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n
xià
bái
shòu
zuò

朝代:先秦作者:左丘明浏览量:2
xià
huì
kuí
qiū
jué
méng
qiě
xiū
hǎo
wáng
shǐ
使
zǎi
kǒng
hóu
zuò
yuē
:“
:“
tiān
yǒu
shì
wén
shǐ
使
kǒng
jiù
zuò
。”
。”
hóu
jiāng
xià
bài
kǒng
yuē
:“
:“
qiě
yǒu
hòu
mìng
tiān
shǐ
使
kǒng
yuē
jiù
dié
lǎo
jiā
láo
xià
bài
!”
!”
duì
yuē
:“
:“
tiān
wēi
wéi
yán
zhǐ
chǐ
xiǎo
bái
gǎn
tān
tiān
zhī
mìng
xià
bài
kǒng
yǔn
yuè
xià
tiān
xiū
gǎn
xià
bài
?”
?”
xià
bài
dēng
shòu

译文

夏天,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国诸侯聚会,为的是重申原来的盟誓,使大家更加和好。这是合乎礼的。周襄王派宰孔赏赐齐侯一块祭肉,宰孔说:“天子正忙于祭祀文王、武王,特派我来,赏赐伯舅一块祭肉。”齐侯刚要下阶拜谢。宰孔说:“且慢,后面还有命令。天子命我告诉您:‘伯舅年纪大了,加之对王室有功,特赐爵一级,不必下阶拜谢!”’齐桓公答谢:“天子的威严,离我不过咫尺,小白我岂敢贪受天子之命‘不用下阶跪拜’!我怕因失礼而从诸侯的位子上坠落下来,使天子也蒙受羞耻,怎敢不下阶拜谢?”下阶,拜谢,登堂,领赏。

逐句剖析

"夏":夏天,

"会于葵丘":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国诸侯聚会,

# 葵丘:宋国地名,在今河南兰考。一说在民权县东北。当时齐桓公与宋襄公、鲁僖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在葵丘相会。

"寻盟":为的是重申原来的盟誓,

# 寻盟:重温旧盟。齐桓公曾在曹国的洮会合过鲁、宋等诸侯,故称“寻盟”。寻,通“爝”,把冷了的东西重新温一温,引申为重续或重温。盟,在神前立誓缔约。

"且修好":使大家更加和好。

"礼也":这是合乎礼的。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周襄王派宰孔赏赐齐侯一块祭肉,

# 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宰孔:周襄王的使臣。宰,官名。孔,人名。,王:周襄王。

"曰":宰孔说:“

"天子有事于文武":天子正忙于祭祀文王、武王,

# 有事于文武:指祭祀文王、武王的大事。文武,周文王与周武王。

"使孔赐伯舅胙":特派我来,赏赐伯舅一块祭肉。”

# 伯舅:周天子尊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尊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周,姬姓;齐,姜姓。

"齐侯将下拜":齐侯刚要下阶拜谢。

"孔曰":宰孔说:“

"且有后命":且慢,后面还有命令。

"天子使孔曰":天子命我告诉您:

"‘":‘

"以伯舅耋老":伯舅年纪大了,

# 耋老:老迈,年高。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加劳":加之对王室有功,

# 加劳:加上有功劳。一说重加慰劳。

"赐一级":特赐爵一级,

"无下拜":不必下阶拜谢!”

"’":’

"对曰":齐桓公答谢:“

"天威不违颜咫尺":天子的威严,离我不过咫尺,

# 咫尺:距离很近,八寸为咫。,颜:面。,违:离。

"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小白我岂敢贪受天子之命‘

# 贪:贪妄,意为恃宠而违礼法。,敢:怎敢。,余:我。,小白:齐桓公名。

"无下拜’":不用下阶跪拜’!

"恐陨越于下":我怕因失礼而从诸侯的位子上坠落下来,

# 陨越:摔跤,坠落。指违背礼法。

"以遗天子羞":使天子也蒙受羞耻,

"敢不下拜":怎敢不下阶拜谢?”

"下":下阶,

# 下:领受天子的赏赐时,先下台阶,叩首至地,再登堂,接受赐品。

"拜":拜谢,

"登":登堂,

"受":领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齐桓下拜受胙》是春秋时期左丘明创作的散文,出自《左传》。这篇史文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会盟的盛况,重点呈现了其中蕴含的礼制规范与君臣伦理。文中细致描述了齐桓公会见各国诸侯时,接受周襄王所赐祭肉的情景,生动勾勒出他胸怀韬略、思虑深远的领袖风范。整篇文章以“下拜”为核心线索,情节跌宕起伏,既揭示了周天子权威,也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周室礼制的深层尊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时史学家。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孔子曾称赞其为人。相传他著有《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左传》最初名为《左氏春秋》,至汉代更名为《春秋左氏传》,后世简称为《左传》,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传统说法认为,此书由春秋末年的左丘明撰写,旨在阐释孔子编订的《春秋》。但实际上,《左传》是一部自成体系的独立史著。该书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以《春秋》为纲,通过详细记载春秋时期的史事来阐发《春秋》的要义,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史传,出自《左传》。文章围绕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接受周天子赏赐祭肉这一事件展开。文章通过简洁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齐桓公对周天子权威的尊重以及他谦逊守礼的高尚品格。

2. 分段赏析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此句开篇点明了事件的时间和背景,诸侯在葵丘会盟,重温旧盟并且增进友好关系,明确指出这一行为是合乎礼制的,为后文齐桓公接受祭肉时的守礼行为做了铺垫,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周礼的重视。“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此句描述了周天子派宰孔赏赐齐桓公祭肉的情景,宰孔传达了天子的旨意,齐桓公准备下拜接受,展现出齐桓公对天子赏赐的尊重和谦逊态度,初步体现了他的尊礼品质。“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宰孔传达后续命令,天子因齐桓公年事已高且劳苦功高,赐予他晋升一级爵位,不用下拜。齐桓公则谦逊地回应,认为天子的威严近在咫尺,自己不敢贪图“不用下拜”的恩命,担心失礼给天子带来羞辱,坚持下拜。这一段对话生动地展现了齐桓公的谦逊和对周礼的尊崇,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修养。“下,拜,登,受。”此句简洁地描述了齐桓公的行动,他走下台阶,下拜,再登台阶,接受祭肉。通过这一系列动作,进一步强调了齐桓公对周礼的严格遵守和对天子的敬畏之情,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全篇通过对齐桓公接受祭肉这一事件的叙述,体现了他对周礼的尊崇和谦逊守礼的高尚品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政治关系。

3. 作品点评

《左传》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惜墨如金,很少进行直接的外貌或心理描写,而是借助人物的言谈举止来展现其性格特征。本篇对齐桓公的描写仅寥寥数语和一组固定动作,却成功塑造出一个深谋远虑、雄才大略的领袖形象,可谓传神之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采芑》

下一篇:先秦·佚名《叔于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