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uǐ
bià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yǒu
kuǐ
zhě
biàn​
shí
wéi
hé​
​ěr
jiǔ
zhǐ
ěr
yáo
jiā​
rén​
xiōng
fěi
tā​
niǎo
luó​
sōng
bǎi​
wèi
jiàn
jūn
zǐ​
yōu
xīn
yì​
​​jì
jiàn
jūn
zǐ​
shù
yuè
yì​
yǒu
kuǐ
zhě
biàn​
shí
wéi
qī​
ěr
jiǔ
zhǐ​
ěr
yáo
shí
rén​
xiōng
lái​
niǎo
luó​
sōng
shàng​
wèi
jiàn
jūn
zǐ​
yōu
xīn
bǐng
bǐng​​
jiàn
jūn
zǐ​
shù
yǒu
zāng
yǒu
kuǐ
zhě
biàn
​shí
wéi
zài
shǒu​​
ěr
jiǔ
zhǐ​​
​​ěr
yáo
rén
xiōng
shēng
jiù
xuě
xiān
wéi
xiàn
​sǐ
sàng
rì​
xiāng
jiàn
​​lè
jiǔ
jīn
​​jūn
wéi
yàn​​

译文

有个人戴着高高的皮帽,究竟为何而戴?你的美酒如此甘醇,你的菜肴如此精美。哪里会是别的什么人?都是兄弟啊别无其他。茑草和女萝,攀附在松柏之上。没有见到君子时,心中忧愁不已;见到君子后,心里这才欢喜愉悦。有个人戴着高高的皮帽,究竟何时为了什么而戴?你的美酒如此甘醇,你的菜肴如此合时。哪里会是别的什么人?兄弟们都来相聚。茑草和女萝,攀附在松树之上。没有见到君子时,我满心烦闷焦虑;见到君子后,希望能有美好之事。有个人戴着高高的皮帽,端正地顶在头上。你的美酒如此甘醇,你的菜肴如此丰盛。哪里会是别的什么人?都是兄弟甥舅。就像下雪的时候,先落下来的是小冰粒。死亡丧乱不知何时就会降临,相聚的日子没有多少啦。今晚就尽情欢乐饮酒吧,君子们正设宴欢聚呢。

逐句剖析

"有頍者弁":有个人戴着高高的皮帽,

# 弁:皮弁,用白鹿皮制成的圆顶礼帽。,頍:有棱角貌。

"实维伊何":究竟为何而戴?

# 实维伊何:是为伊何。实:犹“是”。维:语助词。伊:当作“繄”,犹“是”。

"尔酒既旨":你的美酒如此甘醇,

# 旨:美。

"尔肴既嘉":你的菜肴如此精美。

# 肴:同“殽”,荤菜。

"岂伊异人":哪里会是别的什么人?

# 异人:外人。,伊:是。

"兄弟匪他":都是兄弟啊别无其他。

# 匪他:不是外人。

"茑与女萝":茑草和女萝,

# 女萝:即松萝,也是一种善于攀缘的蔓生植物。,茑:茑萝,一种寄生攀缘的植物。

"施于松柏":攀附在松柏之上。

# 施:延伸,攀缘。

"未见君子":没有见到君子时,

"忧心奕奕":心中忧愁不已;

# 奕奕:心神不安貌。

"既见君子":见到君子后,

"庶几说怿":心里这才欢喜愉悦。

# 说怿:欢欣喜悦。说:通“悦”。

"有頍者弁":有个人戴着高高的皮帽,

"实维何期":究竟何时为了什么而戴?

# 何期:犹言“伊何”。期:通“其”,语助词。

"尔酒既旨":你的美酒如此甘醇,

"尔肴既时":你的菜肴如此合时。

# 时:善也,物得其时则善。,肴:一作殽。

"岂伊异人":哪里会是别的什么人?

"兄弟具来":兄弟们都来相聚。

"茑与女萝":茑草和女萝,

"施于松上":攀附在松树之上。

"未见君子":没有见到君子时,

"忧心怲怲":我满心烦闷焦虑;

# 怲怲:忧愁貌。

"既见君子":见到君子后,

"庶几有臧":希望能有美好之事。

# 臧:善。

"有頍者弁":有个人戴着高高的皮帽,

"实维在首":端正地顶在头上。

"尔酒既旨":你的美酒如此甘醇,

"尔肴既阜":你的菜肴如此丰盛。

# 阜:多,指酒肴丰盛。,肴:一作殽。

"岂伊异人":哪里会是别的什么人?

