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àn
kuāng
jū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xuān
gōng
xià
làn
yuān
duàn
ér
zhī
yuē
:“
:“
zhě
hán
jiàng
zhé
shuǐ
shì
jiǎng
liǔ
míng
dēng
chuān
qín
ér
cháng
zhī
qǐn
miào
xíng
zhū
guó
zhù
xuān
niǎo
shòu
yùn
shuǐ
chóng
chéng
shòu
shì
jìn
luó
biē
wéi
xià
gǎo
zhù
shēng
niǎo
shòu
chéng
shuǐ
chóng
yùn
shuǐ
shì
zhǔ
shè
jǐng
è
shí
miào
páo
chù
gōng
yòng
qiě
shān
zhà
niè
ǎo
jìn
kùn
èr
shòu
zhǎng
niǎo
kóu
luǎn
chóng
shě
chí
yuán
fán
shù
zhī
xùn
jīn
fāng
bié
yùn
jiào
zhǎng
yòu
xíng
wǎng
tān
。”
。”
gōng
wén
zhī
yuē
:“
:“
guò
ér
kuāng
shàn
shì
liáng
wèi
shǐ
使
yǒu
cáng
zhī
shǐ
使
wàng
shěn
。”
。”
shī
cún
shì
yuē
:“
:“
cáng
zhì
zhī
wàng
。”
。”

译文

鲁宣公夏天到泗水深潭里撒网捕鱼,里革割破了鱼网,把它扔到一边,说道:“古时候,大寒以后,冬眠的动物便开始活动,水虞这时才计划用鱼网、鱼笱,捕大鱼,捉龟鳖等,拿这些到寝庙里祭祀祖宗,同时这种办法也在百姓中间施行,这是为了帮助散发地下的阳气。当鸟兽开始孕育,鱼鳖已经长大的时候,兽虞这时便禁止用网捕捉鸟兽,只准刺取鱼鳖,并把它们制成夏天吃的鱼干,这是为了帮助鸟兽生长。等到鸟兽开始交配繁殖,鱼鳖已经长成的时节,兽虞官员就会禁止人们用渔网捕猎鸟兽,只允许用矛戟等工具刺取鱼鳖,并将其制成供夏天食用的鱼干,这样做是为了促进鸟兽的生长繁衍。等待山上树木不长嫩芽,在水边也不能割取幼嫩的草木,捕鱼时禁止捕小鱼,捕兽时要留下小鹿和小驼鹿,捕鸟时要保护雏鸟和鸟卵,捕虫时要避免伤害蚁卵和蝗虫的幼虫,这是为了使万物繁殖生长。这是古人的教导。现在正当鱼类孕育的时候,却不让它长大,还下网捕捉,真是贪心不足啊!”宣公听了这些话以后,说:“我有过错,里革便纠正我,不是很好的吗!这是一挂很有意义的网!它使我认识到古代治理天下的方法,让主管官吏把它藏好,使我永远不忘里革的规谏。”有个名叫存的乐师在旁伺候宣公,说道:“保存这个网,还不如将里革安置在身边,这样就更不会忘记他的规谏了。”

