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pá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pán
guī
fēi
shí
shí
mín
tiān
zuì
xīn
zhī
yōu
yún
zhī
zhōu
dào
wéi
mào
cǎo
xīn
yōu
shāng
yān
dǎo
jiǎ
mèi
yǒng
tàn
wéi
yōu
yòng
lǎo
xīn
zhī
yōu
chèn
shǒu
wéi
sāng
gōng
jìng
zhǐ
zhān
fěi
fěi
shǔ
máo
tiān
zhī
shēng
chén
ān
zài
wǎn
liǔ
míng
tiáo
huì
huì
yǒu
cuǐ
zhě
yuān
huán
wěi
pèi
pèi
zhōu
liú
zhī
suǒ
jiè
xīn
zhī
yōu
huáng
jiǎ
mèi
鹿
zhī
bēn
wéi
zhì
zhī
zhāo
gòu
shàng
qiú
huài
yòng
zhī
xīn
zhī
yōu
nìng
zhī
zhī
xiāng
tóu
shàng
huò
xiān
zhī
xíng
yǒu
rén
shàng
huò
jìn
zhī
jūn
bǐng
xīn
wéi
rěn
zhī
xīn
zhī
yōu
yǔn
zhī
jūn
xìn
chán
huò
chóu
zhī
jūn
huì
shū
jiū
zhī
xīn
chǐ
shě
yǒu
zuì
zhī
tuó
gāo
fěi
shān
jùn
fěi
quán
jūn
yóu
yán
ěr
shǔ
yuán
shì
liáng
gǒu
gōng
yuè
huáng
hòu

译文

寒鸦拍打着翅膀多么快乐,成群结队飞回来多么安娴。天底下的人个个都交好运,唯独我自己深深陷于忧患。我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苍天?更不晓得为什么罪大无边?我积郁在心里的深深忧伤,不知到底该如何得以排遗?原本宽阔平坦的通衢大道,现如今早已阻断遍布荒草。我内心里禁住深深地忧伤,七上八下犹如舂杵不停捣。我在和衣而卧中长长叹息,岁月如此深忧更易催人老。我积郁在心里的深深忧伤,那深痛犹如刺痛我的头脑。看到父母亲种下的桑梓树,尚且必须恭恭敬敬立树前。哪个对父亲无不充满尊敬,哪个对母亲无不深深依恋。到如今却外不和皮毛相接?里也不和心腹血肉紧相连?老天爷你生我来到人世间,我什么时候才能时来运转?池边垂柳如烟是那样浓绿,枝头的蝉儿嘶嘶鸣唱不已,河湾深几许自是不可见底,芦苇丛生蒹葭苍苍多茂密。我的心啊就像那小舟漂摇,茫茫然不知终将漂向哪里,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竟没有片刻闲暇懒卧和衣。你看原野里的小鹿在奔跑,四只小腿是那样舒缓灵巧。漂亮的公野鸡清晨就鸣叫,还不是为招引心仪的雌鸟。我的心啊就像那病死的树,因为身染沉疴落尽了枝条。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难道就没有个知心人明了?你看那兔儿自投进罗网里,还有好心人帮它解难脱灾。通衢大道上突然有人倒毙,还有好心人为他收尸掩埋。我的君王啊你所持的态度,竟是这样硬心肠使得出来。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肝肠寸断珠泪双流落尘埃。我的君王啊偏听偏信谗言,就好像嗜饮美酒一样沉迷。我的君王对我不理又不睬,对谗言也不慢慢深究根底。伐树尚需支拄树冠防砸伤,劈柴尚需顺着纹理才容易。我的君王偏偏放掉有罪人,把罪囚的黑衣往我身上披。没有比那座山更高的大山,也没有比那眼泉更深的泉。我的君王啊不要轻信谗言,要防隔墙有耳贴在墙壁边。不要到我捕鱼的梁坝上去,不要偷着打开我的鱼篓看。我现如今连自身都顾不上,哪还顾得上身后百事难缠。

逐句剖析

"弁彼鸴斯":寒鸦拍打着翅膀多么快乐,

# 斯:语气词,犹“啊”“呀”。,鸴:鸟名,形似乌鸦,小如鸽,腹下白,喜群飞,鸣声“呀呀”,又名雅乌。简化字做“𱊭”。,弁:通“般”,一说通“昪”,快乐。

"归飞提提":成群结队飞回来多么安娴。

# 提提:群鸟安闲翻飞的样子。

"民莫不穀":天底下的人个个都交好运,

# 穀:善,美好。

"我独于罹":唯独我自己深深陷于忧患。

# 罹:忧愁。

"何辜于天":我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苍天?

