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芟载柞":又除草来又砍树,
# 载芟载柞:载:连词,又。芟,割除杂草;柞,砍除树木。载……载……,连词,又……又……。
"其耕泽泽":田头翻耕松土壤。
# 泽泽:通“释释”,土松散润泽貌。
"千耦其耘":千对农人在耕地,
# 耘:除田间杂草。,耦:两人并耕叫“耦”。,千:概数,言其多。
"徂隰徂畛":洼地坡田都前往。
# 畛:高坡田。,隰:低湿地。,徂:往。
"侯主侯伯":家主带着长子来,
# 伯:长子。,侯:家长,古代一国或一家之长均称主。,侯:语助词,犹“维”。
"侯亚侯旅":子弟晚辈也到场,
# 旅:幼小子弟辈。,亚:叔、仲诸子。
"侯彊侯以":壮汉雇工都出勤。
# 以:雇工。,彊:同“强”,强壮者。
"有嗿其馌":地头吃饭声音响,
# 馌:送给田间耕作者的饮食。,有嗿:即“嗿嗿”,众人吃饭的声音。
"思媚其妇":妇女温柔又娇媚,
# 媚:美。,思:语助词。
"有依其士":小伙子们真强壮。
# 士:指壮劳力。《毛传》训“子弟也”,朱熹《诗集传》训“夫也”。,依:壮盛。
"有略其耜":耜的尖刃多锋利,
# 耜:古代农具名,用于耕作翻土,西周时用青铜制成锋利的尖刃,是后世犁铧的前身。,有略:即“略略”,形容锋利。
"俶载南亩":南面那田先耕上,
# 南亩:向阳的田地。,载:读作“菑”,用农具把草翻埋到地下。,俶:始。
"播厥百谷":播撒百谷的种子,
"实函斯活":颗粒饱满生机旺,
# 活:活生生。,斯:乃。,函:含。,实:种子。
"驿驿其达":小芽纷纷拱出土。
# 达:出土。,驿驿:《尔雅》作“绎绎”,朱熹《诗集传》训“苗生貌”。
"有厌其杰":长出苗儿好漂亮,
# 杰:特出之苗。,厌:通“嬮”,美好。一说高出貌。
"厌厌其苗":禾苗越长越茂盛,
# 厌厌:“䅧䅧”之假借,禾苗整齐茂盛貌。
"绵绵其麃":谷穗下垂长又长。
# 麃:谷物的穗。
"载获济济":收获谷物真是多,
# 济济:人众多貌。,载获:开始收获。
"有实其积":露天堆满打谷场,
# 积:露天堆积。,有实:即“实实”,广大貌。
"万亿及秭":成万成亿难计量。
# 秭:一万亿。,亿:十万。
"为酒为醴":酿造清酒与甜酒,
# 醴:甜酒。
"烝畀祖妣":进献先祖先妣尝,
# 祖妣:祖父、祖母以上的祖先。,畀:给予。,烝:进。
"以洽百礼":完成百礼供祭飨。
# 以洽百礼:以洽百礼,谓合于各种礼仪的需用。洽:合。
"有飶其香":祭献食品喷喷香,
# 有飶:即“飶飶”,形容食物的香气。
"邦家之光":是我邦家有荣光。
"有椒其馨":献祭椒酒香喷喷,
# 椒:以椒浸制的酒。
"胡考之宁":祝福老人常安康。
# 胡考:长寿,指老人。
"匪且有且":不是现在才这样,
# 且:此。上“且”字谓此时,下“且”字谓此事。,匪:非。
"匪今斯今":不是今年才这样,
"振古如兹":万古都有这景象。
# 振古:终古。一说自古。振,起,自从。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农事诗。描绘了从开垦播种到收获祭祖的农事全过程,体现了劳动生产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强调了农业作为家国根本的重要性,运用多种手法使行文生动鲜活。
2. 写作手法
排比:“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运用排比,“侯主”指家长,“侯伯”指长子,“侯亚”指次子等,“侯旅”指众子弟,“侯彊”指强壮劳力,“侯以”指雇工。这些词语依次排列,全面列举了参与劳作的各类人员,生动展现出集体劳作时家族成员与雇工全员出动的宏大场面,节奏紧凑,气势充沛,强调了农业生产中众人协作的重要性。对偶:“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中,“驿驿其达”与“厌厌其苗”相对,前者描绘禾苗快速生长、破土而出的动态,后者刻画禾苗整齐茂盛的静态;“有厌其杰”与“绵绵其麃”相对,一写禾苗中挺拔出众者,一写人们持续不断地进行田间管理。这两组对偶句,句式工整,从禾苗生长状态与农事管理两方面相互映衬,展现出农业生产的蓬勃生机与人们的勤劳专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与表现力。白描:“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以直白简练的语言描绘开垦场景。诗人不加修饰地叙述除草砍树、翻耕土地,众多农人在低洼地和田间小路忙碌劳作,如实地展现出周代大规模集体农耕的画面,质朴地呈现农事活动的原始状态,让读者直观感受当时的劳动场景。铺陈:从“载芟载柞”到“万亿及秭”,诗人按照农事顺序,依次铺叙开垦、播种、禾苗生长、田间管理直至收获的全过程。详细罗列每个环节的具体情形,如播种时“俶载南亩,播厥百谷”,田间管理时“厌厌其苗,緜緜其麃”,层层推进,全面且细致地展现农业生产的完整过程,使读者对农事活动有全面的认识。叠字:“驿驿其达”“厌厌其苗”“绵绵其麃”中,“驿驿”生动表现禾苗破土而出、快速生长的蓬勃态势;“厌厌”细腻描绘禾苗整齐茂盛的样子;“绵绵”则形象刻画出人们持续不断、耐心细致进行田间除草劳作的情景。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让描写更加生动鲜活,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3. 分段赏析