"兄弟甥舅":都是兄弟甥舅。

"如彼雨雪":就像下雪的时候,

# 雨雪:下雪。

"先集维霰":先落下来的是小冰粒。

# 霰:雪珠。

"死丧无日":死亡丧乱不知何时就会降临,

# 无日:不知哪一天。

"无几相见":相聚的日子没有多少啦。

# 无几:没有多久。

"乐酒今夕":今晚就尽情欢乐饮酒吧,

"君子维宴":君子们正设宴欢聚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頍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四言诗,创作于先秦时期,作者佚名,归属“小雅”。关于其主旨,注家见解有别,或解为贵族消沉没落之诗,或解为宴饮取乐之诗。普遍认知里,它通过贵族宴饮场景,反映周幽王时期贵族关系及国家衰亡前夕社会状况。全诗三章,每章十二句,呈层层递进之态。第一章述未见君子时满心忧心,盼见后得喜悦;第二章进一步渲染兄弟相聚时,交织的忧心与期望;第三章感慨人生短促,劝人及时行乐。运用了赋比兴手法。此诗生动呈现西周末年贵族生活样态与内心心态,问答句式、反复咏叹增添感染力,比兴手法让诗歌形象鲜活,在《诗经》艺术版图中占独特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頍弁》创作于周幽王统治时期,作者不详。《毛诗序》记载:“《頍弁》,是诸公用来讽刺幽王的。幽王性情暴戾、待人寡恩,不能和同姓宗亲宴饮欢乐、使九族亲善和睦,国家陷入孤危、行将覆灭,故而创作此诗。”而朱熹在《诗集传》里,看法有所不同,认为这是“宴请兄弟亲戚时所作的诗”。从文本表层来看,诗中呈现的是一位贵族邀兄弟、姻亲参与宴饮游乐,赴宴者写下此诗,表达对该贵族的依附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反映贵族宴饮生活与社会现实题材的诗。介绍了贵族宴饮时美酒佳肴的丰盛,描绘了贵族间的宗亲关系,体现了贵族在动荡社会背景下的忧心与及时行乐的心态,表达了对周幽王统治下国家命运的担忧。借贵族宴饮场景、对宗亲关系的描述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等景象,写出了西周末年贵族的生活状态、彼此关系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2. 写作手法

设问:第一章“有頍者弁,实维伊何”:诗人以“戴着高高的皮帽,究竟为何而戴?”的疑问开篇,引发读者对贵族服饰象征意义的思考,自然引出后文对宴饮场景的描述。第二章“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再次以“戴着高高的皮帽,究竟何时为了什么而戴?”的设问,强化疑问语气,渲染宴会前的期待氛围。反问:每章均出现“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岂伊异人?兄弟具来”“岂伊异人?兄弟甥舅”的反问句式,以“难道是外人吗?都是兄弟啊”的强烈语气,反复强调宴饮者与主人的宗亲关系,突出血缘纽带的紧密。通过反问,不仅加强了诗句的节奏感,更层层递进地展现贵族对宗亲宴乐的重视。从“兄弟匪他”到“兄弟具来”,再到“兄弟甥舅”,宗亲范围逐步扩大,情感也愈发深沉。赋:“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尔酒既旨,尔肴既时”“尔酒既旨,尔肴既阜”,以直接叙述的方式,反复铺陈美酒香醇、佳肴丰盛的宴饮场景;“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等句,直白抒发未见时的忧心、相见后的喜悦。这种“赋”的手法,让贵族宴饮的细节、情感流转清晰呈现,是《诗经》“直陈其事”传统的体现。对比:“未见君子,忧心奕奕”与“既见君子,庶几说怿”,以“未见”时的忧惧和“既见”后的悦乐对比,强化亲人相聚的情感张力。“死丧无日,无几相见”把人生无常(死丧随时可能降临)与当下宴饮欢聚对比,凸显及时行乐的感慨,也暗含对国家衰微、贵族命运的隐忧。起兴:开篇“有頍者弁,实维伊何”“有頍者弁,实维何期”“有頍者弁,实维在首”,以贵族头戴皮帽的形象起兴。皮帽作为贵族身份象征,先勾勒出人物外在特征,自然引出下文对宴饮、宗亲关系的叙述,实现“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效果,为全诗奠定贵族生活的叙述基调。比喻:“茑与女萝,施于松柏”:以茑萝攀附松柏,比喻贵族间相互依附的宗亲关系,把抽象的人际关系具象化,暗示贵族阶层依托宗族纽带维系地位。“如彼雨雪,先集维霰”:以雪前先落霰(小冰粒)比喻人生无常、死丧难测,用自然现象的变化,形象传递对生命短暂、相聚难常的感慨。反复:三章结构几乎一致,“有頍者弁……岂伊异人?兄弟”“茑与女萝,施于”“未见君子,忧心;既见君子,庶几”的句式重复,强化诗歌节奏与咏叹氛围。渲染:一、二章反复提及“尔酒既旨,尔殽既嘉”“尔酒既旨,尔殽既时”,以“旨”“嘉”“时”强调美酒佳肴的丰盛精美,与“有頍者弁”的华贵装束相呼应,层层铺垫,渲染出宴会前的隆重盛大,让赴宴场景的热闹氛围更鲜明突出。