逐句剖析

"宣公夏滥于泗渊":鲁宣公夏天到泗水深潭里撒网捕鱼,

# 渊:水深处。,泗:水名。发源于山东蒙山南麓。,滥:这里是沉浸的意思。,宣公:即鲁宣公。

"里革断其罟而弃之":里革割破了鱼网,把它扔到一边,

# 罟:网。,断:这里是割破的意思。,里革:鲁国大夫。

"曰":说道:“

"古者大寒降":古时候,大寒以后,

# 降:降下。

"土蛰发":冬眠的动物便开始活动,

# 发:奋起。这里是说醒过来,钻出土来。,土蛰: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这里指在地下冬眠的动物。

"水虞于是乎讲罛罶":水虞这时才计划用鱼网、鱼笱,

# 罶:捕鱼的竹笼。大口窄颈,腹大而长,无底。,罛:大鱼网。,讲:研究,练习。,水虞:古代官名,掌管水产。

"取名鱼":捕大鱼,

# 名:大。

"登川禽":捉龟鳖等,

# 川禽:水中动物,如鳖蜃之类。,登:通“得”,求取。

"而尝之寝庙":拿这些到寝庙里祭祀祖宗,

# 寝庙:古代宗庙。古代宗庙分庙和寝两部分。供祀祖宗的前殿称庙,藏祖宗衣冠的后殿称寝,合称寝庙。,尝:尝新,古代秋祭名。

"行诸国":同时这种办法也在百姓中间施行,

# 国:也作“国人”。,诸:“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前面动词“行”的宾语,代上文提到的“取名鱼,登川禽”。

"助宣气也":这是为了帮助散发地下的阳气。

# 气:指阳气。,宣:发泄,散发。

"鸟兽孕":当鸟兽开始孕育,

# 孕:怀胎。

"水虫成":鱼鳖已经长大的时候,

"兽虞于是乎禁罝罗":兽虞这时便禁止用网捕捉鸟兽,

# 罗:捕鸟的网。,罝:捕兽的网。,兽虞:古代官名,掌管鸟兽的禁令等。

"矠鱼鳖":只准刺取鱼鳖,

# 矠:刺取。

"以为夏槁":并把它们制成夏天吃的鱼干,

# 槁:干枯。这里指干的鱼。

"助生阜也":这是为了帮助鸟兽生长。

# 阜:生长。

"鸟兽成":等到鸟兽开始交配繁殖,

"水虫孕":鱼鳖已经长成的时节,

"水虞于是乎禁罜":兽虞官员就会禁止人们用渔网捕猎鸟兽,

# 禁罜:小鱼网。原选本作“罝”。

"设阱鄂":只允许用矛戟等工具刺取鱼鳖,

# 鄂:埋有尖木桩的陷坑。,阱:为猎取野兽而设的陷坑。

"以实庙庖":并将其制成供夏天食用的鱼干,

"畜功用也":这样做是为了促进鸟兽的生长繁衍。

"且夫山不槎蘖":等待山上树木不长嫩芽,

# 槎蘖:树木的嫩芽。也指树木被砍伐后所生的新芽。

"泽不伐夭":在水边也不能割取幼嫩的草木,

# 夭:初生的草木。,伐:砍伐。,泽:聚水的洼地。

"鱼禁鲲鲕":捕鱼时禁止捕小鱼,

# 鲕:鱼卵。长:使成长,抚养。,鲲:鱼子。

"兽长麑麋":捕兽时要留下小鹿和小驼鹿,

# 麑:幼鹿。,长:使成长,抚养。

"鸟翼鷇卵":捕鸟时要保护雏鸟和鸟卵,

# 卵:鸟蛋。,鷇:待哺食的雏鸟。,翼:用翼遮护,保护。

"虫舍蚔蝝":捕虫时要避免伤害蚁卵和蝗虫的幼虫,

# 蝝:蝗的幼虫,是古人做酱的原料。,蚔:蚁卵。,舍:舍弃,放弃。,虫:昆虫,虫子。

"蕃庶物也":这是为了使万物繁殖生长。

# 庶物:万物。,蕃:繁殖,滋生。

"古之训也":这是古人的教导。

"今鱼方别孕":现在正当鱼类孕育的时候,

"不教鱼长":却不让它长大,

"又行网罟":还下网捕捉,

"贪无艺也":真是贪心不足啊!”

# 艺:限度。,贪:贪欲。

"公闻之":宣公听了这些话以后,

"曰":说:“

"吾过而里革匡我":我有过错,里革便纠正我,

# 过:过失,错误。

"不亦善乎":不是很好的吗!

"是良罟也":这是一挂很有意义的网!

