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àn
shēn
tán
shān
sǒu
zhù
yǎn
kān
gōu
shǒu
shì
rén
zhī
xìng
míng
liáng
jiǔ
wèn
kāi
kǒu
sǔn
xīn
suǒ
yíng
shǒu
diào
liào
zhōu
dìng
zhǐ
chí
gān
竿
chù
guī

译文

在曲折的河岸、深潭边,有一位山中老翁,他专注地凝视着钓钩,一动不动地握着钓竿。世上的人想要知道他的姓名,问了他很长时间,他却始终不回答。他头戴笋皮做的斗笠,身穿荷叶做的衣服,心中没有什么营谋算计,只是守着钓鱼的岩石。料想他那孤舟没有固定的停留之处,到了傍晚,他会手持钓竿回到哪里去呢。

逐句剖析

"曲岸深潭一山叟":在曲折的河岸、深潭边,有一位山中老翁,

"驻眼看钩不移手":他专注地凝视着钓钩,一动不动地握着钓竿。

"世人欲得知姓名":世上的人想要知道他的姓名,

"良久问他不开口":问了他很长时间,他却始终不回答。

"笋皮笠子荷叶衣":他头戴笋皮做的斗笠,身穿荷叶做的衣服,

# 荷叶衣:形如荷叶的蓑衣。,笋皮笠子:形如笋皮的斗笠。

"心无所营守钓矶":心中没有什么营谋算计,只是守着钓鱼的岩石。

"料得孤舟无定止":料想他那孤舟没有固定的停留之处,

# 料得:《唐诗归》作料理,明活字本及《全唐诗》作料得。

"日暮持竿何处归":到了傍晚,他会手持钓竿回到哪里去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渔父歌》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一首七言古诗。前四句通过“驻眼看钩”“不开口”的细节描写,塑造出专注且神秘的山叟形象。后四句“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以外貌与神态描写,展现山叟淡泊无求的心境。“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以想象之景结尾,增添了一种悠然的意境。内容主题上,借对渔父这一形象的刻画,表达出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出诗人在尘世纷扰中对超脱生活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渔父歌》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约创作于天宝元年(742年)前后的乐府诗作,或为其正式出任封丘县尉之前,借渔父这一意象寄托个人心志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隐逸诗,以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位隐居深潭的渔父形象,通过渔父形象表达对世俗超脱、自然归真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描绘出一位在曲折岸边、深潭旁的山叟形象,通过“驻眼”“不移手”的细节刻画,生动展现山叟专注钓鱼的模样,语言质朴自然。“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面对世人询问姓名,山叟久久不答,这一行为表现出山叟的神秘与超脱,设置悬念。“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从衣着描写,“笋皮笠子”“荷叶衣”尽显山叟穿着的简朴,“心无所营”直接点明其心境,不被世俗名利所扰,安于守着钓矶,体现其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诗人由眼前山叟,想象其孤舟漂泊不定,傍晚不知持竿归向何处。营造出一种孤寂又悠然的氛围,表达诗人对山叟自在随性生活的感慨与向往,也流露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孔子诵》

下一篇:先秦·佚名《鹄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