# 辜:罪过。这里作动词用,获罪。

"我罪伊何":更不晓得为什么罪大无边?

# 伊:是。一说语助词。

"心之忧矣":我积郁在心里的深深忧伤,

"云如之何":不知到底该如何得以排遗?

# 云:句首语气词。

"踧踧周道":原本宽阔平坦的通衢大道,

# 周道:大道、大路。,踧踧:平坦的样子。

"鞫为茂草":现如今早已阻断遍布荒草。

# 鞫:阻塞、充塞。

"我心忧伤":我内心里禁住深深地忧伤,

"惄焉如捣":七上八下犹如舂杵不停捣。

# 惄:忧伤。

"假寐永叹":我在和衣而卧中长长叹息,

# 永叹:长叹。,假寐:不脱衣帽而卧。

"维忧用老":岁月如此深忧更易催人老。

# 用:犹“而”。

"心之忧矣":我积郁在心里的深深忧伤,

"疢如疾首":那深痛犹如刺痛我的头脑。

# 疾首:头疼。,如:犹“而”。,疢:病,指内心忧痛烦热。

"维桑与梓":看到父母亲种下的桑梓树,

# 桑与梓:古代桑、梓多植于住宅附近,后代遂为故乡的代称,见之自然思乡怀亲。

"必恭敬止":尚且必须恭恭敬敬立树前。

# 止:语气词。

"靡瞻匪父":哪个对父亲无不充满尊敬,

# 匪:不是。,瞻:尊敬、敬仰。,靡:不。

"靡依匪母":哪个对母亲无不深深依恋。

# 依:依恋。

"不属于毛":到如今却外不和皮毛相接?

# 毛:犹表,古代裘衣毛在外。,属:连属。

"不罹于里":里也不和心腹血肉紧相连?

# 里:指衣服之里子。,罹:一作“离”,通“丽”,附着。

"天之生我":老天爷你生我来到人世间,

"我辰安在":我什么时候才能时来运转?

# 辰:时运。

"菀彼柳斯":池边垂柳如烟是那样浓绿,

# 菀:茂密的样子。

"鸣蜩嘒嘒":枝头的蝉儿嘶嘶鸣唱不已,

# 嘒嘒:蝉鸣的声音。,蜩:蝉。

"有漼者渊":河湾深几许自是不可见底,

# 渊:深水潭。,漼:水深的样子。

"萑苇淠淠":芦苇丛生蒹葭苍苍多茂密。

# 淠淠:茂盛的样子。,萑苇:芦苇。

"譬彼舟流":我的心啊就像那小舟漂摇,

"不知所届":茫茫然不知终将漂向哪里,

# 届:到、止。

"心之忧矣":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

"不遑假寐":竟没有片刻闲暇懒卧和衣。

# 不遑:无暇,顾不得。

"鹿斯之奔":你看原野里的小鹿在奔跑,

"维足伎伎":四只小腿是那样舒缓灵巧。

# 伎伎:鹿急跑的样子。,维:犹“其”。

"雉之朝雊":漂亮的公野鸡清晨就鸣叫,

# 雊:雉鸣。,雉:野鸡。

"尚求其雌":还不是为招引心仪的雌鸟。

"譬彼坏木":我的心啊就像那病死的树,

# 坏木:有病的树。

"疾用无枝":因为身染沉疴落尽了枝条。

# 用:犹“而”。,疾:病。

"心之忧矣":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

"宁莫之知":难道就没有个知心人明了?

