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yáng
xiù
cái
yóu
shǔ

朝代:唐作者:张祜浏览量:2
è
zhǔ
féng
yóu
táng
shàng
chuán
xiá
shēn
míng
yuè
jiāng
jìng
yún
tiān
jiù
xīn
shēng
shǔ
guó
xián
kān
huī
cǎn
hèn
shān
rán

译文

在江边与将要出游蜀地的杨秀才相逢,此刻他正要登上溯流往瞿塘峡而去的客船。在这明月夜,客船行走在两岸峭壁之中,江水幽静,夜空云天碧蓝。想必蜀地既有旧式的巴渝舞蹈,又有当地新出的乐曲。但是这些欢愉都不能把我们之间的离愁别恨一挥而去,想到这里,我的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潸然而下了。

逐句剖析

"鄂渚逢游客":在江边与将要出游蜀地的杨秀才相逢,

# 鄂渚:湖北地界的江边。渚:小洲。

"瞿塘上去船":此刻他正要登上溯流往瞿塘峡而去的客船。

"峡深明月夜":在这明月夜,客船行走在两岸峭壁之中,

"江静碧云天":江水幽静,夜空云天碧蓝。

"旧俗巴渝舞":想必蜀地既有旧式的巴渝舞蹈,

# 巴渝舞:巴渝地方之舞。

"新声蜀国弦":又有当地新出的乐曲。

# 蜀国弦:泛指蜀地的音乐。

"不堪挥惨恨":但是这些欢愉都不能把我们之间的离愁别恨一挥而去,

# 惨恨:悲伤的离恨。

"一涕自潸然":想到这里,我的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潸然而下了。

# 潸然:流泪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杨秀才游蜀》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长江三峡的夜景与蜀地风情,抒发送别友人的深情。诗中“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一联,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瞿塘峡空灵幽远的画面。后两联通过“巴渝舞”“蜀国弦”的民俗意象与“不堪挥惨恨”的直抒胸臆,将离愁别绪推向高潮。全诗情景交融,语言清,丽展现了张祜诗歌“平易近人而流转自然”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张祜(785?~852?),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州)人。早年浪迹江湖,狂放不羁。元和十五年,令狐楚(一说裴度)表荐张祜,令其入朝献诗,然为权贵所抑。后至淮南,晚年喜爱曲阿(今江苏丹阳)风物,隐居以终。张祜的诗多写落拓不遇的情怀和隐居生活,对时政有所谏讽,又以咏史诗及宫词著名。代表作品有《宫词二首》《惠山寺》《题金山寺》《孤山寺》等。有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在鄂渚送别友人杨秀才乘船入蜀的情景,通过“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的壮美夜景与“巴渝舞”“蜀国弦”的民俗意象,抒发了诗人面对离别时“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然”的深切悲怆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以地名“鄂渚”“瞿塘”点明送别地点与友人行程,通过“逢”与“去”的对比,瞬间拉开空间距离,奠定离别基调。颔联:这里诗人想象友人夜行瞿塘峡的情景——峡谷幽深,明月高悬;江水平静,碧空如洗。“深”与“静”凸显峡谷的险峻与江夜的静谧,形成张力。明月、碧云等意象纯净空灵,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颈联:通过“旧俗”“新声”的对比,虚写蜀地文化,实抒对友人的牵挂。巴渝舞与蜀弦乐的并置,展现蜀地人文风貌。表面写风物之盛,实则暗示友人独行异乡的孤独。尾联:“不堪”“惨恨”直接宣泄痛苦,与前三联的含蓄形成反差。“一涕自潸然”以细微动作收束全诗,余韵悠长。此联离愁达到顶点,泪水既是惜别,亦含身世之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曹邺《古词》

下一篇:唐·李华《春行即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