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鹭于飞":一群白鹭冲天起,
# 于飞:飞翔。一说如飞。,鹭:白鹭,水鸟,白色,故又谓之白鸟。一说,振鹭,手持鹭羽的舞蹈。,振:鸟群飞之状。
"于彼西雍":西边泽畔任意翔。
# 西雍:水泽。一说为辟雍。雍,水泽,一作“雝”。
"我客戾止":我有嘉宾来助祭,
# 止:语助词。,戾:到。,客:指夏、商之后。周王以客待之,而不敢以为臣,故称“客”。
"亦有斯容":也穿高洁白衣裳。
# 斯容:此容,指白鹭高洁的仪容。一说舞容。,亦:也。一说而。
"在彼无恶":他在封国没人厌,
# 恶:恶感,怨恨。,在彼:在其本国。
"在此无斁":在此也受人赞扬。
# 无斁:不厌弃。斁,厌倦,厌弃。
"庶几夙夜":谨慎勤勉日复夜,
# 夙夜:指早起晚睡,勤于政事。,庶几:差不多,此表希望。
"以永终誉":美名荣誉永辉煌。
# 终誉:即盛誉,恒久的荣誉。终,与“众”通,盛。一说,永终,永久,长久。,永: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经》中的颂诗,也是一首与祭祀宴饮相关题材的诗。描绘了周天子设宴招待来镐京助祭诸侯的场景,以振鹭起兴,将诸侯比作白鹭,称赞诸侯容貌不凡、声誉良好,表达了对诸侯始终保持美誉的期望。
2. 写作手法
对比:“在彼无恶,在此无斁”,通过对比微子在宋国受殷民拥护及朝周时受周人欢迎,展现出微子不卑不馁与周王朝君臣不亢不骄的气度。起兴:“振鹭于飞,于彼西雍”,以白鹭在天空飞翔,栖息于西雍之地起兴,引出下文对微子的描写,为诗歌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借白鹭引出对微子高尚品德与美好仪表的联想。比喻:“我客戾止,亦有斯容”一句中,将前来朝周助祭的微子比作“振鹭”。在商周时期,通体纯白的鹭鸟被商人视为高洁神圣之物,其飞翔动势优美、栖止神态从容,是外在美好仪表与内在高尚精神完美统一的象征。这里把微子比作鹭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微子既有出众的风度仪容,又具备高尚的内在品德,表达了对微子的高度赞美。
3. 分段赏析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以白鹭群飞的动态起兴,既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灵动之美,又暗含象征意义。商人尚白且以鸟为图腾,白鹭的洁白羽翼象征高洁品性,其翱翔姿态与从容栖止的意象,既体现外在仪态之美,又隐喻内在精神的高尚统一,为后文赞颂微子奠定基调。“我客戾止,亦有斯容”通过类比手法,将微子比作白鹭,既赞其仪容端庄,更重其德行契合。周人以白鹭象征微子,既因商人尚白的文化传统,亦因微子作为殷商后裔却能恪守臣节、广施仁德的品格,体现周人对前朝贵族以礼相待的政治智慧。“在彼无恶,在此无斁”采用对仗结构,分述微子于宋、周两地的口碑。前句强调其治国以仁,使殷民无怨;后句凸显周王室待客以敬,消弭敌国后裔的疏离感。此联既展现微子“不卑不馁”的气度,又暗含周王朝“不亢不骄”的胸怀,体现政治包容性。“庶几夙夜,以永终誉”以劝勉口吻收束全诗。表面期许微子勤勉守誉,实则隐含对双方的要求:亡国后裔需持守德行以图复兴,胜利者亦需保持谦和以维系和谐。
4. 作品点评
全诗开篇以比兴手法颂扬宾客驾临,中段转以典雅颂词称扬嘉宾风范,尾章复以劝诫之语寄寓善始善终之望。全篇谋篇布局严谨,喻象鲜活灵动,既见褒扬之意又含劝诫之诚,字里行间殷殷情谊溢于言表。
# 赋也。此二王之后来助祭之诗,言鹭飞于西雍之水,而我客来助祭者,其客貌修整,亦如鹭之洁白也,或曰兴也。彼,其国也。在国无恶之者,在此无厌之者,如是,则庶几其能夙夜,以永终此誉矣。陈氏曰:在彼不以我革其命而有恶于我,如天命无常,惟德是与,其心服也。在我不以彼坠其命而有厌于彼,崇德象贤,统承先王,忠厚之至也。
宋朱熹《诗集传》
上一篇:先秦·佚名《鹑之奔奔》
下一篇:先秦·佚名《杕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