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言采芑":我们忙着采摘苦菜,
# 芑:一种野菜。,薄言:句首语气词。
"于彼新田":在那刚开垦一年的新田,
# 新田:新的田地。
"呈此菑亩":还有这片才耕过的菑亩。
# 菑亩:未开垦的新地。
"方叔涖止":方叔亲临我们身旁,
# 止:语助词。,涖:临。
"其车三千":战车足足有三千辆。
"师干之试":士兵们手持武器演练,
# 试:演习。,干:盾。
"方叔率止":方叔带领着军队前往。
"乘其四骐":他乘坐四匹青黑骏马驾的车,
# 骐:青底黑纹的马。
"四骐翼翼":四匹马步伐整齐又漂亮。
# 翼翼:整齐严谨的样子。
"路车有奭":大车漆色鲜红夺目,
# 奭:红色的涂饰。,路车:大车。路,通“辂”。
"簟茀鱼服":竹帘遮蔽,鱼皮箭袋挂在车旁,
# 鱼服:鲨鱼皮装饰的车箱。,簟茀:遮挡战车后部的竹席子。
"钩膺鞗革":马具上的钩膺和鞗革闪着光。
# 鞗革:皮革制成的马缰绳。,钩膺:带有铜制钩饰的马胸带。
"薄言采芑":我们忙着采摘苦菜,
"于彼新田":在那新田之中,
"于此中乡":在这村落的中央。
# 中乡:乡中。
"方叔涖止":方叔亲临我们身旁,
"其车三千":战车三千浩浩荡荡。
"旂旐央央":龟蛇旗和熊旗飘扬,
# 旂旐:画有龙和蛇图案的旗帜。
"方叔率止":方叔带领着军队前往。
"约軧错衡":车轮缠束,车衡雕花精美,
# 错衡:在战车扶手的横木上饰以花纹。,约軧:用皮革约束车轴露出车轮的部分。
"八鸾玱玱":车上八只鸾铃叮当作响。
# 玱玱:象声词,金玉撞击声。
"服其命服":他身着天子赐予的礼服,
# 命服:礼服。,服:穿起。
"朱芾斯皇":红色蔽膝鲜艳明亮,
# 芾:通“韍”,皮制的蔽膝,类似围裙。
"有玱葱珩":葱绿色的珩佩声铿锵。
# 葱珩:翠绿色的佩玉。,有玱:即“玱玱”。
"鴥彼飞隼":那凶猛的隼鸟展翅飞翔,
# 隼:一类猛禽。,鴥:鸟飞迅疾的样子。
"其飞戾天":直冲向高高的天空,
# 戾:到达。
"亦集爰止":时而又栖息在某个地方。
# 止:止息。
"方叔涖止":方叔亲临我们身旁,
"其车三千":三千战车滚滚而来起尘烟,
"师干之试":士兵们手持武器演练,
"方叔率止":方叔带领着军队前往。
"钲人伐鼓":钲鼓之声咚咚响起,
# 钲人:掌管击钲击鼓的官员。
"陈师鞠旅":他指挥军队,整训兵将。
# 鞠:训告。,陈:陈列。
"显允方叔":显赫诚信的方叔啊,
# 显允:高贵英伟。
"伐鼓渊渊":战鼓擂动声音深沉,
# 渊渊:象声词,击鼓声。
"振旅阗阗":整肃军队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 阗阗:击鼓声。,振旅:整顿队伍,指收兵。
"蠢尔蛮荆":愚昧无知的蛮荆啊,
# 蛮荆:对南方部族的蔑称。,蠢:愚蠢,无知的举动。
"大邦为仇":竟敢与我们大国为敌把仇结。
# 大邦:大国,指周王朝。
"方叔元老":方叔是国家的元老,
# 元老:年长功高的老臣。
"克壮其犹":他的谋略宏伟又远大。
# 犹:通“猷”,谋略。,壮:光大。,克:能。
"方叔率止":方叔带领着军队出征,
"执讯获丑":俘获了一批批敌人和间谍。
# 获丑:俘虏。,执讯:捉住审讯。
"戎车啴啴":战车行进发出辚辚声,
# 啴啴:兵车行走的声音。
"啴啴焞焞":声音宏大又嘈杂,
# 焞焞:车马众多的样子。
"如霆如雷":如同雷霆轰鸣,震撼天下。
"显允方叔":显赫诚信的方叔啊,
"征伐玁狁":曾经征伐过玁狁,
# 玁狁:古代少数民族匈奴在周朝时的名称。
"蛮荆来威":如今让蛮荆闻风丧胆,臣服于他。
# 来威:即“来威蛮荆”。来:语助词。威:威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军旅题材诗。描绘了周宣王卿士、大将方叔南征荆蛮的军事行动,着重表现了此次军事行动的规模与声势,盛赞了方叔治军的卓越才能,道明了讨伐荆蛮后的战功,体现了周王朝“忠贞爱国”“向往和平”“崇文尚武”的军事文化理念,表达了西周军队无城不破、无坚不摧的自信心和威慑力,也点明了这次征战的目的和用意。
2. 写作手法
互文:通过“旂旐央央”与“约軧错衡”互文,既写战旗猎猎,又写车马装饰精致,共同渲染军队的威严气势。渲染:“八鸾玱玱”“伐鼓渊渊”“啴啴焞焞,如霆如雷”,叠加听觉冲击。“朱芾斯皇”、“旂旐央央”,以视觉凸显统帅威仪。通过多感官描写,渲染“泰山压卵”般的压迫感。细节描写:“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通过服饰细节彰显其尊贵身份与权威。“乘其四骐,四骐翼翼”突出战马训练有素。“簟茀鱼服”、“钩膺鞗革”,暗示军队物资充沛。细节成为军事实力的微观缩影,呼应“大邦”威仪。比喻:“蠢尔蛮荆”“如霆如雷”,将敌人比作无知虫豸,以自然威力喻军队不可阻挡之势。飞隼“其飞戾天”暗比方叔用兵如神,凌驾战场。比喻赋予抽象军威以具象画面,同时渗透褒贬分明的态度。起兴:以“采芑”起兴,由农事切入军事,芑菜的生长环境(新垦田与熟田)暗喻军队在边疆的屯兵制度(周朝通过移民屯田巩固疆土)。以平静的农事与肃杀的军阵形成反差,凸显战争对日常生活的渗透。
