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i
shā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zài
shān
zài
gēng
shì
shì
qiān
ǒu
yún
zhěn
hóu
zhǔ
hóu
hóu
hóu
hóu
qiáng
hóu
yǒu
tǎn
mèi
yǒu
shì
yǒu
lüè
chù
nán
jué
bǎi
shí
hán
huó
驿
驿
yǒu
yàn
jié
yàn
yàn
miáo
mián
mián
biāo
zài
huò
yǒu
shí
wàn
亿
wéi
jiǔ
wéi
zhēng
qià
bǎi
yǒu
xiāng
bāng
jiā
zhī
guāng
yǒu
jiāo
xīn
kǎo
zhī
níng
fēi
qiě
yǒu
qiě
fēi
jīn
jīn
zhèn

译文

又除草来又砍树,田头翻耕松土壤。千对农人在耕地,洼地坡田都前往。家主带着长子来,子弟晚辈也到场,壮汉雇工都出勤。地头吃饭声音响,妇女温柔又娇媚,小伙子们真强壮。耜的尖刃多锋利,南面那田先耕上,播撒百谷的种子,颗粒饱满生机旺,小芽纷纷拱出土。长出苗儿好漂亮,禾苗越长越茂盛,谷穗下垂长又长。收获谷物真是多,露天堆满打谷场,成万成亿难计量。酿造清酒与甜酒,进献先祖先妣尝,完成百礼供祭飨。祭献食品喷喷香,是我邦家有荣光。献祭椒酒香喷喷,祝福老人常安康。不是现在才这样,不是今年才这样,万古都有这景象。

