驾(华辀)送行,烘托出河流上的热闹胜景。驷马飞驰,车盖摩云,展现出陆地驰道的繁华喧嚣;华輈画舫,从容优游,凸显出水上御沟的闲适胜景。以动衬静,使此前静态描绘的建筑、水景“活”了起来,笳鼓声声是听觉渲染,车马辚辚、画舫悠悠是视觉补充,全方位激活帝都生机,将金陵城的繁华壮观推向高潮,让人沉浸式感受皇京气派的热闹与辉煌,体会这座城市在静态与动态交织中展现出的魅力。“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卒章显志,收束全诗。古人有“功成名就,登台受赏”的旧例,诗人借此祝颂随王,期望其能在政治舞台上大展宏图,将功绩呈于“云台表”(代指朝堂)。但这并非单纯对幕主的祝愿,更深刻袒露了诗人自身的情志。身处富丽繁华、气象万千的帝都,谢朓没有沉醉于声色犬马,而是将目光紧紧投向功名事业,以“良可收”三字,强烈表达出对建功立业的期许与渴望。这既呼应开篇“帝王州”所营造的宏大格局,又生动展现出青年谢朓积极进取、渴望在时代机遇中实现个人抱负的精神风貌。让全诗在绘尽帝都盛景后,升华为对个人理想与家国机遇的呼应,使作品跳出单纯写景的范畴,兼具写景之美与抒情之深,余韵悠长,让人在领略金陵盛景的同时,更能触摸到诗人蓬勃的青春朝气与炽热的政治热忱,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才俊的抱负与担当。
4. 作品点评
《入朝曲》属乐府诗《鼓吹曲辞》,该类多为军中、宫廷歌乐,用于歌功颂德,佳作甚少。此诗写帝京气象,虽未脱“颂藩德”范畴,但格调独特,气势高敞,语言鲜丽,对句工整。
上一篇:南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下一篇:南北朝·鲍照《代白头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