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梅下西洲":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
# 忆梅下西洲:“忆梅”二句:女子见到梅花又落,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落下,飘落。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折梅寄江北":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单衫杏子红":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
"双鬓鸦雏色":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 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西洲在何处":西洲到底在哪里?
"两桨桥头渡":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 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日暮伯劳飞":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
# 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风吹乌臼树":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 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树下即门前":树下就是她的家,
"门中露翠钿":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 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开门郎不至":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
"出门采红莲":便出门去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
"莲花过人头":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头弄莲子":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
# 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莲子清如水":爱你的情意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
# 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
"置莲怀袖中":把莲子藏在袖子里,
"莲心彻底红":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忆郎郎不至":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
"仰首望飞鸿":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 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鸿飞满西洲":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
"望郎上青楼":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 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楼高望不见":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
"尽日栏杆头":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 尽日:整天。
"栏杆十二曲":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
"垂手明如玉":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帘天自高":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
# 卷帘天自高:“卷帘”二句: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
"海水摇空绿":如江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 海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
# 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
"君愁我亦愁":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知我意":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
"吹梦到西洲":请将我的梦吹到西边的洲沚。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西洲曲》是一首乐府诗。全诗通过一位少女从春日到秋时的种种情况,生动地塑造了一位美丽轻灵、纯洁多情的少女形象。
2. 写作手法
双关:“莲子青如水”巧妙地运用汉语谐音与语意双关的表现手法,以“莲”谐“怜”,写出女子对情人的爱心。既赞君子德行如水般纯洁,亦暗指女子爱慕情郎的纯净初心。
3. 分段赏析
首段(至“门中露翠钿”)开篇即勾勒出暮春时节的场景:女子在红梅灼灼中触景生情,忆起往昔与情人在梅林幽会的甜蜜时光。此刻她萌生折梅寄远的冲动,却因江北路遥而止。转笔写西洲近在咫尺,仅需艄公数桨即可抵达。暮色四合时分,女子伫立乌桕树影下,身着杏红单衫、发间翠钿闪烁,悄然倚门张望情郎踪迹。次段(“开门郎不至”至“莲心彻底红”)聚焦于盛夏至初秋的等待。门扉轻启却空无一人,失落的女子转而赴南塘采莲。全段以莲为叙事核心:摘莲动作暗藏“莲”谐“怜”的谐音,以莲子寓“怜子”即爱你之意;“莲子青如水”运用比喻,既赞君子德行如水般纯洁,亦暗指女子爱慕情郎的纯净初心;“莲心彻底红”则直抒胸臆,将爱意升华至永恒之誓。通过采莲这一行为,作者巧妙串联起女子从含蓄试探到热烈告白的心理变化。第三段(“忆郎郎不至”至“海水摇空绿”)转入深秋的执着守候。女子抬首仰望长空,但见飞鸿掠过西洲却无锦书传来,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继而“登楼”、“倚栏”等一系列连续动作描写,细腻刻画其翘首以待的执着。暮色渐深,女子凝望十二曲栏杆外的悠悠碧空,此时“海水摇空绿”不仅描绘出江水倒映天空、随波荡漾的景致,更以水波不宁暗喻女子内心的起伏不定。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思相呼应,形成“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境,将无形思念化为可观可感的景象。末段以“海水梦悠悠”作结,形成首尾呼应的环形叙事。茫茫海水承载绵渺相思,“海水”贯穿始终,既是真实海水,亦是情感象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一句更是将无法相见的惆怅升华为浪漫寄托。
4. 作品点评
全诗借由四季流转的景色变换,生动展现了少女对心上人深切的眷恋。开篇描绘梅花初绽,暗含春意盎然中萌芽的情愫,继而以莲花与鸿雁意象暗示夏秋时节时光流转,环环相扣地勾勒出少女从仲春到金秋绵延不绝的相思历程。全篇起于“忆梅下西洲”的怅惘,收于“吹梦到西洲”的幽远,形成首尾呼应的完整结构。通过“折梅寄情”“启户盼归”“采莲寄意”“登楼望鸿”等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诗人不仅层层递进地刻画了少女情思之深切动人,更将“思而不见”的主题贯穿全诗。
# 《西洲曲》,乐府作一篇,实绝句八章也。每章首尾相衔,贯串为一,体制甚新,语亦工绝。如“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海水绿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全类唐人。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
# 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似绝句数首,攒簇而成,乐府中又生一体。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
清沈德潜《古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