逐句剖析

"载芟载柞":又除草来又砍树,

# 载芟载柞:载:连词,又。芟,割除杂草;柞,砍除树木。载……载……,连词,又……又……。

"其耕泽泽":田头翻耕松土壤。

# 泽泽:通“释释”,土松散润泽貌。

"千耦其耘":千对农人在耕地,

# 耘:除田间杂草。,耦:两人并耕叫“耦”。,千:概数,言其多。

"徂隰徂畛":洼地坡田都前往。

# 畛:高坡田。,隰:低湿地。,徂:往。

"侯主侯伯":家主带着长子来,

# 伯:长子。,侯:家长,古代一国或一家之长均称主。,侯:语助词,犹“维”。

"侯亚侯旅":子弟晚辈也到场,

# 旅:幼小子弟辈。,亚:叔、仲诸子。

"侯彊侯以":壮汉雇工都出勤。

# 以:雇工。,彊:同“强”,强壮者。

"有嗿其馌":地头吃饭声音响,

# 馌:送给田间耕作者的饮食。,有嗿:即“嗿嗿”,众人吃饭的声音。

"思媚其妇":妇女温柔又娇媚,

# 媚:美。,思:语助词。

"有依其士":小伙子们真强壮。

# 士:指壮劳力。《毛传》训“子弟也”,朱熹《诗集传》训“夫也”。,依:壮盛。

"有略其耜":耜的尖刃多锋利,

# 耜:古代农具名,用于耕作翻土,西周时用青铜制成锋利的尖刃,是后世犁铧的前身。,有略:即“略略”,形容锋利。

"俶载南亩":南面那田先耕上,

# 南亩:向阳的田地。,载:读作“菑”,用农具把草翻埋到地下。,俶:始。

"播厥百谷":播撒百谷的种子,

"实函斯活":颗粒饱满生机旺,

# 活:活生生。,斯:乃。,函:含。,实:种子。

"驿驿其达":小芽纷纷拱出土。

# 达:出土。,驿驿:《尔雅》作“绎绎”,朱熹《诗集传》训“苗生貌”。

"有厌其杰":长出苗儿好漂亮,

# 杰:特出之苗。,厌:通“嬮”,美好。一说高出貌。

"厌厌其苗":禾苗越长越茂盛,

# 厌厌:“䅧䅧”之假借,禾苗整齐茂盛貌。

"绵绵其麃":谷穗下垂长又长。

# 麃:谷物的穗。

"载获济济":收获谷物真是多,

# 济济:人众多貌。,载获:开始收获。

"有实其积":露天堆满打谷场,

# 积:露天堆积。,有实:即“实实”,广大貌。

"万亿及秭":成万成亿难计量。

# 秭:一万亿。,亿:十万。

"为酒为醴":酿造清酒与甜酒,

# 醴:甜酒。

"烝畀祖妣":进献先祖先妣尝,

# 祖妣:祖父、祖母以上的祖先。,畀:给予。,烝:进。

"以洽百礼":完成百礼供祭飨。

# 以洽百礼:以洽百礼,谓合于各种礼仪的需用。洽:合。

"有飶其香":祭献食品喷喷香,

# 有飶:即“飶飶”,形容食物的香气。

"邦家之光":是我邦家有荣光。

"有椒其馨":献祭椒酒香喷喷,

# 椒:以椒浸制的酒。

"胡考之宁":祝福老人常安康。

# 胡考:长寿,指老人。

"匪且有且":不是现在才这样,

# 且:此。上“且”字谓此时,下“且”字谓此事。,匪:非。

"匪今斯今":不是今年才这样,

"振古如兹":万古都有这景象。

# 振古:终古。一说自古。振,起,自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载芟》是一首四言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作为一篇农事诗,它完整呈现了春种、夏长、秋收、冬祭的农业生产全过程。全诗仅一章三十一句,虽未明确分段,却依农事顺序自然成篇,条理清晰。从土地开垦、播种耕耘到最终收获祭祖,诗篇如实展现了先民劳作的艰辛,也描绘出众人协作喜获丰收的欢愉场景,同时还强调了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根基地位。诗歌综合运用白描、咏叹、叠字、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语言质朴却生动鲜活,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载芟》是一首用于祭祀的诗歌,普遍被认为是周王祭祀社稷的乐歌。在周代,社稷祭祀一年主要有两次,分别是春耕前祈谷与秋收后报恩。关于此诗具体用途存在两种观点,《毛诗序》认为它是春天藉田时祭祀社稷的乐歌,而高亨在《诗经今注》中则主张它是周王秋收后以新谷祭祀宗庙的乐歌。从诗歌内容、在《周颂》中的编排顺序及艺术风格来判断,该诗的创作年代应在周成王之后,晚于《周颂·臣工》《周颂·噫嘻》等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农事诗。描绘了从开垦播种到收获祭祖的农事全过程,体现了劳动生产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强调了农业作为家国根本的重要性,运用多种手法使行文生动鲜活。

2. 写作手法

排比:“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运用排比,“侯主”指家长,“侯伯”指长子,“侯亚”指次子等,“侯旅”指众子弟,“侯彊”指强壮劳力,“侯以”指雇工。这些词语依次排列,全面列举了参与劳作的各类人员,生动展现出集体劳作时家族成员与雇工全员出动的宏大场面,节奏紧凑,气势充沛,强调了农业生产中众人协作的重要性。对偶:“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中,“驿驿其达”与“厌厌其苗”相对,前者描绘禾苗快速生长、破土而出的动态,后者刻画禾苗整齐茂盛的静态;“有厌其杰”与“绵绵其麃”相对,一写禾苗中挺拔出众者,一写人们持续不断地进行田间管理。这两组对偶句,句式工整,从禾苗生长状态与农事管理两方面相互映衬,展现出农业生产的蓬勃生机与人们的勤劳专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与表现力。白描:“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以直白简练的语言描绘开垦场景。诗人不加修饰地叙述除草砍树、翻耕土地,众多农人在低洼地和田间小路忙碌劳作,如实地展现出周代大规模集体农耕的画面,质朴地呈现农事活动的原始状态,让读者直观感受当时的劳动场景。铺陈:从“载芟载柞”到“万亿及秭”,诗人按照农事顺序,依次铺叙开垦、播种、禾苗生长、田间管理直至收获的全过程。详细罗列每个环节的具体情形,如播种时“俶载南亩,播厥百谷”,田间管理时“厌厌其苗,緜緜其麃”,层层推进,全面且细致地展现农业生产的完整过程,使读者对农事活动有全面的认识。叠字:“驿驿其达”“厌厌其苗”“绵绵其麃”中,“驿驿”生动表现禾苗破土而出、快速生长的蓬勃态势;“厌厌”细腻描绘禾苗整齐茂盛的样子;“绵绵”则形象刻画出人们持续不断、耐心细致进行田间除草劳作的情景。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让描写更加生动鲜活,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3. 分段赏析

