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ū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3
zūn
shǎn
zhí
zhī
zǎn
zūn
shǎn
zhí
zhī
shǒu
chǒu
zǎn
hǎo

译文

沿着大路跟你走,拉着你的衣袖啊,千万不要嫌弃我,别忘故情把我丢。沿着大路跟你走,拉着你的手啊,千万别嫌我貌丑,别忘情好把我丢。

逐句剖析

"遵大路兮":沿着大路跟你走,

# 遵:沿着。

"掺执子之祛兮":拉着你的衣袖啊,

# 祛:衣袖,袖口。,掺:执,拉住,抓住。

"无我恶兮":千万不要嫌弃我,

# 无我恶:不要以我为恶(丑)。一说“恶(wù)”意为“讨厌”。

"不寁故也":别忘故情把我丢。

# 故:故人,故旧,旧情。,寁:去。即丢弃、忘记的意思。一说迅速。

"遵大路兮":沿着大路跟你走,

"掺执子之手兮":拉着你的手啊,

"无我魗兮":千万别嫌我貌丑,

# 无我魗:不要以我为丑。魗:同“丑”。

"不寁好也":别忘情好把我丢。

# 好:相好,情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国风·遵大路》为出自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一首四言诗,创作于先秦时期。关于诗歌主旨说法不一,或认为是“思君子”,或斥为“淫妇”诗,也有人解读为弃妇求旧情、妻子送丈夫等。全诗共两章,每章四句,以直白质朴的语言,通过反复吟唱的方式,强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如“掺执子之袪”“掺执子之手”,将主人公急切、哀伤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中人物的情感波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国风·遵大路》的创作背景至今未有定论,历代学者观点各异。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曾将此诗斥责为“淫妇”之作;明代戴君恩于《读诗臆评》中提出,这是妻子送别丈夫的诗篇;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里则认为,此乃故交旧友在道旁倾诉衷肠、相互唱和之辞。而现代学者大多主张“弃妇”之说,这一观点或受朱熹解读启发衍生而来。不同时代的解读折射出文化语境的变迁,也让这首诗的意蕴愈发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弃妇诗,描写了女子拉着男子衣袖沿路哀求不要被抛弃的场景,表达了主人公对情感破裂的忧虑和对旧情的深切眷恋。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无我恶兮,不寁故也!”“无我魗兮,不寁好也!”女子直接表明心迹,希望男子不要厌恶自己,不要忘记旧情,直白地抒发了内心害怕被抛弃的痛苦与对男子的深情挽留。

3. 分段赏析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开篇描绘了女子在大路上拉住男子衣袖的场景,“遵大路兮”点明了地点,“掺执子之祛兮”生动地表现出女子的急切和不舍。“无我恶兮,不寁故也”则直接表达了女子哀求男子不要厌恶自己,不要因为旧情而疏远自己的心情,体现出女子对被弃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执着。“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此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拉住男子手的情景,“遵大路兮”再次点明地点,“掺执子之手兮”表现出女子的执着。“无我魗兮,不寁好也”则表达了女子哀求男子不要嫌弃自己,不要因为旧情而抛弃自己的心情,进一步强化了女子对被弃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执着。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语言简单易懂,不加修饰。全诗采用铺陈叙事的写作方式,共分两章,每章四句,每句末尾都押相同的韵脚。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章首句中的“路”字,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指出:“此处应当写作‘道’,这样能与后文的‘手’‘魗’‘好’形成押韵。按照《诗经》的体例,第二章通常会完全改变第一章的韵脚,因此首句的韵脚也需要相应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揽其袂而当之,曰:‘子无恶我而不当,故旧不可以遽绝也。’《宋玉赋》有‘遵大路兮揽子袂’之句,亦谓男妇相悦之辞也。”“欲其不以己为丑而弃之也。”

宋朱熹《诗集传》

# “上二句有风萧水寒之气,下二句见倾心吐胆之情,音曼而悲,此《离骚》之开山也。”

清陈震《读诗识小录》

# “恩怨缠绵,意态中千回百折”,“相送还成泣,只三四语抵过江淹一篇《别赋》。”

清牛运震《诗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鲁颂·駉之什駉》

下一篇:先秦·佚名《鹑之奔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