首四句生动勾勒出开垦的宏大场面,人们手持农具,或割草清理荆棘,或奋力刨挖树根,在泥土翻涌间,原本荒芜之地逐渐变得疏松。“千耦其耘”展现出规模浩大的集体劳作场景,这里的“耘”与“耕”同义,泛指农田作业。“千耦”并非确数,而是极言人数之众,从地势低洼的田畴到高耸的坡地,无数劳动者并肩协作,体现出周代大规模、有组织的集体生产模式,彰显出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磅礴力量。第五至十句将笔触转向参与春耕的人群,男女老少皆投身其中,无论体力强弱,都在田间贡献力量。年轻貌美的女子与身强体壮的青年,在劳作间隙狼吞虎咽地用餐,质朴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这一场景背后,暗含着周代特殊的土地与家庭制度:周王作为天下土地的所有者,通过层层分封,使土地得以有效分配;而以家族为单位的同居模式,在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家族成员共同劳作,维系着生产与生活的运转。十一至十四句着重描写播种环节,锋利的青铜耒耜切入向阳的肥沃土壤,饱含希望的种子随之入土。“啊!多么锋利的耒耜!”“播下百谷就出芽!”的感叹,不仅是对先进农具的赞美,更反映出青铜时代农业技术的显著进步。这种进步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为农业丰收奠定基础,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十五至十八句细腻展现禾苗生长与田间管理的过程。“驿驿其达”描绘出禾苗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的蓬勃生机;“厌厌其苗”则刻画了禾苗整齐茂盛的模样,令人心生欢喜。“緜緜其麃”进一步呈现出人们手持农具,耐心细致地除草松土,精心呵护作物生长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农事的专注与热情。接下来三句以“万亿及秭”的夸张笔法,展现出谷物堆积如山的丰收盛景,露天的粮垛一眼望不到边际,将丰收的喜悦之情推向高潮。这一句不仅是对丰收成果的极致渲染,更是全诗的重要转折,自此,诗歌从农事生产的描写过渡到祭祀环节。第二部分前七句围绕制酒祭祀展开,这是全诗的思想内核。酿造美酒,并非为日常享乐,而是用于祭祀祖先、践行礼仪。通过祭祀,祈求祖先庇佑,彰显国家荣耀,保障民生福祉,赡养年老之人。这一内容深刻揭示了周代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与政策导向,体现出当时“敬天法祖”的社会观念和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在周代,酒作为祭祀与礼仪活动的重要物品,承载着特殊的文化意义。诗末三句虔诚的祈祷,表达了人们对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的殷切期盼。后世学者多认为,此诗的使用场景不限于籍田祭祀,与《周颂・丰年》相似,同样适用于秋冬时节的各类祭祀活动,成为沟通人与神、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4. 作品点评
全诗在谋篇布局上条理清晰,叙事极具章法。开篇从开垦土地写起,依次展现人力投入、播种育苗、作物生长直至收获的完整农事过程,层层推进,衔接自然。“万亿及秭”一句成为全篇转折的关键,既收束上文对丰收的描写,又顺势转入祭祀、祈祷等内容,实现场景与主题的巧妙过渡。在语言表达方面,诗句自然流畅,韵律和谐。诗人以白描手法勾勒农事场景,用咏叹之语抒发情感,同时叠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加之七次转韵,使得全诗节奏明快、生动鲜活,在典重肃穆的《周颂》作品中独树一帜。诗中所蕴含的农政思想,正如龙起涛在《诗经本事》中所评:诗篇既细致刻画了农民春耕夏耘的辛劳,又展现了秋获冬藏的勤勉。而祭祀先祖、操办礼仪、招待宾客、赡养老人等场景,则体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智慧以及强大的凝聚力。这种以农业为根本,通过发展生产凝聚力量,进而成就邦国大业的理念,正是“农战”思想的生动体现。
# “赋也。以燕享宾客,则邦家之所以光也。以供养耆老,则胡考之所以安也。”(最后三句)“言非独此处有此稼穑之事,非独今时有今丰年之庆,盖自极古以来已如此矣,犹言自古有年也。”“此诗未详何用。然辞意与《丰年》相似,其用应亦不殊。”
宋朱熹《诗集传》
# “载芟载柞”至“徂隰徂畛”,言其初至田畔,除去草木。“侯主侯伯”至“俶载南田”,言其人心齐,器用利,故田亩垦治。“播厥百谷”至“万亿及秭”,言耕耘及时得所,是以有收成之利。“为酒为醴”至“胡考之宁”,言惟其收成之多,是以祭礼燕飨之礼无不足。末三句又总言稼穑丰穰,古今内外如一而无间。
元末明初蒋悌生《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 语不多而意状飞动。
明孙鑛《评诗经》
上一篇:先秦·佚名《涂山歌》
下一篇:先秦·佚名《閟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