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èi
fēng
·
·
běi
fēng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běi
fēng
liáng
xuě
pāng
huì
ér
hǎo
xié
shǒu
tóng
háng
shū
zhǐ
běi
fēng
jiē
xuě
fēi
huì
ér
hǎo
xié
shǒu
tóng
guī
shū
zhǐ
chì
fěi
hēi
fěi
huì
ér
hǎo
xié
shǒu
tóng
chē
shū
zhǐ
běi
fēng
nüè
wèi
guó
bìng
wéi
wēi
nüè
bǎi
xìng
qīn
xiāng
xié
chí
ér
yān

译文

北风刮来冰样凉,大雪漫天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快逃亡。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祸将降!北风刮来透骨凉,大雪纷飞漫天扬。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亡!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出。《北风》这首诗,是用来讽刺暴虐统治的。卫国的统治者们一起施行暴虐统治,使得百姓之间互不亲近,大家没有谁不互相牵拉着一同离开这个国家。

逐句剖析

"北风其凉":北风刮来冰样凉,

# 其凉:犹言“凉凉”,形容风寒冷。

"雨雪其雱":大雪漫天白茫茫。

# 其雱:犹言“雱雱”,雪盛貌。,雨雪:下雪。雨:作动词。

"惠而好我":你和我是好朋友,

# 好我:同我友好。,惠而:即惠然,顺从、赞成之意。惠:爱也。

"携手同行":携起手来快逃亡。

"其虚其邪":岂能犹豫慢慢走?

# 其虚其邪:其:同“岂”,语气词。虚邪:宽貌。一说徐缓。虚:“舒”假借字。邪:一本作“徐”。

"既亟只且":事情紧急祸将降!

# 只且:作语助词。,亟:急。,既:已经。

"北风其喈":北风刮来透骨凉,

# 喈:疾貌。一说寒凉。

"雨雪其霏":大雪纷飞漫天扬。

# 霏:雨雪纷飞。

"惠而好我":你和我是好朋友,

"携手同归":携起手来归他邦。

# 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其虚其邪":岂能犹豫慢慢走?

"既亟只且":事情紧急快逃亡!

"莫赤匪狐":没有红的不是狐,

# 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

"莫黑匪乌":没有黑的不是乌。

# 莫黑匪乌:乌鸦没有不是黑色的。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惠而好我":你和我是好朋友,

"携手同车":携手乘车同离去。

"其虚其邪":岂能犹豫慢慢走?

"既亟只且":事情紧急快逃出。

"《北风》":《北风》这首诗,

"刺虐也":是用来讽刺暴虐统治的。

"卫国并为威虐":卫国的统治者们一起施行暴虐统治,

"百姓不亲":使得百姓之间互不亲近,

"莫不相携持而去焉":大家没有谁不互相牵拉着一同离开这个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邶风·北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中的一首先秦民歌,以“北风其凉,雨雪其雱”的凛冽天气起兴,隐喻卫国暴政下贵族与百姓的逃亡场景。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结构:首章以风雪交加渲染逃亡的紧迫,呼唤“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次章将“同行”改为“同归”,通过“雨雪其霏”加深危机感;末章以“莫赤匪狐,莫黑匪乌”的比喻直指统治者如狡狐、晦鸦般贪婪腐朽,最终以“同车”强化集体流亡的决绝。诗中反复诘问“其虚其邪?既亟只且!”,以舒缓叠韵词与急促语气词形成张力,既刻画出逃亡者的犹豫徘徊,又凸显局势危急的压迫感。主题上,作品通过自然气候与政治暴虐的双重暴烈意象,体现了“以景喻政”的比兴传统,既控诉卫国君主的苛虐统治,也暗含对仁政的期待,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邶风·北风》的创作缘起,学界观点不一。普遍认为,此诗创作于卫国政治昏暗、祸乱将临之际。《毛诗序》称其主旨为“刺虐”,当时卫国统治者暴虐,民心背离,民众纷纷出逃。从诗中“同车”等表述看,“百姓”应指贵族阶层。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提出,此诗是贤人预见国家危机而作;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也认为,这是贤者相约避祸的话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邶风·北风》是一首四言古诗,也是一首政治讽喻题材的叙事诗。诗中介绍了卫国在暴政与外敌侵扰下的动荡时局,描绘了百姓于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中携手同车仓皇逃亡的场景。这是一首国风诗,借肃杀的自然景象写出了民众在恶劣政治环境下的苦难遭遇与求生诉求。