3. 分段赏析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以采摘野菜“芑”起兴,暗示军队屯驻新垦田地的背景,“新田”“菑亩”指不同开垦阶段的田地,暗含军事行动与农耕结合的屯田制度。“方叔涖止,其车三千”点明统帅方叔到场,以“三千”虚指战车数量庞大,渲染周军规模之盛。“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中“干”指盾牌,表明军队正在演练攻防,“试”字体现军事演习性质,方叔作为指挥者统领全军。“乘其四骐,四骐翼翼”描述乘坐四匹青黑纹马,“翼翼”形容马匹行列整齐,凸显战马精良与军队纪律。“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通过车马装饰细节展现装备的华美与实用性:“奭”为红色涂饰,“簟茀”是竹制车帘,“鱼服”为鲨鱼皮箭袋。“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重复“采芑”起兴,地点转向“中乡”(村落中央),暗示军事活动深入腹地。“旂旐央央,方叔率止”中“旂旐”为绘有龙蛇的旗帜,“央央”形容旗帜鲜明,强化军队视觉威严。“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描写车轴裹皮、车辕雕纹及马口銮铃,“玱玱”拟铃声,展现车驾精致与行进声响。“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通过王赐礼服的红色蔽膝与青玉佩饰的色彩与声响,烘托方叔的尊贵身份。“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以飞隼迅疾升空又栖落之态,暗喻军队行动敏捷与方叔的果决性格。“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重复章法强化军队规模与演习场景,突出方叔的指挥核心地位。“钲人伐鼓,陈师鞠旅”中“钲人”击鼓为进攻信号,“陈师鞠旅”指列队誓师,描绘军事行动的庄严流程。“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以“渊渊”形容鼓声低沉、“阗阗”为收兵时鼓声齐鸣,通过听觉描写展现军队进退有序。“蠢尔蛮荆,大邦为仇”直斥南方荆蛮部族背盟犯境,以“蠢尔”贬抑敌方,强调周王朝的正当性。“方叔元老,克壮其犹”称颂方叔为资深重臣,“克壮其犹”赞其谋略深远,奠定胜利的叙事基调。“方叔率止,执讯获丑”简笔记录战果“执讯获丑”指俘获敌军,避免血腥描写,符合誓师诗的威慑意图。“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叠用“啴啴”拟战车行进声,“如霆如雷”以雷声喻军威,强化压倒性气势。“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收束全诗,以方叔既往征伐玁狁的功绩威慑荆蛮,形成闭环叙事。
4. 作品点评
通览全诗,有两个显著特征值得关注。从文本细节来看,诗中师干之试等表述,明确透露出此诗并非对真实战争的如实描写,而是以军事演习为题材的创作。这种非实写战争的特质,可通过诗中相关语句得到印证。
# “兴也。宣王之时,蛮荆背叛,王命方叔南征,军行采芑而食,故赋其事以起兴,曰:薄言采芑,则于彼新田,于此菑亩矣。方叔莅止,则其车三千,师干之试矣。又遂言其车马之美,以见军容之盛也。”(第三章)“兴也。言隼飞戾天,而亦集于所止,以兴师众之盛,而进退有节,如下文所云也。”(第四章)“赋也。方叔盖尝与于此伐之功者,是以蛮荆闻其名而皆来畏服。”
宋朱熹《诗集传》
# “前三章皆言车马、旆帜、佩服之盛,而进退有节,秋毫无犯,禽鸟不惊,是王者师行气象。然非大帅统帅有方,何能如是严肃乎!故每章皆言‘方叔率止’,以见节制之严耳。末乃大声疾呼,如雷震蛰,唤醒荆蛮敢抗王师。再以玁狁之事摄之,故不觉其畏威而来服也。”“振笔挥洒,词色俱厉,有泰山压卵之势。”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谓此诗乃是“宣王南征”之诗,此就史实而言也。《诗经》之用此诗,以此诗而载“征乱之道”也。由此诗第四章可知,宣王之所征,乃是荆蛮。由“春秋笔法”可知,称之为“荆”而不称之为“楚”,以其违背道德礼义而侵夺他国,是“蛮夷”之行也。
汉《诗序》
# 皆误以“蛮荆来威”为实有其事,不知乃作者虚拟颂祷词。
近代吴闿生《诗义会通》
上一篇:先秦·佚名《頍弁》
下一篇:先秦·左丘明《齐桓下拜受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