3. 分段赏析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起笔皆刻画贵族们头戴华贵圆顶皮帽赴宴的场景。一、二章里,“实维伊何”“实维何期”这两个设问句,如警钟般振聋发聩,不仅生动渲染出宴会前的盛大场面与热烈氛围,更巧妙传达出赴宴者精心装扮时的兴奋心情,以及对宴会的热切期待。到了第三章,“实维在首”一句,则细腻勾勒出贵族们装扮完毕后,顾影自怜、自我陶醉的神态。紧接着,诗歌用“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尔酒既旨,尔肴既时”“尔酒既旨,尔肴既阜”的语句,仅通过细微的字词变化,反复铺陈,极力渲染出宴席上美酒佳肴的醇香与丰盛。而后,诗中借赴宴者之口,诉说着与主人的亲密关系,满是对主人的赞扬、奉承。强调来者皆是兄弟甥舅,凸显血缘纽带的紧密;以茑萝依附松柏作比,表明自己对主人的依赖;并描述未见到主人时的忧愁不安,以及见到主人后的欢欣愉悦。有人认为,第二章结尾的“庶几有臧”,潜藏着希望得到主人厚赐的意图,这也让贵族们庸俗厚颜的一面显露无遗,前文“未见君子,忧心弈弈;既见君子,庶几说怿”的深意,由此更值得细细品味。在第三章中,“如彼雨雪,先集维霰”一句,如一道分水岭,使内容不再重复前两章。贵族们由当下的欢聚,联想到未来的结局,深感人生如同霰雪,转瞬即逝,不知何时便会消逝。在这短暂的欢乐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低落黯淡的情绪,尽显及时行乐、消极颓废的心态,字里行间充斥着悲观丧气的音调。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社会的动荡不安,让这些贵族虽沉醉于饮酒作乐,却也清晰感知到自身命运的岌岌可危、朝不保夕,这不正是末世的悲凉之音吗?

4. 作品点评

有学者指出,此诗与《雅》诗中揭露贵族腐朽及社会弊端的讽谕诗殊为不同。所谓讽谕诗,是具备政治远见与正义感的贵族文人,对社会问题进行的有意揭露,属于感时抒愤之作。而该诗实则是一首沉湎享乐的宴饮歌。尽管作者未必有意,读者却可从中解读出更深层的意义——诗中形象所蕴含的内涵,确实超越了作诗者的主观意图。在艺术技巧方面,此诗亦有独到之处。例如三章开头均以问答句起兴,中间为强调与主人的亲密关系,又运用反问句式,使诗歌表达更为灵活,增强了读者的印象。此外,诗中以“女萝攀缘松柏”“人生短暂如雪霰”等比喻,进一步增添了形象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赋而兴又比也。此亦燕兄弟亲戚之诗。故言有頍者弁,实维伊何乎?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则岂伊异人乎?乃兄弟而匪他人也。又言茑萝施于木上,以比兄弟亲戚缠绵依阶之意,是以未见而忧,既见而喜也。

宋朱熹《诗集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椒聊》

下一篇:先秦·佚名《采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