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庄周梦为胡蝶":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
"栩栩然胡蝶也":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
# 栩栩:形容生动可喜的样子。
"自喻适志与":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
# 适志:舒适自得。
"不知周也":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俄然觉":突然间醒过来,
# 俄然:一会儿,短暂的时间,突然。
"则蘧蘧然周也":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
"胡蝶之梦为周与":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
"周与胡蝶":庄周与蝴蝶,
"则必有分矣":那必定是有区别的。
"此之谓物化":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在蒙地担任过漆园吏,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但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文想象力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名篇有《庄子》《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哲学寓言。描绘了庄周梦蝶这一故事,探讨了现实与梦境、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表达了万物变化无常、相互转化的哲理。同时,展现出庄子亲近自然、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以及追求“天人合一”境界,挣脱制度对人性的束缚,实现心灵自由的愿景。启发人们在面对生活磨难时,坚守内心宁静,追求精神自由,构建精神家园,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世界,达到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
2. 分段赏析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庄子·齐物论》记载,一日,庄周于草地休憩入眠,竟得一梦。梦中,他化身为蝶,于空中蹁跹,自在遨游,陶然忘乎所以,浑然不记自己本是庄周。“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俄而,庄周忽醒,梦境仍历历在目。他起身审视自身,又回味梦中情境,一时惘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此刻,他竟难辨自己究竟是庄周还是蝴蝶。究竟是他在梦中幻化为蝶,还是蝶在梦中化作了他?真假难分。“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此事令庄周感慨系之。他悟到,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梦境与现实常难勘破。梦境有时真切似现实,而现实亦会恍惚若梦境。在他看来,世间万物皆流转不居,人生亦变幻无常,并无恒常不变之物。“庄周梦蝶”虽寥寥数语,却深蕴庄子诗化哲学精髓。庄周梦中所化是自然之蝶,于梦中与蝶合一,足见其内心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渴望融入自然。庄子深知,人乃自然一部分,与自然不可分割。在其思想体系里,天、地、人应和谐共生,此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然而,种种制度束缚人性,使人难以顺性而为,故而需冲破桎梏,达至“天人合一”之境。从这则寓言可见,庄子冀望与自然相融,与万物共舞,实现“天人合一”。在生产力与物质尚不丰裕的时代,探寻心灵自由之路至关重要。“庄周梦蝶”为后人提供诸多启示,助人们勘破世相纷扰,寻觅内心净土。无论人生历经多少磨难、羁绊,皆应坚守内心宁静,不为形体役使,不为外物牵累,回归本真,成就精神自由之身。面对困境,当持乐观豁达之心,以淡定从容之态看待一切。若无法规避尘世“有待之悲”,“无待之美”仅存于虚幻,那便以良好心态直面一切,在精神层面追求“诗意栖居”,构筑并珍视自身精神家园,臻于逍遥之境。
上一篇:先秦·佚名《黍离》
下一篇:先秦·佚名《段干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