2. 写作手法

比兴:诗中比兴手法贯穿始终,“北风其凉,雨雪其雱”以刺骨寒风与纷飞暴雪起兴,既写自然灾异,又暗喻卫国暴政的严酷;后章“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更以赤狐象征贪婪权臣,黑鸦影射腐败统治,将动物特性与人性之恶交织,既写实又深化主题。重章叠句:全诗通过重章叠句的结构设计,以“携手同行→携手同归→携手同车”的递进式改写,既强化逃亡的紧迫感,又暗含民众从集体求生到阶层分化的撕裂:首章“同行”展现结伴逃亡的团结,次章“同归”暗示寻求新生的迷茫,末章“同车”则突显贵族携资源特权逃离的冷漠,三章仅更替“凉→喈”“雱→霏”等环境描写字词,便将风雪加剧的肃杀氛围与民心动摇的深层矛盾层层剥开。

3. 分段赏析

《邶风·北风》全诗三章,通过重章叠句的结构,逐层渲染出动荡时局下的逃亡图景。首章以“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开篇,“凉”字既写北风刺骨的寒冷,又暗喻政治环境的严酷;“雱”形容大雪纷飞,既是对自然景象的实录,也暗示社会矛盾的激化如雪势般愈演愈烈。后两句“惠而好我,携手同行”中,“惠而”表达友好的情谊,“同行”则凸显民众在危难中结伴逃亡的集体行动。末句“其虚其邪?既亟只且!”通过“虚邪”(舒缓)与“亟”(急迫)的语气对比,既写出同行者徘徊不前的矛盾心理,又强化了局势刻不容缓的紧张感。第二章“北风其喈,雨雪其霏”中,“喈”字形容北风呼啸的疾速,“霏”描绘大雪密集飘落的景象,较首章更显环境险恶。“携手同归”将逃离的意图推向明确——不仅是躲避当下灾祸,更是寻求新的生存之地。第三章“莫赤匪狐,莫黑匪乌”以赤狐、黑鸦为喻,这两种动物在古人眼中多象征奸邪之徒,既直指卫国权臣的腐败无道,又以自然意象暗合前文的暴雪意象,形成政治批判的隐喻系统。末章“携手同车”较前两章“同行”“同归”更显身份差异,暗示贵族阶层在乱世中携车马资源仓皇出逃的特权色彩。全诗通过“凉—喈”“雱—霏”的递进式环境描写,配合“同行—同归—同车”的逃离层次变化,将自然灾变与政治危机紧密交织。叠字“其虚其邪”的舒缓语气与“既亟只且”的急促感叹形成节奏张力,而“狐”“乌”的比兴手法既延续《诗经》以物喻人的传统,又以黑白对比强化奸佞形象的鲜明性。

4. 作品点评

《邶风·北风》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汉乐府《北风行》诗题即承袭其题名,鲍照拟作《代北风凉行》开篇直引原诗“北风凉,雨雪雱”句;《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中“携手同车归”等句,其意象与句式皆可溯源至此诗“携手同行”“携手同车”等句。唐代李白《北风行》虽拓展为杂言体,然“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的奇崛气象与“雨雪纷纷缘辙回”的场景描摹,仍可见对《邶风》风雪喻政手法的继承。这些跨世代的文学呼应,印证着该诗“以寒凉之境写离乱之哀”的创作范式在诗歌史中的持久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言北风雨雪,以比国家危乱将至,而气象愁惨也。故欲与其相好之人,去而避之,且曰:是尚可以宽徐乎?彼其祸乱之迫已甚,而去不可不速矣!”“(狐乌)皆不详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则国将危乱可知,(前二章)同行同归,犹贱者也。同车,则贵者亦去矣!”

宋朱熹《诗集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大叔于田》

下一篇:先秦·佚名《东门之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