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yán
cǎi
xīn
tián
chéng
fāng
shū
zhǐ
chē
sān
qiān
shī
gān
zhī
shì
fāng
shū
shuài
zhǐ
chéng
chē
yǒu
shì
diàn
gōu
yīng
tiáo
yán
cǎi
xīn
tián
zhōng
xiāng
fāng
shū
zhǐ
chē
sān
qiān
zhào
yāng
yāng
fāng
shū
shuài
zhǐ
yuē
cuò
héng
luán
qiāng
qiāng
mìng
zhū
huáng
yǒu
qiāng
cōng
héng
fēi
sǔn
fēi
tiān
yuán
zhǐ
fāng
shū
zhǐ
chē
sān
qiān
shī
gān
zhī
shì
fāng
shū
shuài
zhǐ
zhēng
rén
chén
shī
xiǎn
yǔn
fāng
shū
yuān
yuān
zhèn
tián
tián
chǔn
ěr
mán
jīng
bāng
wéi
chóu
fāng
shū
yuán
lǎo
zhuàng
yóu
fāng
shū
shuài
zhǐ
zhí
xùn
huò
chǒu
róng
chē
tān
tān
tān
tān
tūn
tūn
tíng
léi
xiǎn
yǔn
fāng
shū
zhēng
xiǎn
yǔn
mán
jīng
lái
wēi

译文

我们忙着采摘苦菜,在那刚开垦一年的新田,还有这片才耕过的菑亩。方叔亲临我们身旁,战车足足有三千辆。士兵们手持武器演练,方叔带领着军队前往。他乘坐四匹青黑骏马驾的车,四匹马步伐整齐又漂亮。大车漆色鲜红夺目,竹帘遮蔽,鱼皮箭袋挂在车旁,马具上的钩膺和鞗革闪着光。我们忙着采摘苦菜,在那新田之中,在这村落的中央。方叔亲临我们身旁,战车三千浩浩荡荡。龟蛇旗和熊旗飘扬,方叔带领着军队前往。车轮缠束,车衡雕花精美,车上八只鸾铃叮当作响。他身着天子赐予的礼服,红色蔽膝鲜艳明亮,葱绿色的珩佩声铿锵。那凶猛的隼鸟展翅飞翔,直冲向高高的天空,时而又栖息在某个地方。方叔亲临我们身旁,三千战车滚滚而来起尘烟,士兵们手持武器演练,方叔带领着军队前往。钲鼓之声咚咚响起,他指挥军队,整训兵将。显赫诚信的方叔啊,战鼓擂动声音深沉,整肃军队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愚昧无知的蛮荆啊,竟敢与我们大国为敌把仇结。方叔是国家的元老,他的谋略宏伟又远大。方叔带领着军队出征,俘获了一批批敌人和间谍。战车行进发出辚辚声,声音宏大又嘈杂,如同雷霆轰鸣,震撼天下。显赫诚信的方叔啊,曾经征伐过玁狁,如今让蛮荆闻风丧胆,臣服于他。

