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于田":尊贵的大叔出门围猎,
# 田:同“畋”,打猎。,于:去,往。,叔:古代兄弟次序为伯、仲、叔、季,年岁较小者统称为叔,此处指年轻的猎人。
"乘乘马":乘着四匹马拉的大车奔跑。
# 乘乘:驾四匹马。前一“乘”为动词,驾车;后一“乘”为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
"执辔如组":他抖动着丝缰如纵横编织,
# 组:织带平行排列的经线。,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两骖如舞":车辕两旁的马儿像在舞蹈。
# 骖:驾车的四马中外侧两边的马。
"叔在薮":驻马于大泽那里草木丰茂,
# 薮:低湿多草木的沼泽地带。
"火烈具举":四周驱兽的大火熊熊燃烧。
# 举:起。,具:同“俱”。,火烈:打猎时放火烧草,遮断野兽的逃路。烈,“迾”的假借。
"袒裼暴虎":大叔赤膊上阵徒手搏猛虎,
# 暴:通“搏”,搏斗。,袒裼:脱衣袒身。袒:一作襢。
"献于公所":猎物献郑伯送至他的公朝。
# 公所:君王的宫室。
"将叔勿狃":大叔啊不要习以为常,
# 狃:反复地做,习以为常的意思。,将:请,愿。
"戒其伤女":防备猛兽伤害你把性命抛。
# 女:汝,指叔。,戒:警戒。
"叔于田":尊贵的大叔乘车来到猎场,
"乘乘黄":拉车的四匹大马毛色金黄。
# 黄:黄马。
"两服上襄":驾辕的马儿努力向前奔跑,
# 襄:同“骧”,奔马抬起头。,服:驾车的四马中间的两匹。
"两骖雁行":外侧两马紧跟随如雁排行。
# 雁行:骖马比服马稍后,排列如雁飞之行列。
"叔在薮":深入到大泽但见林深草长,
"火烈具扬":四面驱兽的大火烈焰升扬。
"叔善射忌":多才多艺的大叔擅长射箭,
# 忌:作语尾助词。
"又良御忌":驾驭马车的本领也很高强。
# 良御:驾马很在行。
"抑罄控忌":他时而放马驰骋时而勒缰,
# 罄控:弯腰如磬,勒马使缓行或停步。,抑:发语词。
"抑纵送忌":时而射箭时而纵禽逃亡。
# 纵送:放马奔跑。一说骋马曰磬,止马曰控,发矢曰纵,从禽曰送。皆言御者驰逐之貌。
"叔于田":尊贵的大叔围猎到野外来,
# 田:同“畋”,打猎。,于:去,往。
"乘乘鸨":拉车的四匹马儿斑驳色彩,
# 鸨:有黑白杂毛的马。其色如鸨,故以鸟名马。
"两服齐首":驾辕的俩马儿齐头并肩走,
# 齐首:齐头并进。
"两骖如手":外侧的俩马儿好像把手摆。
# 如手:指驾马技术娴熟,如两手左右自如。
"叔在薮":英武的大叔驻马在大泽中,
"火烈具阜":四面驱兽的大火余烬未败。
# 阜:旺盛。
"叔马慢忌":那纵横奔突的马儿慢下来,
"叔发罕忌":大叔的射箭频率也稀下来。
# 罕:稀少。
"抑释掤忌":他已经从容地打开箭筒盖,
# 掤:箭筒盖。,释:打开。
"抑鬯弓忌":把宝雕弓放进囊里收起来。
# 鬯:弓囊,此处用作动词。
1. 分段赏析
第一章开篇点明"叔于田"的主题,"乘乘马"句勾勒出随公畋猎的英姿。诗作以车马疾驰的狩猎场景展开叙事视角,将读者带入紧张热烈的动态情境。在开阔的围猎场面中,叙事焦点始终锁定"叔"的形象。通过"执辔如组,两骖如舞"的细节刻画,精准呈现其控驭车马的娴熟技艺。这种通过具体动作展现人物特质的艺术手法,使主人公的形象在极具张力的画面中初现端倪,令人印象深刻。“叔在薮,火烈具举”,自此,作者开始正面展现狩猎的情景,将叔放在一个十分壮观的背景之中。这是在一片沼泽丛林地带一次大规模的火田围猎活动,作者只选择“举火”这一富于色彩和表现力的情节,便活生生托出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所谓“火烈俱举”,《毛诗传》释“烈”为“列”,《郑笺》申之云“列人持火俱举”,则“火烈”即火的行列。由火的行列可以想见人的行列,由火红的炬光可以想见人们激昂亢奋的情绪,而一个“俱”字,又生动地描画出排排火焰同时升腾的壮观景象。正是在这熊熊火光的映照下,正是在这群情振奋的热烈气氛中,英雄的主人公挺身而出,与猛兽展开了殊死格斗。“襢裼”,写其搏战之激烈;“暴虎”,更见其气概之非凡;而“献于公所”,则可见其胜利者的自豪与微笑。就在这人与自然较量的浓缩投影中,人的力量得到了升华与高扬,“叔”这一英武猎者的形象也就在这大幅度的动作中,在众人围观的烘托中得到了有力的凸现。至于“将叔无狃,戒其伤女”两句,看似劝戒,实则是从一个很好的角度,对于“叔”的雄豪自肆作了巧妙的渲染,愈见其无所畏惧的英雄胆气。继首章集中描写围猎中“叔”激战猛虎的一场扣人心弦的格斗之后,第二章虽以叠唱的形式出现,却又包含了事件的发展和内容的演化,描写“叔”登车驭马追射走兽的新的一幕。“叔善射忌,又良御忌”,原来,这位猎人不但臂力超绝,胆气过人,而且射技神奇,御术高超。显然,与首章选择典型情景集中刻画不同,这里变为一种概括的描述,但其形语仍极富于表现力,“抑磬控忌,抑纵送忌”,寥寥数语,就把“叔”忽儿止马立定全神贯注、忽儿从容不迫任马自驰的具体情态描画得淋漓尽致。不难看出,这一章仍是表现“叔”在狩猎活动中的雄勃英姿这一基本主题,却由于变幻角度和写法,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形象的内涵,使读者获得了新的感受。第三章表面看似平实,实则暗含匠心。通过"叔马慢忌,叔发罕忌"等连续动作描写,记录狩猎收尾阶段的车马缓行、减箭、收弓等细节。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看似琐碎,实为追踪式特写,通过完整呈现狩猎全过程,使"叔"的形象自始至终占据画面核心位置。收弓入袋的细节收束,既完成狩猎叙事闭环,又暗含对其勇武精神的赞叹。
2. 作品点评
全诗以白描手法呈现主人公"叔"的形象,但其中却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色彩。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内心对"叔"的倾慕之情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诗中虽偶见礼赞之辞,然至末章处,那追随着"叔"一举一动的专注目光,恰是情感最本真的诠释。全诗张弛有度,若乐章起伏,高潮后复归舒缓,在节奏的抑扬顿挫间,展现了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含蓄隽永的特质。
# 国人戒之曰:请叔无习此事,恐慌其或伤汝也。盖叔多材好勇,而郑人爱之如此。……(三章)言其事将毕,而从容整暇如此,亦喜其无伤之辞也。
宋朱熹《诗集传》
# 描摹工艳,铺张亦复淋漓尽致,便为《长杨》《羽猎》之祖。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案此诗与前篇(指《郑风·叔于田》)同为刺庄公纵弟游猎之作,但前篇虚写,此篇实赋;前篇私游,此篇从猎,而愈矜其勇也。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上一篇:先秦·佚名《杕杜》
下一篇:先秦·佚名《邶风·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