# 宁:犹“乃”、犹“岂”,竟然、难道。

"相彼投兔":你看那兔儿自投进罗网里,

# 投兔:入网的兔子。,相:看。

"尚或先之":还有好心人帮它解难脱灾。

# 先:开、放。

"行有死人":通衢大道上突然有人倒毙,

# 行:路。

"尚或墐之":还有好心人为他收尸掩埋。

# 墐:掩埋。

"君子秉心":我的君王啊你所持的态度,

# 秉心:犹言居心、用心。

"维其忍之":竟是这样硬心肠使得出来。

# 忍:残忍。,维:犹“何”。

"心之忧矣":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

"涕既陨之":肝肠寸断珠泪双流落尘埃。

# 陨:落。,涕:眼泪。

"君子信谗":我的君王啊偏听偏信谗言,

"如或酬之":就好像嗜饮美酒一样沉迷。

# 酬:劝酒。

"君子不惠":我的君王对我不理又不睬,

"不舒究之":对谗言也不慢慢深究根底。

# 究:追究、考察。,舒:缓慢。

"伐木掎矣":伐树尚需支拄树冠防砸伤,

# 掎:牵引。此句说,伐木要用绳子牵引着,把它慢慢放倒。

"析薪扡矣":劈柴尚需顺着纹理才容易。

# 扡:顺着纹理劈开。,析薪:劈柴。

"舍彼有罪":我的君王偏偏放掉有罪人,

"予之佗矣":把罪囚的黑衣往我身上披。

# 佗:加。

"莫高匪山":没有比那座山更高的大山,

"莫浚匪泉":也没有比那眼泉更深的泉。

# 浚:深。

"君子无易由言":我的君王啊不要轻信谗言,

# 由:于。一说语助词。,无易:不要轻易。

"耳属于垣":要防隔墙有耳贴在墙壁边。

# 垣:墙。,属:连接。

"无逝我梁":不要到我捕鱼的梁坝上去,

# 梁:拦水捕鱼的堤坝,亦称鱼梁。,逝:借为“折”,拆毁。

"无发我笱":不要偷着打开我的鱼篓看。

# 笱:捕鱼用的竹笼。,发:打开。

"我躬不阅":我现如今连自身都顾不上,

# 阅:被收容。,躬:自身。

"遑恤我后":哪还顾得上身后百事难缠。

# 恤:忧虑。,遑:闲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雅·小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诗讲的是被父母遗弃的人满心悲苦,诗中写尽了孤身漂泊的辛酸:心里空落落的,日子过得艰难,满脑子疑问却无处诉说。全篇共八章,每章八句,多用眼前实景表达内心愁苦,常常拿外物和心情对照来写。诗中既有直接叙述遭遇,也有借景物暗喻,反复用赋比兴的手法,既有哭泣倾诉又有深切思考,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比喻生动。通过反复咏叹,把被亲人伤害的痛楚层层剖开,既控诉了不公的世道,也抒发了深切的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小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一直存在不同说法。一种传说是周幽王放逐太子姬宜臼时所作,另一种说法是尹吉甫的儿子伯奇遭受父亲虐待后创作。从诗歌本身内容来看,明显是诗人被父亲听信谗言放逐,因而满心幽怨哀伤,整日睡不好觉,既埋怨上天又怨恨父亲,常常伤心落泪。 《毛诗序》记载:“《小弁》,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毛传进一步解释:“幽王娶申女,生太子宜臼,又说(悦)褒姒,生子伯服,立以为后,而放宜臼,将杀之。”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对这段历史有更详细的记载。不过,对于这首诗究竟是宜臼自己所作,还是宜臼的师傅写的,大家各有看法。 宋人朱熹在《诗集传》里说:“幽王娶于申,生太子宜臼,后得褒姒而惑之,生子伯服,信其谗,黜申后,逐宜臼,而宜臼作此诗以自怨也。序以为太子傅述太子之情以为是诗,不知其何所据也。”但他在注释《孟子》时,又反驳赵岐的注释,认为是“太子傅之作”,还在《诗序辨说》中表示:“此诗明白为放子之作无疑,但未有以见其必为宜臼耳。”可以看出,朱熹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摇摆不定。 《鲁诗》《韩诗》等三家诗的观点和前面的说法大不一样。它们认为是周宣王时期,大臣尹吉甫被后妻迷惑,赶走了前妻的儿子伯奇,伯奇因此创作了这首诗。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记载:“鲁说曰:《小弁》,……伯奇之诗。……(尹)吉甫娶后妻,生子曰伯邦,乃谮伯奇于吉甫,放之于野。伯奇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见逐,乃援琴而鼓之(指《履霜操》一诗)。宣王出游,吉甫从之。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于宣王。王闻之,曰:此孝子之辞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感悟,乃射杀后妻。”孟子解释这首诗时曾说“《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孟子·告子下》)”,赵岐注释《孟子》时,根据鲁诗的说法认定是伯奇所作。所以后世学者,有人支持毛诗的说法,有人支持鲁诗的说法,大家各执一词,让读者也不知道该相信哪种说法。余冠英在《诗经选》中提到:“这些传说未可全信,但作为参考,对于辞意的了解是有帮助的。”还有人,比如袁梅在《诗经译注》中认为这是“弃妇之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哀怨弃子诗。全诗以寒鸦归巢、周道荒芜等自然意象起兴,描绘了主人公遭父放逐后的孤苦无依与命运不公。暗喻亲情疏离之痛,层层递进展现了对亲缘断裂的悲愤、对谗言误国的控诉,以及“我辰安在”的宿命叩问。