逐句剖析

"薄言采芑":我们忙着采摘苦菜,

# 芑:一种野菜。,薄言:句首语气词。

"于彼新田":在那刚开垦一年的新田,

# 新田:新的田地。

"呈此菑亩":还有这片才耕过的菑亩。

# 菑亩:未开垦的新地。

"方叔涖止":方叔亲临我们身旁,

# 止:语助词。,涖:临。

"其车三千":战车足足有三千辆。

"师干之试":士兵们手持武器演练,

# 试:演习。,干:盾。

"方叔率止":方叔带领着军队前往。

"乘其四骐":他乘坐四匹青黑骏马驾的车,

# 骐:青底黑纹的马。

"四骐翼翼":四匹马步伐整齐又漂亮。

# 翼翼:整齐严谨的样子。

"路车有奭":大车漆色鲜红夺目,

# 奭:红色的涂饰。,路车:大车。路,通“辂”。

"簟茀鱼服":竹帘遮蔽,鱼皮箭袋挂在车旁,

# 鱼服:鲨鱼皮装饰的车箱。,簟茀:遮挡战车后部的竹席子。

"钩膺鞗革":马具上的钩膺和鞗革闪着光。

# 鞗革:皮革制成的马缰绳。,钩膺:带有铜制钩饰的马胸带。

"薄言采芑":我们忙着采摘苦菜,

"于彼新田":在那新田之中,

"于此中乡":在这村落的中央。

# 中乡:乡中。

"方叔涖止":方叔亲临我们身旁,

"其车三千":战车三千浩浩荡荡。

"旂旐央央":龟蛇旗和熊旗飘扬,

# 旂旐:画有龙和蛇图案的旗帜。

"方叔率止":方叔带领着军队前往。

"约軧错衡":车轮缠束,车衡雕花精美,

# 错衡:在战车扶手的横木上饰以花纹。,约軧:用皮革约束车轴露出车轮的部分。

"八鸾玱玱":车上八只鸾铃叮当作响。

# 玱玱:象声词,金玉撞击声。

"服其命服":他身着天子赐予的礼服,

# 命服:礼服。,服:穿起。

"朱芾斯皇":红色蔽膝鲜艳明亮,

# 芾:通“韍”,皮制的蔽膝,类似围裙。

"有玱葱珩":葱绿色的珩佩声铿锵。

# 葱珩:翠绿色的佩玉。,有玱:即“玱玱”。

"鴥彼飞隼":那凶猛的隼鸟展翅飞翔,

# 隼:一类猛禽。,鴥:鸟飞迅疾的样子。

"其飞戾天":直冲向高高的天空,

# 戾:到达。

"亦集爰止":时而又栖息在某个地方。

# 止:止息。

"方叔涖止":方叔亲临我们身旁,

"其车三千":三千战车滚滚而来起尘烟,

"师干之试":士兵们手持武器演练,

"方叔率止":方叔带领着军队前往。

"钲人伐鼓":钲鼓之声咚咚响起,

# 钲人:掌管击钲击鼓的官员。

"陈师鞠旅":他指挥军队,整训兵将。

# 鞠:训告。,陈:陈列。

"显允方叔":显赫诚信的方叔啊,

# 显允:高贵英伟。

"伐鼓渊渊":战鼓擂动声音深沉,

# 渊渊:象声词,击鼓声。

"振旅阗阗":整肃军队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 阗阗:击鼓声。,振旅:整顿队伍,指收兵。

"蠢尔蛮荆":愚昧无知的蛮荆啊,

# 蛮荆:对南方部族的蔑称。,蠢:愚蠢,无知的举动。

"大邦为仇":竟敢与我们大国为敌把仇结。

# 大邦:大国,指周王朝。

"方叔元老":方叔是国家的元老,

# 元老:年长功高的老臣。

"克壮其犹":他的谋略宏伟又远大。

# 犹:通“猷”,谋略。,壮:光大。,克:能。

"方叔率止":方叔带领着军队出征,

"执讯获丑":俘获了一批批敌人和间谍。

# 获丑:俘虏。,执讯:捉住审讯。

"戎车啴啴":战车行进发出辚辚声,

# 啴啴:兵车行走的声音。

"啴啴焞焞":声音宏大又嘈杂,

# 焞焞:车马众多的样子。

"如霆如雷":如同雷霆轰鸣,震撼天下。

"显允方叔":显赫诚信的方叔啊,

"征伐玁狁":曾经征伐过玁狁,

# 玁狁:古代少数民族匈奴在周朝时的名称。

"蛮荆来威":如今让蛮荆闻风丧胆,臣服于他。

# 来威:即“来威蛮荆”。来:语助词。威:威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雅·采芑》作为我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篇章,生动记述了周宣王时期大将方叔率军南征荆蛮的历史事件。诗歌蕴含多重军事文化理念,既彰显忠贞报国的信念,也暗含对和平的追求,同时展现了崇文尚武的治国思想。全诗共四章,每章十二句,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前三个章节集中展现了方叔出征时的宏大场面,从军队阵列到武器装备,字里行间凸显出军队的威严气势,也侧面烘托出方叔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指挥风范。末章则聚焦于征战成果,通过对胜利的描写,展现西周军队攻无不克的强大实力,同时揭示此次军事行动维护疆土安定、宣扬国威的深远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小雅・采芑》是周代誓师宴会上演唱的雅歌。周朝自周文王时期便推行军事屯驻与移民实边相结合的制度,每占领一地或计划拓展疆域时,均会动员民众迁徙至新地居住,以此巩固边疆安定、强化国家统治。这首雅歌所歌颂的,正是周宣王时期一次依托此类制度的重要屯兵征战行动。 据文献记载,周宣王五年八月,周王以卿士元老方叔为统帅,率领三千辆兵车、三万六千名将士征讨楚国,最终大获全胜。《诗经・小雅・采芑》即通过艺术化的笔触,生动记载并反映了“方叔伐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既展现了周代军事制度的运作模式,也成为研究西周中期政治军事活动的珍贵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军旅题材诗。描绘了周宣王卿士、大将方叔南征荆蛮的军事行动,着重表现了此次军事行动的规模与声势,盛赞了方叔治军的卓越才能,道明了讨伐荆蛮后的战功,体现了周王朝“忠贞爱国”“向往和平”“崇文尚武”的军事文化理念,表达了西周军队无城不破、无坚不摧的自信心和威慑力,也点明了这次征战的目的和用意。