"为我得法":它使我认识到古代治理天下的方法,

"使有司藏之":让主管官吏把它藏好,

# 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

"使吾无忘谂":使我永远不忘里革的规谏。”

# 谂:规谏。

"师存侍":有个名叫存的乐师在旁伺候宣公,

# 师:乐师,名存。

"曰":说道:“

"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保存这个网,还不如将里革安置在身边,这样就更不会忘记他的规谏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里革断罟匡君》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写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国语》中。文章着重指出,对大自然的利用与开发必须遵循时令规律,把握适度的原则。唯有如此,大自然才能为人类持续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我们绝不能采取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这类过度开发、违背时令的做法。全文情节虽然简洁,但情节跌宕起伏,变化巧妙;所讲述的事情虽然不大,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生态问题并非现代社会的专属难题,早在古代中国,人们便对此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认知。春秋时期,鲁宣公在夏季下令张网捕鱼,大夫里革见状,毅然割断渔网,并直言劝谏。他指出,自然界中的万物皆遵循着自身的生长规律,人类进行捕猎活动必须依照季节时令,切不可因贪婪而无节制地滥捕滥杀。鲁宣公听了里革的一番言论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当即下令停止夏季捕鱼的活动。后来,左丘明为了将这一颇具教育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便创作了相关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里革断罟匡君》是一篇先秦散文,也是一篇倡导生态保护理念的文章。这篇文章介绍了鲁宣公夏天在泗水深处撒网捕鱼,里革发现后割破鱼网并丢弃,还向宣公讲述古时顺应时节保护生态的制度,指出当下宣公的行为是贪婪无度的行为。同时借师存之口,进一步强调了身边需要有像里革这样能匡正君主过错的人。表达了顺应自然规律、适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态观念,以及对君主过错应及时匡正的观点。文章情节虽简单,却充满张力,道理虽浅显却意味深长,以小见大,通过一件具体的小事反映出深刻的生态保护和治国理政的道理,对后世的生态观念和为政之道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 分段赏析

“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䍡,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开篇点明事件背景,鲁宣公夏季在泗水滥捕,“滥”字凸显其违背时节的错误行为。里革果断割断渔网并丢弃,随后引经据典阐述古制。“大寒降,土蛰发”至“助生阜也”,详细说明古人依季节安排捕猎活动,如大寒后土中生物复苏,水虞用特定渔具捕鱼禽供祭祀与国人享用,助力阳气宣发;鸟兽孕育、水虫长成时,兽虞禁止捕猎,保护生态以利生长;鸟兽成熟、水虫孕育时,水虞设陷阱捕猎,为祭祀储备食材,积累功用。这一系列举措皆遵循自然规律,体现古人对生态平衡的重视。“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麋,鸟翼鷇卵,虫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进一步强调古训,山林不砍伐新芽,湖泽不采折幼苗,禁捕幼鱼、保护幼兽与鸟卵虫蚁,皆为繁衍万物。“今鱼方别孕”转至当下,批评宣公在鱼孕育时滥捕,贪得无厌,毫无节制,与前文古制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行为的不当。“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鲁宣公听后,不仅未恼怒,反而欣然认错,赞赏里革的劝谏,认为渔网可作为遵循古法的借鉴,命人收藏以自勉,展现出其纳谏的贤明。“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结尾处师存的补充可谓点睛之笔。他认为收藏渔网不如让里革常伴君侧,时刻提醒君主,将主题从单纯的生态保护升华到重视贤臣辅佐的层面,使文章更具深度与广度。此文叙事清晰,从里革断罟的行动切入,借古讽今阐述生态保护理念,再以宣公纳谏和师存进言收尾,层层递进。语言简洁有力,以古鉴今的手法极具说服力,生动展现古人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智慧,以及君主贤明纳谏、臣子忠直敢言的风范,对后世生态保护思想和社会治理理念皆有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沉毅而有扶疏之意,板正而有圆滑之能。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三

# 镕周官月令之义,而出以精炼,铸局、造句、下字,一笔不苟。柳子厚揣摩数十年,方成得一家文集。

清高塘《国语钞》卷上引俞桐川

# 引古写得宾主杂然,只用一今字打转,何等圆净!断罟藏罟,涉想俱妙;师存一语,竿头更进,尤婉而多风。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三引曹德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小雅·裳裳者华》

下一篇:先秦·佚名《载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