2. 写作手法

赋:“踧踧周道,鞫为茂草”一句,以平实笔触勾勒大道荒芜之景,不假雕饰却暗喻人生际遇的崩塌。“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直陈对故土亲情的眷恋,质朴中见沉痛,将孝道与身世之悲融于具象描写。全篇通过连续铺排“心之忧矣”的反复咏叹,层层递进展现忧思之深重,如泣如诉的直白叙述更强化了弃子孤愤的情感张力。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弁彼鸒斯,归飞提提”以群鸦归巢之欢愉,反衬诗人“我独于罹”的孤苦无依;“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借桑梓之景暗含对父母的眷恋,却更显“靡瞻匪父,靡依匪母”的失落悲怆。自然物象与内心愁绪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了“心之忧矣,云如之何”的哀叹。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以向天倾诉开篇,先道出“我独于罹”的哀伤与痛苦。诗人用“人亦焉故”的质问,表达被命运遗弃的困惑。第二章描写流放途中的萧瑟景象。原本平坦的大道长满荒草,暗喻平静生活突遭变故。他“惄焉如捣”般心如刀绞,夜不能寐“疢如疾首”,面容憔悴,诗句如实展现忧思交织的心境。第三章讲述孝亲反被放逐的痛楚。面对父母栽种的桑树梓树,他仍存恭敬之心,无奈与父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只能仰天质问:“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字句间浸透血泪。第四、五章借自然景象反衬孤苦。柳树上蝉鸣阵阵,深潭边芦苇丛生,野鹿成群奔跑,雉鸟雌雄相随,这般生机盎然中,诗人却如断根浮木“譬彼舟流”,漂泊无依。欢愉与孤寂的对比,凸显其无人理解的痛楚。第六章痛斥父亲绝情。他说野兔落网尚有人放生,路人倒毙还有人掩埋,唯独生身之父狠心驱逐,教他“涕既陨之”,泣不成声。第七章揭露被逐真相。直指父亲“君子信谗”,不查真相反而听信谗言,黑白颠倒“舍彼有罪,予之佗矣”。至此诗人哀怨转为愤懑。最后一章,详细描述了诗人遭贬后的惶恐心境。他感到灾祸的根源如同深山泉水般难以揣测,因而时刻提醒自己“无易由言”。因为“耳属于垣”,生怕被小人抓住把柄陷害。这四句诗既像在恳求旁人勿再招惹,又流露出对前路茫然的颓丧。诗人用自然现象作比,道出被贬后的特殊心境:既想告诫世人,又觉世事难料。整首诗以哀怨为主线,反复倾诉遭逐之痛,从不同角度层层剖白内心世界。沉痛的笔触配以恳切言辞,字里行间浸透忧伤,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将诗人饱受打击后的忧惧与迷茫展现得真切动人。

4. 作品点评

作者抒发思想感情时,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正面描述,有反面衬托,有借眼前之景表达内心之情,有用客观事物状态比喻自己处境。全诗语言简洁、含义深刻,情感蕴含其中,真切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兴也。旧说幽王太子宜臼被废而作此诗。言弁彼鸒斯,则归飞提提矣。民莫不善,而我独于忧,则鸒斯之不如也。何辜于天,我罪伊何者,怨而慕也。舜号泣于旻天,曰: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盖如此矣。心之忧矣,云如之何?则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之辞也。

宋朱熹《诗集传》

# 语语割肠裂肝。

明孙矿《批评诗经》

# 此诗尤哀怨痛切之至,异于他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或兴或比,或反或正,或忧伤于前,或惧祸于后,无非望父母鉴察其诚,而怨昊天之降罪无辜。此谓情文兼到之作。至其布局精巧,整中有散,正中寓奇,如握奇率;然离奇变幻,令人莫测。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大雅·常武》

下一篇:先秦·佚名《鲁颂·駉之什駉》

猜你喜欢