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ó
fēng
·
·
zhèng
fēng
·
·
gāo
qiú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gāo
qiú
xún
zhí
qiě
hóu
zhī
shě
mìng
gāo
qiú
bào
shì
kǒng
yǒu
zhī
bāng
zhī
zhí
gāo
qiú
yàn
sān
yīng
càn
zhī
bāng
zhī
yàn
gāo
qiú
cháo
yán
zhī
jūn
fēng
cháo
yān

译文

穿着柔软光泽的羔羊皮袄,为人忠信正直又美好。他是这样一个人啊,舍弃生命也不改变节操。穿着豹皮装饰袖口的羔皮袄,高大有力为人豪。他是这样一个人啊,国家的司直能够主持正义。羔羊皮袄既光洁又鲜艳,三道豹皮装饰得真漂亮。他是这样一个人啊,称得上是国家的贤能俊才。《羔裘》一诗,是对当时朝廷的讽刺。说的是古代的君子,用(赞美他们的)方式来委婉劝谏当朝。

逐句剖析

"羔裘如濡":穿着柔软光泽的羔羊皮袄,

# 濡:润泽,形容羔裘柔软而有光泽。,羔裘:羔羊皮裘,古大夫的朝服。

"洵直且侯":为人忠信正直又美好。

# 侯:美。,洵:信,诚然,的确。

"彼其之子":他是这样一个人啊,

# 其:语助词。

"舍命不渝":舍弃生命也不改变节操。

# 渝:改变。,舍命:舍弃生命。

"羔裘豹饰":穿着豹皮装饰袖口的羔皮袄,

# 豹饰:用豹皮装饰皮袄的袖口。

"孔武有力":高大有力为人豪。

# 孔武:特别勇武。孔:甚;很。

"彼其之子":他是这样一个人啊,

"邦之司直":国家的司直能够主持正义。

# 司直:负责正人过失的官吏。

"羔裘晏兮":羔羊皮袄既光洁又鲜艳,

# 晏:鲜艳或鲜明的样子,鲜盛貌。

"三英粲兮":三道豹皮装饰得真漂亮。

# 粲:光耀。,三英:装饰袖口的三道豹皮镶边。

"彼其之子":他是这样一个人啊,

"邦之彦兮":称得上是国家的贤能俊才。

# 彦:美士,指贤能之人,才得出众之人。

"《羔裘》":《羔裘》一诗,

"刺朝也":是对当时朝廷的讽刺。

"言古之君子":说的是古代的君子,

"以风其朝焉":用(赞美他们的)方式来委婉劝谏当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国风·羔裘》是中国现存最早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四言诗作品。关于该诗主旨,历代学者主要存在两种阐释:一说为讽刺时政之作,另一说为褒扬正直官员之诗。全篇共三章,每章四句,采用赋体创作手法。诗人通过羊羔皮制朝服的材质与装饰特征,自然联想到穿着者应有的品德与才能,这种以服饰喻人格的表现方式既符合传统比兴思维,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郑风·羔裘》的主旨诠释,学界主要存有两种观点:《毛诗序》提出“刺朝”说,认为该诗通过称扬古代贤良君子,实现对当时朝政的讽喻;朱熹《诗集传》则持""美大夫""说,主张此诗系郑人赞誉子皮、子产等贤臣之作。两种学术观点长期并存,未形成统一认知。 清代朱鹤龄、陈启源等学者力主该诗具有现实批判性,其立论依据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诗经》中凡出现“彼其之子”的篇章多属讽刺体裁,如《王风·扬之水》《魏风·汾沮洳》等,依此体例推求,《羔裘》当属讽喻之作;其二,从历史时序考察,《诗经》收录作品止于陈灵公时期,而子皮、子产等人物活动时间较之晚约五六十年。另据《左传》记载,昭公十六年郑国六卿宴飨韩宣子时,子产曾赋诵《羔裘》。若此诗确为赞美之辞,则子产不当于外交场合以自颂方式示人,此举显然有违礼制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诗歌赞颂了士大夫其正直刚毅、忠贞不渝的德行,又暗含对春秋时期郑国朝堂虚浮奢靡风气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赋:《羔裘》三章中,首章以“羔裘如濡,洵直且侯”直接铺陈羔裘的润泽质地与穿着者的正直品格,通过“如濡”“洵直”等具象化描写,直述人物德行;次章“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延续服饰细节,以“豹饰”象征威武,以“孔武”强化刚毅气质,形成由表及里的递进式刻画;末章“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则通过“晏兮”“粲兮”等视觉性词汇,将服饰的华美与人物“邦之彦”的贤能相联结,完成从外在仪态到内在德性的整体铺叙。全诗以赋体直陈物象,通过服饰质地、装饰细节的层层渲染,自然引出对人物品格的赞颂,符合“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特征。比喻:“羔裘豹饰,孔武有力”。以羔裘上的豹皮装饰这一外在可见形象,比喻穿着者具有威武有力的特质。用具体的服饰装饰特点,来形象地描绘抽象的人物气质,使读者更易感知人物形象。象征:“羔裘如濡,洵直且侯”。羔裘质地润泽柔软(如濡),象征着穿着者正直美好的品格(洵直且侯)。通过羔裘的外在特征,暗示人物内在的优秀德行,将二者建立起象征联系。

3. 分段赏析

首章“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以“羔裘如濡”起笔,描绘羔羊皮袄润泽光亮的外观,“洵直且侯”则形容其质地挺括精美。由物及人,诗人联想到穿着此裘的人,赞美他即便面临生死考验,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舍命不渝”四字凸显其坚贞不屈的品格。次章“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聚焦于皮袄上豹皮装饰的细节,“孔武有力”既呼应豹饰的威武,又暗喻人物体魄强健、有勇有谋。诗人进而称赞此人能担起国家司直的重任,表明他不仅有外在的威仪,更有主持正义、维护国家秩序的才能与担当。末章“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再次描写羔裘的华美,“晏”形容皮袄色泽鲜艳,“三英粲”则描绘皮袄上装饰物光彩夺目。诗人由此升华,直接点明此人是国家的俊杰,“邦之彦兮”简洁有力地总结出他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与卓越才华。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采用赋体表现手法。作者巧妙地以衣喻人,由羊羔皮制成的朝服质地、装饰,自然地联想到身着朝服官员的品德与才能,手法高明。毕竟衣裳由人穿着,从衣裳过渡到对人品的联想,顺理成章。要生动、形象地描绘一个人的品德并非易事,而此诗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他以直观可见的衣服外表,比喻抽象难感的品行德性。譬如,从皮袍上的豹皮装饰,联想到穿衣者的威武有力,既贴切又形象。不过,作为一首讽刺诗,它过于含蓄,致使千百年来人们对此诗的解读争论不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子产赋《郑之羔裘》。宣子曰:“起不堪也。”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六年》

# 赋也。言此羔裘润泽,毛顺而美,彼服此者,当生死之际,又能以身居其所受之理,而不可夺。盖美其大夫之辞。然不知其所指矣。豹甚武而有力,故服其所饰之裘者,如之司主也。

宋朱熹《诗集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皇矣》

下一篇:先秦·佚名《椒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