首四句生动勾勒出开垦的宏大场面,人们手持农具,或割草清理荆棘,或奋力刨挖树根,在泥土翻涌间,原本荒芜之地逐渐变得疏松。“千耦其耘”展现出规模浩大的集体劳作场景,这里的“耘”与“耕”同义,泛指农田作业。“千耦”并非确数,而是极言人数之众,从地势低洼的田畴到高耸的坡地,无数劳动者并肩协作,体现出周代大规模、有组织的集体生产模式,彰显出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磅礴力量。第五至十句将笔触转向参与春耕的人群,男女老少皆投身其中,无论体力强弱,都在田间贡献力量。年轻貌美的女子与身强体壮的青年,在劳作间隙狼吞虎咽地用餐,质朴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这一场景背后,暗含着周代特殊的土地与家庭制度:周王作为天下土地的所有者,通过层层分封,使土地得以有效分配;而以家族为单位的同居模式,在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家族成员共同劳作,维系着生产与生活的运转。十一至十四句着重描写播种环节,锋利的青铜耒耜切入向阳的肥沃土壤,饱含希望的种子随之入土。“啊!多么锋利的耒耜!”“播下百谷就出芽!”的感叹,不仅是对先进农具的赞美,更反映出青铜时代农业技术的显著进步。这种进步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为农业丰收奠定基础,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十五至十八句细腻展现禾苗生长与田间管理的过程。“驿驿其达”描绘出禾苗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的蓬勃生机;“厌厌其苗”则刻画了禾苗整齐茂盛的模样,令人心生欢喜。“緜緜其麃”进一步呈现出人们手持农具,耐心细致地除草松土,精心呵护作物生长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农事的专注与热情。接下来三句以“万亿及秭”的夸张笔法,展现出谷物堆积如山的丰收盛景,露天的粮垛一眼望不到边际,将丰收的喜悦之情推向高潮。这一句不仅是对丰收成果的极致渲染,更是全诗的重要转折,自此,诗歌从农事生产的描写过渡到祭祀环节。第二部分前七句围绕制酒祭祀展开,这是全诗的思想内核。酿造美酒,并非为日常享乐,而是用于祭祀祖先、践行礼仪。通过祭祀,祈求祖先庇佑,彰显国家荣耀,保障民生福祉,赡养年老之人。这一内容深刻揭示了周代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与政策导向,体现出当时“敬天法祖”的社会观念和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在周代,酒作为祭祀与礼仪活动的重要物品,承载着特殊的文化意义。诗末三句虔诚的祈祷,表达了人们对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的殷切期盼。后世学者多认为,此诗的使用场景不限于籍田祭祀,与《周颂・丰年》相似,同样适用于秋冬时节的各类祭祀活动,成为沟通人与神、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4. 作品点评

全诗在谋篇布局上条理清晰,叙事极具章法。开篇从开垦土地写起,依次展现人力投入、播种育苗、作物生长直至收获的完整农事过程,层层推进,衔接自然。“万亿及秭”一句成为全篇转折的关键,既收束上文对丰收的描写,又顺势转入祭祀、祈祷等内容,实现场景与主题的巧妙过渡。在语言表达方面,诗句自然流畅,韵律和谐。诗人以白描手法勾勒农事场景,用咏叹之语抒发情感,同时叠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加之七次转韵,使得全诗节奏明快、生动鲜活,在典重肃穆的《周颂》作品中独树一帜。诗中所蕴含的农政思想,正如龙起涛在《诗经本事》中所评:诗篇既细致刻画了农民春耕夏耘的辛劳,又展现了秋获冬藏的勤勉。而祭祀先祖、操办礼仪、招待宾客、赡养老人等场景,则体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智慧以及强大的凝聚力。这种以农业为根本,通过发展生产凝聚力量,进而成就邦国大业的理念,正是“农战”思想的生动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赋也。以燕享宾客,则邦家之所以光也。以供养耆老,则胡考之所以安也。”(最后三句)“言非独此处有此稼穑之事,非独今时有今丰年之庆,盖自极古以来已如此矣,犹言自古有年也。”“此诗未详何用。然辞意与《丰年》相似,其用应亦不殊。”

宋朱熹《诗集传》

# “载芟载柞”至“徂隰徂畛”,言其初至田畔,除去草木。“侯主侯伯”至“俶载南田”,言其人心齐,器用利,故田亩垦治。“播厥百谷”至“万亿及秭”,言耕耘及时得所,是以有收成之利。“为酒为醴”至“胡考之宁”,言惟其收成之多,是以祭礼燕飨之礼无不足。末三句又总言稼穑丰穰,古今内外如一而无间。

元末明初蒋悌生《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 语不多而意状飞动。

明孙鑛《评诗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涂山歌》

下一篇:先秦·佚名《閟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