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嗟臣工":群臣百官听我说,
# 嗟嗟:重言以加重语气。嗟,发语语气词。
"敬尔在公":应当谨慎做公务。
# 在公:为公家工作。,敬尔:尔敬。尔,第二人称代词;敬,勤谨。
"王厘尔成":君王赐与你成法,
# 成:指成法。,厘:通“赉”,赐。
"来咨来茹":需要研究再调度。
# 茹:调度。,咨:询问,商量。
"嗟嗟保介":农官你们也听令,
# 保介:田官。介者界之省,保介者,保护田界之人。一说为农官之副,一说为披甲卫士。
"维莫之春":正是暮春的节令,
# 莫:古“暮”字,莫之春即暮春,是麦将成熟之时。
"亦又何求":有何要求说来听?
# 求:需求。,又:有。
"如何新畲":新田旧田如何种?
# 新畲:耕种二年的田叫新,耕种三年的田叫畬。
"於皇来牟":今年麦子长势好,
# 来牟:麦子。,皇:美盛。,於:叹词,相当于“啊”。
"将受厥明":秋天将有好收成。
# 明:成。刘瑾《诗传通释》:“古以年丰谷熟为成。”,厥:其,指代将熟之麦。
"明昭上帝":光明无比的上天,
# 明昭:明明,谓明智而洞察。
"迄用康年":赐我丰收好年景。
# 康年:丰年。,迄用:终于。
"命我众人":下令那些农夫们:
# 众人:庶民们,指农人。
"庤乃钱镈":备好锄铲等农具,
# 镈:农具名,除草用,若后世之锄。,钱:农具名,掘土用,若后世之锹。,庤:储备。
"奄观铚艾":同看收割的情景。
# 艾:“刈”的借字,古代一种芟草的大剪刀。铚、艾二字在这里转作动词,指收割作物。,铚:农具名,一种短小的镰刀。,奄观:尽观,即视察之意。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农事诗。这首诗是周王在籍田仪式上对臣工和农官的训示与劝勉。全诗通过周王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指导,既展现了当时严密的农事管理制度,也表达了统治者对农业丰收的期盼和对农事的重视。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臣工,敬尔在公”,诗人以“嗟嗟”这一感叹词起笔,加重语气,呼唤群臣百官。“敬尔在公”,明确告诫他们要恭敬地对待自己所承担的公职。在周朝,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群臣的职责中必然包含着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与推动,所以这里强调他们要认真履行职责,将精力投入到公共事务,尤其是农业生产相关的事务中去。“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厘”解释为“赐予”或“成法”均可。若释为“赐予”,则是说周王赐予你们成就功业的法则;若释为“成法”,即周王把既定的法则给予你们。无论哪种解释,“来咨来茹”都表明周王希望群臣若有疑问,可以前来咨询、商议。这体现出周王对群臣在农业事务管理上的引导与支持,同时也强调了群臣遇到问题要积极沟通、寻求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这一段主要是周王对群臣百官的嘱托,提醒他们重视农事,恪尽职守。第二段:“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嗟嗟保介,维莫之春”,“嗟嗟”再次强调了语气,“保介”一词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执甲之士”,即周王左右的卫士;也有人认为是“农官”。结合上下文,这里解释为“农官”更为合理。周王呼唤着农官,此时正值暮春时节。“亦又何求”,周王以反问的口吻询问农官,到了这个时节,还有什么要求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吗?这体现了周王对农官工作的关切,同时也暗示着此时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各项事务都应按部就班地推进。“如何新畲”,“新畲”指耕种二年的田叫“新田”,耕种三年的田叫“畬”。周王进一步询问农官,对于新田和畬田的耕种,应该如何安排和操作。这一句是周王对农官的具体指示,要求他们抓紧农时,做好耕种工作,不可耽误时节。因为农时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错过最佳的耕种时间,就可能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这一段针对分管农业的官吏,给出了较为具体的工作指示。第三段:“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於皇”是叹美之词,“来牟”指古时大小麦的统称。周王看到麦子长得茂盛,景象喜人,不禁发出赞叹,预想到即将迎来丰收,能够收获到成熟的麦子。“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周王认为这丰收的景象是上天赐予的,于是向“明昭上帝”表达感恩之情,认为是上帝保佑才使得这一年能够成为康年,即丰收之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周王下达命令,“众人”指农夫们。“庤乃钱镈”,让农夫们准备好锹锄等农具。“奄观铚艾”,“奄”有“尽”“遍”的意思,“铚艾”指收割庄稼的工具和动作,即到秋收的时候,就可以广泛地开展收割工作了。这一段写面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归功于神,并且命众人做好秋收前的准备工作。
# 此戒农官之诗。先言王有成法以赐女,女当来咨度也。
宋朱熹《诗集传》
# 严重真挚中间,正有闲逸生动处。
清牛运震《诗志》
上一篇:先秦·佚名《匪风》
下一篇:先秦·佚名《孺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