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ng
tái
liǔ
·
·
liǔ
shì

朝代:唐作者:韩翃浏览量:2
zhāng
tái
liǔ
zhāng
tái
liǔ
wǎng
jīn
zài
fǒu
zòng
shǐ
使
cháng
tiáo
jiù
chuí
yīng
pān
zhé
rén
shǒu

译文

章台的杨柳啊,章台的杨柳啊,你曾经是那样婀娜多姿,如今你是否依然如故?纵然那细长柔嫩的枝条,飘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样了。

逐句剖析

"章台柳":章台的杨柳啊,

# 章台:本是战国时所建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汉长安中街名,在陕西长安故城西南,见《汉书·张敞传》,是繁华的地方,后来每借称妓院所在。六朝、唐人已用其事与杨柳相连。如费昶《和萧记事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崔国辅《少年行》:“章台折杨柳。”《古今诗话》:“汉张敞为京兆尹,走马章台街。街有柳,终唐世曰章台柳。”故杜诗云:“京兆空柳色。”(《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六七柳部引)。

"章台柳":章台的杨柳啊,

"往日依依今在否":你曾经是那样婀娜多姿,如今你是否依然如故?

# 依依:一作青青。柔软貌。《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往日:一作昔日或颜色。

"纵使长条似旧垂":纵然那细长柔嫩的枝条,飘垂如故,

# 长条:指柳枝。,纵使:纵然。

"也应攀折他人手":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样了。

# 也:恐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章台柳・寄柳氏》为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一首词,此作以“章台柳”为意象,表面咏柳,实则寄赠爱妾柳氏。主题围绕乱世中离散的爱情,通过“往日依依今在否”的叩问,以及“长条似旧垂”却“攀折他人手”的担忧,既倾诉对柳氏的深切思念,也暗忧其在动荡中遭逢的命运坎坷。写作上运用双关与象征手法:“章台柳”既指长安章台街的垂柳,又代指柳氏;“攀折他人手”以柳枝被折,隐喻战乱中女子难以自主的悲剧。全诗句式复沓(重复“章台柳”),如急切的呼唤,首句直抒牵挂,次句以疑问传递不安,末两句以假设推想强化忧虑,层层递进中见深情与惶恐。它不仅是韩柳爱情的见证,更折射出安史之乱中普通人的命运悲欢,短短数句道尽思念、忧虑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其诗工整清丽,注意辞藻和技巧,多为流连光景和唱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诗较有名。高仲武评其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此外,许尧佐作传奇小说《柳氏传》,叙述韩翃与其妾柳氏在战乱中悲欢离合的故事。代表作品有《寒食》《送故人归鲁》,著有《韩君平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诗人韩翃与爱妾柳氏曾有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韩翃年轻时才华出众,与名士交游,受富家子弟李生赏识,获赠歌姬柳氏,两人情投意合。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陷落,兵荒马乱中,柳氏因容貌秀丽担心遭逢变故,遂出家为尼避祸。不料长安收复后,韩翃派人寻回柳氏时,才知她已被蕃将沙吒利强占,宠冠府中。此时韩翃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任书记,无法亲自寻人,便以一袋沙金为信物,在袋上题写《章台柳・寄柳氏》一诗,以“章台柳”双关柳氏之名,既倾诉对她的深切思念,又担忧战乱中她如柳枝般被“攀折”的不幸命运,希望借此诗传递心意并试探其近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乱世中的离散情爱与命运忧思的词作。以“章台柳”双关爱妾柳氏,通过“今在否”的急切叩问与“攀折他人手”的担忧,既倾诉对柳氏安危的深切牵挂,又暗忧其在战乱中遭强权劫夺的不幸,以咏柳诉情,道尽乱世中爱情的脆弱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双关:“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表面上是写柳树,实际上是对柳氏的问候,问候了两件诗人最关切的事:是否还在人世?是否已经嫁人?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3. 分段赏析

开篇连呼“章台柳,章台柳”,如情人间急切的呼唤,叠句的形式既强化了寻觅的迫切感,又暗合唐代教坊曲的歌唱特质。这里的“章台柳”既是实写长安章台街的垂柳,更是以“柳”姓双关爱妾柳氏,市井街巷的寻常景物瞬间化作情人的专属代号。两个叠句的重复,恰似战乱中离散者对重逢的执念——当“章台”因柳氏曾为娼女而成为烟花之地的代称,这份呼唤便又多了几分对身世浮沉的隐痛。“往日依依今在否”以问句切入,将思念的焦点从物象转向人。“依依”既形容柳枝的轻柔,又暗指往昔相处的缠绵,一个“今”字将时光截断,推演出当下的惶惑:历经安史之乱的颠沛,柳氏是否仍安然健在?诗人没有直接倾诉牵挂,而是以疑问收束,让忧虑在留白中发酵。这种欲言又止的笔法,恰如乱世中不敢轻易触碰的伤口,将文人的含蓄与情人的焦灼熔于一炉。后两句“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以假设推开一层,在希望与绝望间辗转徘徊。“长条似旧垂”是对柳氏容貌依旧的想象,暗含劫后重逢的侥幸;“攀折他人手”则陡然跌入现实的深渊——战乱中弱女子如风中柳枝,纵有旧日风情,也难逃被强权“攀折”的命运。“纵使……也应”的递进句式,如命运的枷锁般沉重,将诗人对柳氏可能遭遇的劫难的揣度,转化为对乱世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控诉。表面写柳,实则痛陈时局动荡下个体的无力,一句双关,道尽离散者的锥心之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君平(韩翃字)赠句本只是诗,后人采入词谱,即以起句为名。其柳姬答词,亦以起句名《杨柳枝》,句法与此相同。

清万树《词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涂《除夜》

下一篇:唐·岑参《碛中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