2. 写作手法

互文:通过“旂旐央央”与“约軧错衡”互文,既写战旗猎猎,又写车马装饰精致,共同渲染军队的威严气势。渲染:“八鸾玱玱”“伐鼓渊渊”“啴啴焞焞,如霆如雷”,叠加听觉冲击。“朱芾斯皇”、“旂旐央央”,以视觉凸显统帅威仪。通过多感官描写,渲染“泰山压卵”般的压迫感。细节描写:“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通过服饰细节彰显其尊贵身份与权威。“乘其四骐,四骐翼翼”突出战马训练有素。“簟茀鱼服”、“钩膺鞗革”,暗示军队物资充沛。细节成为军事实力的微观缩影,呼应“大邦”威仪。比喻:“蠢尔蛮荆”“如霆如雷”,将敌人比作无知虫豸,以自然威力喻军队不可阻挡之势。飞隼“其飞戾天”暗比方叔用兵如神,凌驾战场。比喻赋予抽象军威以具象画面,同时渗透褒贬分明的态度。起兴:以“采芑”起兴,由农事切入军事,芑菜的生长环境(新垦田与熟田)暗喻军队在边疆的屯兵制度(周朝通过移民屯田巩固疆土)。以平静的农事与肃杀的军阵形成反差,凸显战争对日常生活的渗透。

3. 分段赏析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以采摘野菜“芑”起兴,暗示军队屯驻新垦田地的背景,“新田”“菑亩”指不同开垦阶段的田地,暗含军事行动与农耕结合的屯田制度。“方叔涖止,其车三千”点明统帅方叔到场,以“三千”虚指战车数量庞大,渲染周军规模之盛。“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中“干”指盾牌,表明军队正在演练攻防,“试”字体现军事演习性质,方叔作为指挥者统领全军。“乘其四骐,四骐翼翼”描述乘坐四匹青黑纹马,“翼翼”形容马匹行列整齐,凸显战马精良与军队纪律。“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通过车马装饰细节展现装备的华美与实用性:“奭”为红色涂饰,“簟茀”是竹制车帘,“鱼服”为鲨鱼皮箭袋。“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重复“采芑”起兴,地点转向“中乡”(村落中央),暗示军事活动深入腹地。“旂旐央央,方叔率止”中“旂旐”为绘有龙蛇的旗帜,“央央”形容旗帜鲜明,强化军队视觉威严。“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描写车轴裹皮、车辕雕纹及马口銮铃,“玱玱”拟铃声,展现车驾精致与行进声响。“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通过王赐礼服的红色蔽膝与青玉佩饰的色彩与声响,烘托方叔的尊贵身份。“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以飞隼迅疾升空又栖落之态,暗喻军队行动敏捷与方叔的果决性格。“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重复章法强化军队规模与演习场景,突出方叔的指挥核心地位。“钲人伐鼓,陈师鞠旅”中“钲人”击鼓为进攻信号,“陈师鞠旅”指列队誓师,描绘军事行动的庄严流程。“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以“渊渊”形容鼓声低沉、“阗阗”为收兵时鼓声齐鸣,通过听觉描写展现军队进退有序。“蠢尔蛮荆,大邦为仇”直斥南方荆蛮部族背盟犯境,以“蠢尔”贬抑敌方,强调周王朝的正当性。“方叔元老,克壮其犹”称颂方叔为资深重臣,“克壮其犹”赞其谋略深远,奠定胜利的叙事基调。“方叔率止,执讯获丑”简笔记录战果“执讯获丑”指俘获敌军,避免血腥描写,符合誓师诗的威慑意图。“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叠用“啴啴”拟战车行进声,“如霆如雷”以雷声喻军威,强化压倒性气势。“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收束全诗,以方叔既往征伐玁狁的功绩威慑荆蛮,形成闭环叙事。

4. 作品点评

通览全诗,有两个显著特征值得关注。从文本细节来看,诗中师干之试等表述,明确透露出此诗并非对真实战争的如实描写,而是以军事演习为题材的创作。这种非实写战争的特质,可通过诗中相关语句得到印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兴也。宣王之时,蛮荆背叛,王命方叔南征,军行采芑而食,故赋其事以起兴,曰:薄言采芑,则于彼新田,于此菑亩矣。方叔莅止,则其车三千,师干之试矣。又遂言其车马之美,以见军容之盛也。”(第三章)“兴也。言隼飞戾天,而亦集于所止,以兴师众之盛,而进退有节,如下文所云也。”(第四章)“赋也。方叔盖尝与于此伐之功者,是以蛮荆闻其名而皆来畏服。”

宋朱熹《诗集传》

# “前三章皆言车马、旆帜、佩服之盛,而进退有节,秋毫无犯,禽鸟不惊,是王者师行气象。然非大帅统帅有方,何能如是严肃乎!故每章皆言‘方叔率止’,以见节制之严耳。末乃大声疾呼,如雷震蛰,唤醒荆蛮敢抗王师。再以玁狁之事摄之,故不觉其畏威而来服也。”“振笔挥洒,词色俱厉,有泰山压卵之势。”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谓此诗乃是“宣王南征”之诗,此就史实而言也。《诗经》之用此诗,以此诗而载“征乱之道”也。由此诗第四章可知,宣王之所征,乃是荆蛮。由“春秋笔法”可知,称之为“荆”而不称之为“楚”,以其违背道德礼义而侵夺他国,是“蛮夷”之行也。

汉《诗序》

# 皆误以“蛮荆来威”为实有其事,不知乃作者虚拟颂祷词。

近代吴闿生《诗义会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頍弁》

下一篇:先秦·左丘明《齐桓下拜受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