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zhōu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méi
xià
西
zhōu
zhé
méi
jiāng
běi
dān
shān
xìng
hóng
shuāng
bìn
chú
西
zhōu
zài
chù
liǎng
jiǎng
qiáo
tóu
láo
fēi
fēng
chuī
jiù
shù
shù
xià
mén
qián
mén
zhōng
cuì
diàn
kāi
mén
láng
zhì
chū
mén
cǎi
hóng
lián
cǎi
lián
nán
táng
qiū
lián
huā
guò
rén
tóu
tóu
nòng
lián
lián
qīng
shuǐ
zhì
lián
huái
怀
xiù
zhōng
lián
xīn
chè
hóng
láng
láng
zhì
yǎng
shǒu
wàng
fēi
hóng
鸿
hóng
鸿
fēi
mǎn
西
zhōu
wàng
láng
shàng
qīng
lóu
lóu
gāo
wàng
jiàn
jìn
lán
gān
tóu
lán
gān
shí
èr
chuí
shǒu
míng
juǎn
lián
tiān
gāo
hǎi
shuǐ
yáo
kōng
绿
hǎi
shuǐ
mèng
yōu
yōu
jūn
chóu
chóu
nán
fēng
zhī
chuī
mèng
dào
西
zhōu

译文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爱你的情意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江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将我的梦吹到西边的洲沚。

逐句剖析

"忆梅下西洲":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

# 忆梅下西洲:“忆梅”二句:女子见到梅花又落,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落下,飘落。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折梅寄江北":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单衫杏子红":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

"双鬓鸦雏色":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 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西洲在何处":西洲到底在哪里?

"两桨桥头渡":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 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日暮伯劳飞":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

# 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风吹乌臼树":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 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树下即门前":树下就是她的家,

"门中露翠钿":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 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开门郎不至":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

"出门采红莲":便出门去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

"莲花过人头":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头弄莲子":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

# 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莲子清如水":爱你的情意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

# 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

"置莲怀袖中":把莲子藏在袖子里,

"莲心彻底红":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忆郎郎不至":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

"仰首望飞鸿":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 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鸿飞满西洲":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

"望郎上青楼":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 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楼高望不见":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

"尽日栏杆头":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 尽日:整天。

"栏杆十二曲":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

"垂手明如玉":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帘天自高":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

# 卷帘天自高:“卷帘”二句: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

"海水摇空绿":如江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 海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

# 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

"君愁我亦愁":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知我意":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

"吹梦到西洲":请将我的梦吹到西边的洲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洲曲》是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无名氏乐府民歌,收录于《玉台新咏》和《乐府诗集》。作为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作品,该诗以“杂曲歌辞”的形式被经典化,成为南朝乐府民歌最具代表性的文本。全诗以四季时序为经,虚实相生的意象为纬,细腻刻画了一位少女从春日到秋时的绵长思恋,通过现实与梦境交织的叙述,既保留了浓郁的江南水乡生活韵味,又彰显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作品采用三十二句四句一节的结构,创造性地运用顶针手法串联意象,形成连绵不绝的语意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宋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将《西洲曲》收录于“杂曲歌辞”,并题名为“古辞”。对于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和作者问题,学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尽管个别版本曾托名江淹或梁武帝所作,但诸多学者考证后认为这些说法缺乏可靠依据。从诗歌本身的格律特征和遣词造句的精妙程度分析,学界普遍认为其应是经过文人润色加工的南朝民歌精品,其创作年代极有可能是在南朝诗歌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梁代。值得注意的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在《西洲曲》中写下“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的诗句,这为我们探究“西洲”的地理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学术界多据此推测,《西洲曲》中提到的西洲应位于武昌附近,很可能就是武昌城西南方位长江中的鹦鹉洲。从诗歌本体来看,其最大艺术特色在于采用了客观情境描绘与人物主观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诚如《古诗归》中所评价的那样,展现出“声情摇曳而纤回”的独特艺术魅力。这种既含蓄婉约又细致入微的抒情风格,不但充分彰显了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质,更表明该作品可能代表了《吴歌》《西曲》这类乐府民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西洲曲》是一首乐府诗。全诗通过一位少女从春日到秋时的种种情况,生动地塑造了一位美丽轻灵、纯洁多情的少女形象。

2. 写作手法

双关:“莲子青如水”巧妙地运用汉语谐音与语意双关的表现手法,以“莲”谐“怜”,写出女子对情人的爱心。既赞君子德行如水般纯洁,亦暗指女子爱慕情郎的纯净初心。

3. 分段赏析

首段(至“门中露翠钿”)开篇即勾勒出暮春时节的场景:女子在红梅灼灼中触景生情,忆起往昔与情人在梅林幽会的甜蜜时光。此刻她萌生折梅寄远的冲动,却因江北路遥而止。转笔写西洲近在咫尺,仅需艄公数桨即可抵达。暮色四合时分,女子伫立乌桕树影下,身着杏红单衫、发间翠钿闪烁,悄然倚门张望情郎踪迹。次段(“开门郎不至”至“莲心彻底红”)聚焦于盛夏至初秋的等待。门扉轻启却空无一人,失落的女子转而赴南塘采莲。全段以莲为叙事核心:摘莲动作暗藏“莲”谐“怜”的谐音,以莲子寓“怜子”即爱你之意;“莲子青如水”运用比喻,既赞君子德行如水般纯洁,亦暗指女子爱慕情郎的纯净初心;“莲心彻底红”则直抒胸臆,将爱意升华至永恒之誓。通过采莲这一行为,作者巧妙串联起女子从含蓄试探到热烈告白的心理变化。第三段(“忆郎郎不至”至“海水摇空绿”)转入深秋的执着守候。女子抬首仰望长空,但见飞鸿掠过西洲却无锦书传来,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继而“登楼”、“倚栏”等一系列连续动作描写,细腻刻画其翘首以待的执着。暮色渐深,女子凝望十二曲栏杆外的悠悠碧空,此时“海水摇空绿”不仅描绘出江水倒映天空、随波荡漾的景致,更以水波不宁暗喻女子内心的起伏不定。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思相呼应,形成“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境,将无形思念化为可观可感的景象。末段以“海水梦悠悠”作结,形成首尾呼应的环形叙事。茫茫海水承载绵渺相思,“海水”贯穿始终,既是真实海水,亦是情感象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一句更是将无法相见的惆怅升华为浪漫寄托。

4. 作品点评

全诗借由四季流转的景色变换,生动展现了少女对心上人深切的眷恋。开篇描绘梅花初绽,暗含春意盎然中萌芽的情愫,继而以莲花与鸿雁意象暗示夏秋时节时光流转,环环相扣地勾勒出少女从仲春到金秋绵延不绝的相思历程。全篇起于“忆梅下西洲”的怅惘,收于“吹梦到西洲”的幽远,形成首尾呼应的完整结构。通过“折梅寄情”“启户盼归”“采莲寄意”“登楼望鸿”等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诗人不仅层层递进地刻画了少女情思之深切动人,更将“思而不见”的主题贯穿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西洲曲》,乐府作一篇,实绝句八章也。每章首尾相衔,贯串为一,体制甚新,语亦工绝。如“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海水绿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全类唐人。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

# 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似绝句数首,攒簇而成,乐府中又生一体。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

清沈德潜《古诗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诗经《子衿》

下一篇:先秦·诗经《访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